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经·创世纪》 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地面与天空用“天梯”连 接,人可以通过“天梯” 往返于天地之间。雅各 布在梦中沿着登天的梯 子取得了“圣火”。后人 便把这梦想中的梯子, 称为“雅各布天梯”。
太空电梯的概念最 早在1895年提出。当 时,俄罗斯火箭专家齐奥尔科夫斯 基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得到灵感, 大胆提议从地球的表面到其静止的 轨道高度建一个“独立的塔楼”,并 通过一条缆绳和一个电梯舱,将“塔 楼”与地面连接起来,这样太空飞船 可以不通过火箭发射就进人轨道。 不过这在当时看起来简直是天方夜 谭,甚至有人嘲讽他“不如改行去写 科幻小说”。
不过太空电梯的概念自从被提 出后,确实也成了科幻小说中常见 的创作元素。1978年,被誉为现代 科幻三巨头之一的阿瑟·克拉克,就 曾将这一设想写进他的科幻巨著 《天堂之泉》。这部小说描绘了在一 座热带岛屿上,人们可以通过搭乘 落在赤道上的一座天梯前往太空观 光或运送货物。
2015年世界科幻小说最高奖 “雨果奖”的获得者刘慈欣,在其科 幻著作《三体》中,也多次提及太空 电梯。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所有的太空电梯都只铺设了 一条初级导轨,与设计中的四条导 轨相比,运载能力小许多,但与化学 火箭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不 考虑天梯的建造费用,现在进入太 空的成本已经大大低于民航飞机
不光在文学界,在现实社会中, 太空电梯也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兴 趣。
“我喜欢这个异想天开的创 意,”伦敦大学学院高度、空间和极 端环境医学中心创始人凯文·方在 接受BBC电视台的新闻采访时说, “我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被太空电梯 的概念吸引,如果我们能以廉价和 安全的方式进人太空,整个太阳系 就会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
根据科学家的设想,太空电梯 的主体由5部分构成:地面基座、缆 绳、电梯舱、太空站和重量平衡器。
其运作模式大致如 下:从距离地面3.6万 千米的地球同步卫星上 “抛”下一根缆绳,下垂 至地面基站,在引力和 向心加速度的相互作用 下,缆绳被绷紧;电梯舱 则沿着缆绳往来运输人 和物;此外,为保持平 衡,在太空站远离地球 的另一侧,也要架设数 万公里的缆绳索道,并 在缆绳末端连接一个重 量平衡器。整条缆绳全长约为10万 千米,大致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 的1/4。
那么在现实中要建造太空电 梯,挑战在哪里呢?
从哥特式大教堂到摩天楼再到 太空电梯,在建造任何高层建筑时, 坚固度和平衡重心是两大关键。不 过直到现在,可用于制造太空电梯 所需绳索的材料仍屈指可数。
一根普通的钢丝从9千米的高 空中垂下来就会被自重所拉断。好 在碳纳米管的发现,让人们重新燃 起了希望。2014年9月,美国科学 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化学教 授约翰·巴丁在《自然材料》上发表 文章,称他们研发出了超细、超坚固 的纳米线,比之前发现的碳纳米管 更坚固和牢靠。“我们的纳米线就像 是一个由尺寸最小的钻石串成的微 型项链,其中一个最疯狂的想法就 是用于制造超级坚固的轻型绳索, 让打造太空电梯的梦想成为现实。” 巴丁说。
目前,太空电梯不再被当作一 个“超前命题”,这个项目逐渐被美 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等研究 机构所接受。随着新材料科学的发 展,太空电梯开始从幻想走进现实, 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