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鹏
【方法指津】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但是,无论中考古诗鉴赏的材料如何选择,问题的设置如何变幻,其考查的能力和价值取向都是基本不变的。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命题中某些共同的特点。其一,古诗第一题着眼于从整体上对诗歌诗意的理解与把握,命题时主要就诗句中的重要词、句的意义进行考查。其二,古诗第二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高于第一题,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分析、欣赏古诗的主题、情感、形象、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等。这些看似不同类型的问题,实际上都考查同学们对诗句意义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而考查方法一般有鉴赏评价,或赏析古诗的表现手法,或赏析诗人的情感,或赏析诗人用语的风格技巧。
对于中考古诗赏析题命题意图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古诗赏析题的考查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复习。如果我们对中考古诗赏析题的设题再作剖析,还可以有以下的进一步发现:
古诗赏析第一题对于诗意理解的考查,多从如下几个角度去命题:
1.诗歌意象特点的概括。
2.诗歌意象内容的提炼。
3.诗句语言的理解。这类问题一般重点考查在语境中对部分诗句的理解。
古诗赏析第二题侧重对古诗语言、情感、手法等方面的赏析。就目前的考查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感悟诗人情怀、分析诗句和表现手法、鉴赏诗句语言等。无论哪一类赏析,都需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意蕴的前提下去作具体分析。
除了了解诗歌赏析题的考查形式外,在古诗赏析的备考复习中,我们还要掌握有效读诗的方法。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解诗意。所谓解读诗意,即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诗句的大意。在通读诗句的过程中,要抓住一切能助于读通诗歌的信息,如诗题和注释等。
第二,析手法。很多诗歌尤其绝句的三、四句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往往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呈现其欲表达的内容。诗歌赏析中,对于诗句表现手法的分析,有利于我们由表及里地把握诗句的内涵和深入理解诗人用笔的意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不一而足,我们应掌握常见的几大类,如诗歌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诗歌的描写手法(衬托、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渲染、烘托、想象等),诗歌的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第三,悟情感。读懂一首诗歌的标准当是把握住了诗人的情感,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体悟诗人情感的方法有:
1.分析结句。诗歌有起承转合之说,所谓结句即诗句之“合”,它是诗人“感发意志”“体物写情”的关键。诗歌的结句,是诗人抒情、言志、阐理的重心所在。
2.寻找诗眼。所谓诗眼,指诗歌中揭示主旨或艺术内涵的警策或精练之语,是诗歌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诗眼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是含有某种哲理的字词句,是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字词句。
3.理解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等,梅花象征高洁、坚贞、高雅等。如王冕《白梅》中“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透露出诗人那高洁脱俗的品格。
【试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请你体会“问余何意栖碧山”这样写的妙处。
2.请你概括本诗的主题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太白峰
李 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1.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 远
杜 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1.请你解释古诗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欣赏古诗的尾联。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的色彩?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诗歌中“湿衣”的细节描写?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晚 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请你运用修辞角度赏析本句。
2.请你体会诗歌尾联的表达艺术效果。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圣泉宴
王 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欣赏颈联的艺术效果。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诗歌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请你欣赏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
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自弹自感暗低容”,请你分析这句诗中“自”的妙处。
2. 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
九、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十、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高 荷
元 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閃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擪(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怗(tiē),安定,安宁。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D. 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2.诗的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
苏 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1.从“莫忘小桥流水”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词的中心思想。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古今写秋,常带秋萧瑟、悲凉的气氛,而此曲却不同,请你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1.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2.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二、1.前者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称。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2.诗人在朝廷“格言不入,帝用疏之”,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反映。但作者毕竟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这句诗细致地表达了作者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矛盾心理。
三、1.胡为:何为,为什么。关河:关山河川。2.这二句回忆亲朋相送的情谊。与亲朋“别离”虽“已”成“昨日”,由于感念难忘,仿佛就在今天。由此可“见”,“古人”殷殷惜别,是有深“情”厚谊的。这里字面上在说“古人”,实指今日之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四、1.此诗描绘了秋末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白石粼粼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表达了诗人悲己思乡之情。2.王维《山中》的“湿衣”是运用了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五、1.作者选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晖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2.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巢乾”“体轻”切“晴”,“归飞”切“晚”。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
六、1.诗人通过对山间兰气、林里松声、垂叶影飘、落花香度、林塘晚色、重岩夕烟等的描绘,赞颂了圣泉的秀丽景色。2.该联作者从细处落笔,描写“垂叶”“落花”的动态之美,写得逼真细腻,情趣盎然,自有其可取之处。
七、1.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2.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八、1.本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有“自感”,才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2.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
九、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2.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十、1. D 2.写了“荃”贴近水面(或着水、低矮), 因而一生安宁;写“荃”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洁以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压的特点。作者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节操;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
十一、1.作者对营营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对拥有广阔心理空间的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2.这首词回忆了雪堂生活,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境界,留有许多思索的余地。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和向往,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
十二、1.这是一首写江南水乡秋光的小令,这首曲写得很美,在读者面前展开的是一幅风光秀丽、景物宜人、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乡秋景画。2.它不仅毫无悲凉色彩,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乐观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