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乐
公元前208年七月的夏天,细雨蒙蒙。咸阳城内,人群如潮。
李斯此刻站在囚车中,任凭寒风撕扯着他的衣襟,打破了一场幻梦。他看了看手中的我,心有不甘,眼中充满了绝望。
我是一块玉,从小便陪伴在李斯的身边,从没离身。犹记得那时,主人在楚国当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吏时,靠着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那时的他,胸怀大志而无法施展,终日都在叹息。
那天,他打开官府的米仓,看见一只硕大的老鼠在里面嬉戏,见人却毫无畏惧,他不禁仰天长叹:国家和政治腐败,奸臣当道,人民苦不堪言,还如何统一天下啊!他握着我,对我发誓,一定要让人民脱离战乱,安居乐业。
此后,主人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坚信他有生之年一定能遇见属于自己的伯乐,从而成就春秋大业。
终于,那年,主人入秦,遇见了吕不韦,从此,主人的生命历程就此改变。
他很快就被吕不韦丞相提拔了,主人欣喜万分,他知道他遇见了一个明主,可以一展宏图。
然好景不长,吕不韦丞相被秦王嬴政赐死。不久后,他又下令驱逐所有从国外来的人,不禁让他大失所望。
当其他人都叹息着离开了秦国时,他却上书劝政不要逐去其他国家的人。居然敢和皇上唱反调?其他大臣都为主人捏了一把汗。
不料,他却得到了秦王的赏识,被提拔为客卿,主人和其他六国来的客卿都被留下来,得以留住了人才。
主人如一把被放在口袋中的锥子,开始展露了自己的锋芒。他向秦王提出先灭韩、再灭其他国家的建议,又让秦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君臣的关系,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动了猛烈的攻势,最终统一天下,结束了战国时期。
主人喜極而泣,终于,他李斯所辅佐的帝王统一了天下,人们再也不用经受战乱之苦了。
而欣喜过后,主人又烦恼起来,“守业更比创业难”,如果要让秦朝的基业传下去,就必须弃去那些陈旧的规则。秦王嬴政也在思考着。
第二天早朝时,大臣们也在讨论这件事,很多人都提倡沿用分封制,而与众不同的主人却极力反对,认为应当采用新的郡县制。正当大臣们与主人辩论得激烈时,秦王选择了新的郡县制,而后又让主人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道路的宽窄,这一举措使秦朝的统治更加牢固,主人也名留史册。
秦王勤于政务,多次巡游,却因过度操劳而病死于沙丘,这对主人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而一时糊涂,做了一个令他后悔不已的决定,参与“沙丘之变”,立胡亥为太子,却杀了对秦朝有巨大贡献的蒙氏兄弟与太子扶苏。
待到二世继位时,他猛然醒悟,他铸就了一个大错,已无法挽回:二世大肆挥霍,修建阿房宫,听信奸臣赵高,征收沉重的赋税,民不聊生。主人多次上书也无济于事,二世依然我行我素,这令主人更加心痛。为践行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承诺,他坚持上书,向二世揭发赵高的种种恶行,谏书却被赵高扣留下来,二世浑然不知。
赵高意识到主人对他的威胁,便开始着手对付主人这个昔日的朋友,要将主人腰斩于咸阳市前。
临刑时,主人不禁抱头痛哭,和儿子说:“倘若能回到从前,我希望能再和你一起捕田野中的兔子啊!”刀手的刀太快,主人的血染到了我的身上,留下永远也磨灭不去的痕迹之时,我便陷入了沉睡,与主人在历史的书页中渐渐厚重。期待来日,和那个胸怀大志的楚国人,再来完成那个永远的承诺:安居乐业。
【简评】
开篇以题记形式引用了《史记》中一段关于李斯的描述,点名了文章叙述的对象,增加了文章的文采。文章首先描绘了李斯于囚车中的场景,再将李斯的生平娓娓道来。采用倒叙的方式记叙,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以一块玉之口将李斯的故事叙述,拟人的修辞手法、特殊的视角、独特的写法,使文章更加新颖灵动,可以更加客观、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将故事生动多彩地道来。
(指导老师:王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