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 王俊生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仔细分析这一要求,可以看出,新课标把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去了,从这一要求出发,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史料教学便是必然。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也离不开史料。进入高中的学生已经有初中三年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一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最佳年龄段。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说法、观点,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历史课堂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历史课程中,有的事件生动有趣,扣人心弦;有的历史人物事迹可歌可泣,读来感人;有的艺术作品精彩绝伦,巧夺天工,这些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例如,在讲《梨园春秋》一课京剧内容时,教师介绍一下乾隆皇帝喜好观剧,他南巡时对民间戏曲极感兴趣,回京后,他立即征召南方戏曲名伶进京,并在圆明园、颐和园等处建造戏台,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各地艺人纷纷进京献艺。教师出示插图《弘历观剧图》,形象地展示了这位“戏迷”皇帝观看戏剧时盛大的场景,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京剧名家选段。通过以上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京剧是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的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在小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教材中比比皆是。此外,教材中还编辑了大量的壁画、陶俑、石刻、古币、遗址等图片,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史兴趣,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要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必须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各种历史文献、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等史料,让学生了解各种说法、观点,也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例如,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教师出示史料,清廷颁布上谕:“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学生阅读史料后尤其是对“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感到愤慨,即可了解清政府当权者为保全自己牺牲国家民族利益的丑恶嘴脸,一幅谄媚、卖国形象跃然纸上。通过各种史料,思考这些史料反映的是什么时代、什么人、什么阶级、真实性如何?结论是什么?等等。经过学生探究,避免了学习中死记书本的枯燥,加深了理解,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材料题命题趋势上的特点是知识点在教材内,史料在教材外。这种特点实际上是对学生史料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核。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配有课外史料思考题,以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理解能力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史料积极思考。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时,教师可出示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以此作为史料来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探究、思辨中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教材中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同时,围绕教学重难点,还需适当补充史料加以突破。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时,教师可引用乾隆皇帝回复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学生结合史料分析得出结论是皇帝害怕英国人过分地渗入大清,危及清王朝的统治罢了。这段话也使学生对近代西方文明文崛起和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总之,史料实证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史料、利用史料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服务,从而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