章嵩
【摘 要】《一箭仇》,又名《英雄义》,取材《水浒传》,京剧箭衣武生代表作。讲的是梁山好汉擒拿史文恭的故事。此剧繁难,极考功力,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盖叫天)“盖派”最能生动体现箭衣武生的高超技艺与长靠、短打两种表演风格的相融。细致刻画人物的所有语言和动作,包括眼神和步法,充分诠释了“盖派”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武戏文唱;造型美;动态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中图分类号:I20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41-01
盖派讲究舞台上每个人物的一戳一站,都不离人物的性格与剧情。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时代同一阶级的人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以及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性格特征各不相同。此剧中,史文恭出场,“历派”演出,每一步都在锣鼓点里,显得节奏鲜明、有力。而“盖派”不同,是踩在锣鼓点的缝里,显得格外悠闲自得。盖老嫡孙张善元老师曾经说过,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清晨起来,梳洗完毕走向客厅的时候就是这种很悠闲的状态。史文恭第一次出场,不是去打仗,因此脚步不需要很沉重,悠闲踱步更贴切于生活。另外,史文恭对自己的武艺十分自信,所以他会从容迈步而出,强调了人物的份量。也正是这种自负,从一开始,就为他将来的战败被俘埋下了伏笔。
“武戏文唱”不是指不需要技巧,相反更需要我们具备矫健的身手,为剧情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视觉冲击效果。作为一名武生演员,不能把自己局限于动作和技巧的研究上,要重视人物内心的刻画。所以盖老强调“武戏文唱”,他认为,必须要改正一些武生只专攻于武打、单纯追求勇猛的“歪路”,要注意艺术上的提炼和美,武生不是只有打得凶猛火爆才美,真正的美是从人物内心散发出来,然后完整、准确传达给观众。“望庄”这一折戏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望庄”又名“坐庄”,是《一箭仇》这出戏的重要情节之一。这场戏只有史文恭一人在台上,很容易把戏演温,因为前后都有火爆的武打戏,中间要是一温,整出戏就脱节了,肯定会成为败笔,所以把这场戏演好很不容易。从人物内心分析,第一,史文恭一向认为要比卢俊义的枪法略胜一筹,然而分别数年之后,今日的交锋,却在刚才的一下中(和卢俊义的对战中,最后一下回身一枪没有得逞,却被卢俊义抓住了枪杆),发现卢俊义的枪法大有长进,不得不引起重视;第二,史文恭并没有归顺梁山的意愿,而是想如何保住自己的庄院;第三,史文恭分析了一下敌情,梁山人手众多,自己寡不敌众,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使得史文恭处在矛盾之中,不知何去何从。
“望庄”就是通过一整段的“非战斗”的描述,运用“盖派”的手、眼、身、法、步、髯口(胡须)等元素,结合“武戏文唱”的表演形式,来表现人物的思想矛盾和内心活动,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更生动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更完整的故事。
其身段表演中,左手指出,右手将髯口甩向左手手臂上,接着“飞天十三响”,之后将髯口甩向左方,左臂理髯,右手伸出大拇指,意思是说卢俊义枪法见长,神出鬼没,对其表示赞赏。再正骑马蹲裆,最后转身到舞台中间,右手向外方向拍大腿。一连串的动作形象表现了当时史文恭的心理动态。盖派要求“飞天十三响”拍出来的声音不可以像放鞭炮,声虽大但无起伏,音色要由轻到重,节奏要由慢到快,尤其最后两下拍腿,极其重要,声音要脆,才能符合后面锣鼓的节奏。这样细小的规定,又体现了盖派追求造型美和动态美极致的艺术风格。
运用甩发、髯口、大带、罗帽等,呈现一种像草书一般的动势美是盖派艺术的一大特点。除一般武生身段之外,在符合情理之下髯口被用来更鲜活地表现人物性格。髯口的使用技法主要有捻、弹、挑、甩、推、掏、搂、握、抱、抖、吹等,均可以很好地表现舞台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盖老为了丰富表演手段,涉猎极广,对武术、舞蹈、书法都有一定的研究。盖老也学绘画,他结识了吴湖帆、黄宾虹、关良和潘天寿等画家,向他们求教。盖老尤其擅长画绝尘疾驰的骏马,因为他爱画马、爱看马,懂得人和马的关系,所以他能在《洗浮山》的“趟马”中创造出马连人、人连马、狂风骤起、尘沙飞扬,人和马在风沙中奔驰的情景,加上髯口的运用,暗含进了又唱又舞的身段,将武戏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戏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分清什么戏用什么身段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盖派而言,髯口等是根据剧情需要使用的道具,同时也成为其演出特点之一。
有人形容盖派的演出“无论演什么戏都有其独到之处——刚劲有如百炼钢,也可以柔软得像条绸带子;快起来如飞燕掠波,舒缓之处像春风拂柳;动起来像珠走玉盘,戛然静止像奇峰迎面。”没有武打的“望庄”仍然为我们呈现了武生的阳刚之美。
盖老说:“威而不猛、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方才合乎武生品局。”高度的体现了前辈艺术家的兢兢业业和高屋建瓴,也正因如此,众多精品佳作才得以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1]盖叫天.粉墨春秋:盖叫天舞台艺术经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2]小盖叫天.谈《一箭仇》中的髯口表演[J].戏曲艺术,1984(3).
[3]李少春.学习盖派艺术的一些感受[N].戏剧报,1961(14).
[4]蔣锡武.“武戏文唱”与京剧武生艺术[J].戏曲艺术,1991(2).
[5]杨根正.关于戏剧武生表演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戏剧之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