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词句 触摸情感

2018-06-09 17:15陈宝凤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验情感

摘 要:在小学阅读课堂中,教师应从揣摩词句内涵,触摸文本情感入手开展教学。文章主要从捕捉关键字词,感悟情感内涵;字词插图结合,情思语言共生;运用词句训练,深化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进行研读与品悟,有效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揣摩;字词;体验;情感;语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5

作者简介:陈宝凤(1978—),女,福建平和人,福建省平和县秀芦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生个性化阅读。

一、捕捉关键字词,感悟情感内涵

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时常是文章的题眼,或是文章片段的中心词,凸显了文章或片段的中心意思。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文本的关键字词,进行反复研读、揣摩与品味,联系上下文解读这些字词的意思,进而体味文本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蕴含于文本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内涵。研读文本关键字词的策略是多方位的,如从细读文本语言处入手,解读字词的内涵;比较字词含义的异同;运用字词填空、说话和写话。品读文本关键字词内涵和表达形式的活动策略,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关键字词、文本的语言结构和描写思路起到重要作用,促使学生深刻感悟文本的情感内涵,让学生的阅读充满个性化的色彩。

例如,《唯一的听众》教学片段一:新课伊始,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唯一的听众。然后紧扣题目的题眼“唯一”一词:“同学们,你们看了课文的题目,心中想提出什么问题吗?”“课文题目‘唯一的听众指谁?这里为什么要用‘唯一一词呢?”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阅读问题情境中深入课文语句中,通过朗读课文语句活动,初步熟悉了课文基本内容,根据阅读问题进行思考与对话分享活动,学生感悟到课文题目“唯一的听众”是指课文中的那位老人;“唯一的”修饰并限制了对象“听众”,没有第二个人了,包含着“独一无二”的内涵。通过课题结合课文语言描述,学生在探讨中感悟到文中的老人在“我”的心中的位置的分量,即崇高无比;也体会到文中的“我”对老人怀着无比感激和敬仰之情。在进一步的探讨对话中,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旨,就是文章中心内容之所在,从课文题目就可以了解到文章讲述的内容,体会到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深刻情感。教学片段二:教师出示文中语句“我的脸顿时烧起来……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引导学生抓住“烧”字进行解读:“‘我的脸为什么会‘烧起来?此时,‘我的心理是怎样的?又是怎么想的?”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反复揣摩、品味“烧”字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通过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继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讲述了“烧”字凸显了文中的“我”发现老人后那种沮丧的心理:本来希望在这个优美环境中拉出动听的琴声,不希望被人听见,却偏偏被老人发现。教师指引学生紧扣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品悟,通过相互交流、补充,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相互碰撞,表达了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从而深入体会了文本人物的心理与行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二、字词插图结合,情思语言共生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包含着文本的中心内涵,蕴含着广阔的想象时空,有利于教师借助插图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激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欲望,训练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运用能力。文本语言是插图内容的表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尋找文中最能表达插图内容的词句、片段,诵读感知这些语句或片段的含义,结合插图感悟插图的图意;进而运用文中的重点字词讲述插图的图意,让学生更近距离地触摸文本作者的情感。此时,学生的阅读情感与阅读想象相互融为一体,促进学生把文本语言与文本插图结合研读,实现个性化解读文本内涵,逐渐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唯一的听众》教学片段三:导学案中自读自悟、品析人物的环节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文中第一幅插图,提出:“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插图,图中有什么人物?主要描绘出这位老人的什么特点?”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充分发挥阅读想象力,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大家经过观察与分析文中老妇人的坐姿和脸部表情,一致认为课文的第一幅插图主要是描述了老妇人(音乐学院老教授)静心观看“我”拉琴,聆听“我”拉出的琴声时那种平静的神态。课文第2~8自然段的语句就是描述这幅插图的内涵。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对插图的观察与叙说,提出:“课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妇人平静的神态?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并画出这些语句。”学生画出了文中描述老妇人平静的语句: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③“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教师在屏幕上列举了这三个语句,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文中第一幅插图的图意,体会三处“平静”的含义。学生再次观察图意,品读文中描述老教授“平静”的语句,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过程中,品悟出句①的“平静”指老教授让“我”相信她是聋子,表面平静,内心不平静;句②的“平静”指老教授让“我”相信她已经感受到“我”奏出的音乐,内心就是以这种平静给予“我”信心和鼓励;句③的“平静”是种微笑的平静,是老教授的肯定,感受到音乐美感的平静,她的内心是高兴而不平静的。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互交融,升华了个性化体验与感悟,也逐步提升了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词句训练,深化情感体验

揣摩与研读文本的字词,让学生通晓文章的语言结构特点,梳理文本的途径,把握文章的整体大意以及文本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有效地解读语言文字,必须紧扣字里行间凸显作者情感的字词,运用这些词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利用读写相互结合的训练方式,使学生娴熟地掌握文本语言内涵和表达形式,形成较强的阅读感受与分析能力,理解和体会文本及作者的情感表达技巧,在语境中逐步提升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参与阅读实践的综合素养。

例如,《唯一的听众》教学片段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涵的解读,在学生研读课文语句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词句内涵,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说话活动。教师出示读写训练题目:一是运用原文词句填空:①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 )的听众,一位( )的老人。②我也常常忘记她是( ),只看见老人( )靠在木椅上,手指( )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 )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二是仿照文中语句写比喻句:①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仿写: 像 ;②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仿写: 像 。三是运用三次的“平静”进行拓展训练: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她的平静让“我” ;她的平静让“我” ;她的平静让“我” 。在读写训练活动中,更进一步深化学生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内涵,感悟文本语言的表现力,奠定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在阅读导学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中中心词句,理解与感悟文本语言,内化和运用文本语言,触摸文本及作者蕴含于文本中的情感内涵,实现字词积累丰富、个性情感共鸣、语用能力提升的阅读活动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是阅读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艳欢.《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广西教育,2014(17):66-67.

[2]殷永红,何利亚.《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J].科学咨询,2015(5):108-109.

[3]林作桂.论小学生语言积累转化为习作能力的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6):18-19.

猜你喜欢
体验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情感移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