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蔡绪稳
摘要:“读写社区”的打造,针对语文读写教学的弊端,借鉴了系统论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着力于凸显核心区,改造学校读写的课程体系;优化紧密层,形成家校读写的指导合力;延展辐射域,促进社区读写的资源整合。从课堂教学改革走向课内外结合研究,从学校内的读写教学走向校内外结合的探索,读写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断深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撬动了家庭教育,促进了全民阅读。
关键词:读写社区;课程体系;读写指导;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S1-0037-04
一、问题的提出
近百年的语文课堂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以质胜量”的路子,力求通过对少数课文的反复讲练来达到生成语言的目的,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比较突出。1998年,我们从课堂入手,提出了语文教学“三轨运行”的教学模式,即压缩课文讲读教学的时间,以课本为重点的阅读课、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实践活动课三种课型并举,打开了语文教育的新局面。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实现绝不能仅仅靠语文课堂,只有聚合全校的资源,系统架构,综合发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我们以开放式阅读课教学模型促进了学校读写体系的建立,以开放式阅读平台的搭建促进了学生读写氛围的营造,以开放式阅读基地的拓建促进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持久,以开放式阅读评价的实施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010年盐城市进行施教区全面调整,所有学生全部就近入学。如何改善学校所在施教区的阅读环境、积极引导家长和社会的力量推进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素养的形成,进而加速全民阅读的进程,又成了读写研究新的增长点。基于对儿童阅读的再认识,我们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支撑,整合国内外有关“自由读写”“学习共同体”等研究的成果,实施了富有特色的“开放的读写社区”建设。
二、读写社区的模型及理论基础
读写社区,指由学校、学生家庭、学校周边社区组成的,以“读写”为内核的生活时空, 也指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以“读写”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
社区由三部分组成:核心区——以学生读写力为圆心,学校读写生活为半径的内圆,提供专业引领;紧密层——以亲子交流为特色的家庭读写生活圆环,放大学校读写效应;辐射域——以校外读写机构为联结点的施教区读写生活区域,为区域内的成员提供读写实践空间。读写社区的基础性理论是系统科学理论。
(一)系统论原理
亚里斯多德的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说明了系统整体性的效用。语文教育如果囿于学校肯定行不通,如果只靠教师成效也有限,学校与家庭各行其是更不行。“读写社区”就是由学校、学生家庭以及学校周边社区组成的一个整体。
系统论“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说明了系統的等级结构性。传统的“三位一体”把学校、家庭、社会看成是位于三角形顶点上的三个圆,虽有联系,但功能和地位区分不清。事实上,学校在读写社区中应当居于核心,它是“神经中枢”,汇聚读写指导信息,并向家庭和社会传递;是“能量源”,策划并发起读写活动,不断地为读写生活提供推力;是“育种场”,培养读写指导的“种子”,撒向社区的各个区域。家庭与学校以学生为纽带紧密相连,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最敏感,支持也最有力。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是读写社区的辐射域,能动地接受来自学校、学生家庭的读写影响,并向周边的社区扩展。三者从横向看是一组同心圆,从纵向看是一个金字塔。这种立体有机的“三位一体”更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功能的发挥更为卓越。
(二)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读写社区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它突破了课堂,走进了学生家庭,走进了学校周边的社区。三个区域异质同心。在这里,资源在整合,能量在汇聚,每一个成员都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满足了学习者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读写社区具备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自组织功能,学校、家庭、社会在融合中相互促进,三个区域在学校的推动下共生共长。这样的读写社区具备耗散结构的特征,有望实现长效的、生命式的成长。
三、读写社区构建的策略
根据读写社区中核心区、紧密层、辐射域三者不同的特征和现状,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构建策略。
(一) 凸显核心区,改造学校读写的课程体系
“读写社区”以学校为“核心区”,从传统读写教学走向“社区化”读写共同体。我们不断打破常规思维,努力重构了学校读写课程的体系,以“融合”为显著特征,产生读写生活的“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场。
1.阅读内容全科化
学校除推荐语文、英语学科的阅读书目外,还融入了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阅读材料,融入了影视阅读,实行全科阅读。这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阅读让学生触摸学科文化的灵魂,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场”,一进入就立即被包围,并逐步被“磁化”。
2.阅读引领序列化
学校从校长、中层干部到教师再到学生干部,都积极参与读书引领。管理者读写交流,率先垂范;师生读写共展示,同频共振;班干部领先读写,自主管理。层层传导读写动能,使阅读写作成为学校所有人的生活常态。
在传统的阅读指导课的基础上,我们还着力于丰富读写指导课型,增加“教师走班制”“微课分享制”“学生巡讲制”等样式,放大读写指导的效应。
3.读写迁移无痕化
潘新和教授认为,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和写作素养的过程。在他的“写作本位”的读写观中,读“完”,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更重要,就是使学生学习致用,让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用到文章写作中,并把对文章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这才能算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
要发掘阅读材料中的习作元素,在品读、感悟、仿写、创造的过程中,吸收、消化、建构语言,继而习得写作的一般规律,通过句段仿写、补白练笔等形式,指导学生编故事、写日记、作讲演,提高写作能力。“读”为“写”蓄势,“写”将“读”深化,读与写水乳交融,互相生发,从而达成由读到写的无痕迁移。
(二)优化紧密层,形成家校读写的指导合力
打破校园与家庭的壁垒,跨界融合,建设开放多元的读写社区,更新了阅读本身的意义,成为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
1.优化读写时空
通过对乡村、城镇及市区12所学校的问卷及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家庭阅读在时间、空间两方面的存在问题。调查显示,有45.3%的家庭会在晚餐后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35.8%的家长没有固定的时间陪孩子读书,18.2%的家庭选择在沙发上进行家庭阅读,30.6%的家庭选择在床上进行家庭阅读,33.7%的家庭读写没有固定的场所,只有 17.5%的家庭读写选择在写字台前进行。
根据美国教育机构的研究,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从他们生下来起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足够的时间和固定的时段,是培养良好读写习惯的必要条件。家庭读写需要固定的区域,给儿童布置一片属于自己的“读写小天地”。他们看见这片区域便会刺激大脑联想起阅读,让家庭读写真正成为儿童生活的重要部分,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告家长书、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家校联系QQ群等形式,加强专业指导,并通过“书香家庭”“最美小书屋”等评比活动,优化家庭读写时空。
2.优化角色参与
现在的家庭教育大部分由母亲完成,而父亲常常是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那个角色。有研究表明,父亲参与到亲子读写中,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专家曾调查了近百个家庭,最后得出结论:在幼儿最初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中,父亲的作用超过了母亲。父亲的知识面广,幽默风趣,接触外面的世界往往更多一些,能够从更宽阔的角度、视野和孩子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母亲往往无法代替。父亲的参与,会对家庭阅读产生结构性的变化。
在“读写社区”中,教师是家校读写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一角色更是不可或缺。
3.优化交流方式
家庭读写交流方式不宜单一,应该相时而动,因地制宜,调动各种因素加强多边交流。可以亲子共读,每个家长首先是一个阅读者,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孩子,通过讲述、创编、表演等方式,构建起温暖、专注的学习共同体;可以书信往还(短信、QQ、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的运用也属此列),弥补当面交流时间不足的遗憾,緩解当面交流的拘谨,让亲子交流更加深入走心;可以伙伴团队阅读,伙伴之间分享阅读资源,共同阅读。当然,伙伴团队阅读离不开老师、家长的支持和指导。
(三)延展辐射域,促进社区读写的资源整合
为了准确了解社区读写的资源现状,我们对学校施教区内的几个小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图书馆概况、社区公共阅读资源的使用率、社区图书馆服务、居民家庭和个人阅读情况等等。在此基础上,实施了辐射域的资源整合策略。
1.基地共建
我国的社区阅读场所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社区图书馆的地位、模式、管理及服务等问题的探索和研究更多地注重营造社区书香氛围。现有的图书馆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投入方式单一,投入有限,藏书增长受到限制,设备更新速度不够快,文化活动等一些延伸性的工作还不能多方面开展。一些重视全面阅读的城市,社区阅读场所的公共服务已渐渐融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但由于专业指导力量的不足,阅读功能区的建设相对薄弱。
基于此,学校与市图书馆、报社、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绘本馆等单位联系,进行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学校在社区单位开辟专区、专刊,派出力量担任图书馆理事、报社特约编辑、读写活动顾问,让这些专区、专刊成为学校的校外读写基地和平台。社区单位则向学校延伸“触角”,在学校成立图书分馆、小记者站,流动图书车进校园,让基地和平台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
2.资源共享
社区读写资源大致可分为“物”的资源和“人”的资源。以“人”的资源为例,志愿者是社区阅读场所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志愿精神作为道德的清流、真善美的体现、薪火相传的时代精神,在促进社区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按工作时间来分,图书馆志愿者分为平时周末的志愿者、寒暑假的志愿者,大学生是志愿者的主力军;按具体工作来分,图书馆志愿者还分为图书管理志愿者、“绘本悦读”志愿者、朗读志愿者等等。自愿者主要负责协助整理外借图书、期刊,维护借阅秩序,纠正不文明阅读现象,策划组织“绘本悦读”、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
学校向社区派出的志愿者以语文教师为主,优势在于活动策划和学生管理;社区单位向学校派出的志愿者一般是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或专职的展览讲解人员,优势在于图书管理和专业讲解。志愿者的双向流动,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
3.活动共推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的课外读写总是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整合社区读写资源,需要活动共推。我们有的活动由学校发起,社区配合,如“八礼四仪”社区宣讲活动、新四军寻访活动等等;有的活动由社区组织,学校配合,如黄海讲坛、名师慕课活动等等;有的活动由社会热心人士倡导,学校或社区读写机构促成,如民间连环画校园巡展活动等等。学校、学生家庭和学校周边的社区共同发力,营造浓厚的读写氛围,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核心区、家庭紧密层,还是在社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处于读写的“磁场”之中,被书香“磁化”。
四、讀写社区的建设成果
读写研究历时18年,我们规范教学管理,升级了读写指导的发动机;优化读写评价,研发了读写生长的孵化器;营造读写磁力场,系统优化了读写营养基。项目组强化读写社区的文化建设,别具一格的社区徽标,勾勒出读写社区的经典模型;字句铿锵的《社区愿景》,抒写出社区读写的理想境界;催人奋进的团队之歌,咏唱出研究团队的执着追求;意韵悠远的视频名片,辉映出师生成长的幸福姿态。秉持“如画、如诗、如歌”的社区建设理念,我们以文明的、和谐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近5年来,面向全市、全省开展研讨活动10余次,在省内外大型教研活动中执教10余节读写指导观摩课,读写社区的影响力持续彰显。
一是结成了紧密的研究联盟。项目组与盐城市第二小学、盐城市日月路小学、阜宁县吴滩中心小学等10个学校结成联盟校,将读写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与广度。各联盟校在推广中又有创新,丰富了读写社区的内涵,使研究充满了生命力。
二是改进了师生的读写生态。读写社区的深入推进,释放出多重效应,改变着师生的读写生活方式,也推动着区域全民阅读的进程。“书香家庭”“优秀读者”“阅读推广人”“优秀藏书家”不断涌现。
三是撬动了一方的全民阅读。项目组以“雷燕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和专题网站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吸纳、培养参与研究的青年骨干教师,将“读写社区”研究成果不断向周边学校、县区、乡村辐射,从而影响着更多的家庭与社区,为“书香盐城”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多年来,项目组结合研究成果撰写了20多篇相关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其中有6篇发表在《人民教育》《语文建设》《教学与管理》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江苏教育》以5篇文章近15000字,专题刊发了项目组的研究成果,朱小蔓、叶水涛等知名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将项目研究成果推向全国基础教育界,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本项目研究成果于2017年7月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Constructing Reading-Writing Community and Promoting Chinese Education
LEI Yan & CAI Xu-wen
(Yancheng No. 1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Group, Yancheng 224001,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reading-writing community is intended for the malpractice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borrows references from system principles and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trying to 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and reform the system of school reading and writing curriculum; optimizing the levels of connection to form the guiding power for school-family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extending the radiating domain to promote 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reading and writing. Research on reading and writing theories and practice is constantly deepened by reform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n-and-out-of classroom research. As a result,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to activate family education and facilitate the reading of the whole people.
Key words: reading-writing community; curriculum system; reading-writing guidance; resources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