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丹
摘 要:高职院校应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章结合高职德育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新时期下德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对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5-0002-02
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当中明确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新时期,社会中充斥着多种观念,影响著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高职院校应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结合高职德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主要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当前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人们对待事物的方式更加多元化。高职大学生年龄较小,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对未来的人生方向感到迷茫,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这时,一些腐朽的思想可能乘虚而入,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容易出现以物质利益多少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价值观模糊,传统美德缺失严重。
面对这些现状,各高职院校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对大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高职院校在方法上主要是进行思想课程建设、校风建设、社团活动、优秀人物学习、辅导员培养等,这些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同时,高职院校中的思想课程还不够完善,表现在一些院校仅开设马列毛等思想政治课程,课程较为单一,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影响着高职思想教育课程的效果;教育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现在的各种媒体资源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主导地位,没有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英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国家,经过不断探索和积淀,已成为拥有最顶尖教育水平的国家之一。英国推崇绅士精神,对校园德育工作格外重视,经过很多优秀教育家的研究实践,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德育理论体系,对我国德育水平的改善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英国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方法。关怀体谅法: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师会结合各种案例将德育穿插在课堂中,提倡大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学会关心爱护他人、体谅他人。道德两难法:教师会在课堂上专门引入时下最流行的道德问题,让大学生讨论,通过一个道德两难问题激发他们对德育课程的兴趣,让他们在辩论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培养他们道德思维的辨析能力。文化传递法:英国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教师讲课、大学生听课,而是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大学生各抒己见,并将老师的想法从旁传递给大学生。同时,英国的教师格外重视自身的言谈举止,通过自身的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隐性教育。
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他国思想的国度,一方面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影响,在德育中强调民族精神、家庭伦理意识和集团精神。日本的德育形式多种多样,开设了多门德育课程,如《道德课》《公民课》等,能从不同角度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同样,日本也很重视将德育融入到其他课程中,这种渗透教育培养了大学生坚韧的毅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明确规定各门课程应培养大学生哪些道德素养,将其写入教学方案中。
美国在德育中一直将“美国精神”放在首位,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唤起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在课堂上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知道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有公德心。在方法上主要采用“情境设置,问题导入”,具体就是设置情境,引导大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教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些国家的德育都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沉淀,都有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对我国的德育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 构建“层层递进”的德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层次的德育课程。第一层次,广泛开设马列毛思想政治课,培养大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养;了解我国的革命历史、党史,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适当增加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心。第二层次,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未来在生产一线进行工作的人才,因此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职业操守。高职院校应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开设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风险防范等课程,培养大学生对职业的认可感、职业危机感及职业创新意识。特别是医学、护理、会计、机修等专业,更应该在第二层次课程中深入研究。比如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未来的工作主要是与金钱账务打交道,职业操守、职业风险意识、职业道德就显得格外重要。第三层次,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课程。一些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高考失利,家庭环境复杂,情绪低落等,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职业道德,而且要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增设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压力处理等课程内容。在校企合作共建的专业中,企业也着重提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如医学护理专业面对未来的医院工作岗位,就需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面对各种患者的要求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面对各种抢救现场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三个层次的课程要相辅相成、层层深入,可根据高职院校自身课程的设置适当增减变化。
2. 课程中引入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在教育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当下的一些大学生似乎已经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例如春秋战国时期,集思想之大成的孔子、孟子,他们的思想对德育的影响深远而重大。春秋战国时期强调“仁、礼”,这正是当前大学生所要继承学习的重要内容;汉唐时期强调忠君爱民,有“以仁安人”的观点,这都引导大学生要有仁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遵守礼法。社会中的一些组织设立孔子基金会,一些高校成立国学课堂,将中国的经典文化放置大学课堂中讲解,让大学生学习《百家思想》《弟子规》,不仅丰富了大学德育课堂的内容,而且弘扬了优秀的文化思想,使大学生能摒弃浮躁,明德惟馨。
3. 转变传统的课程教育方式
传统的德育课程局限在教室中传授理论知识,单一的灌输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就要注重现代技术、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根据现行社会上的一些道德话题设置任务或情境,引起大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兴趣,并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丰富课堂。同时,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现在,网络日益发达,网上的信息容量大,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但辨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被网络中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能充分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时下的一些道德问题。而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从感官上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丰富德育课堂。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安排一定量的实践学时,让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社团活动,听一些道德模范人物的讲座,并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大学生当一天辅导员对其他同学进行德育辅导或者做一次教师来讲解自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等。这些方式方法,不仅丰富了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珂.大学德育教育创新: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
[2]宁曼荣.英国高校隐性德育的特点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6).
[3]张秀云.关于对大学生强化德育问题的探讨[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5(11).
[4]王守忠,秦在东.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德育发展研究[J].成才之路,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