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第一幼儿园 王炜炜
积木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游戏区,它就像拥有魔法的城堡,孩子们只要一进去就会变成富有创造力的建筑师。这里所有的材料都是孩子们手下的小士兵,听从他们的指挥,变幻出不同的造型和情境,使孩子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最近小朋友们对搭建坦克十分感兴趣,有时会用纸砖垒出类似围墙的造型,之后坐在里面假装打仗;有时又会用大型积木搭个坦克的架子,打开窗口从里面进行机枪扫射。坦克是一种很结实伤害性很强的武器装备,孩子们了解坦克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吗?他们搭建坦克玩打仗的游戏意图如何进一步丰富?游戏水平如何进一步提升?
这一天,幼儿离园后,我独自来到积木区,今天我要自己当一次孩子。我的计划是要搭一辆坦克。站在积木前我开始发呆,在我的印象里坦克是个威武高大的东西,可具体是什么样子我好像说不清,更不用说用积木搭出来了。
首先,我需要几张坦克的照片帮助我了解一下坦克的构造,看过照片后,我开始信心满满地搭建。我需要大量相同的大号积木搭坦克的身体,可是我并没有看到这些积木,仔细找了找,原来它们藏在了积木柜的最里面。10分钟后,我将坦克的身体搭好了,可是问题出现了:剩余的木板不足以完成封顶的工作,怎么办呢?我开始寻找,在积木区转了一圈我才找到了合适的材料,我选择了用地垫来代替木板进行封顶。履带怎么搭呢?我思考了许久,最终用几个奶桶和木板组合完成。大功告成!体验劳动成果的时候到了,当我想要钻到坦克里当坦克手的时候,却发现我根本进不去!都怪自己没有考虑身高问题!我忽然感到很失落,觉得今天真是白辛苦!
反思
或许,当我变成孩子投入游戏的时候,才能真切体会到幼儿的境况。最开始站在积木前的我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是因为坦克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太远了,如果想要搭建成功首先要观察它了解它。相关的图片能够为我提供经验,这样的材料准备必不可少。当我信心满满想大干一场时,却因找不到所需型号的积木而拖延了时间。好在我因为有明确的意图,又能够坚持,不厌其烦,所以最终还是找到了需要的积木,但是幼儿呢?直观行动思维决定了他们往往是看到什么用什么,材料的摆放方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意图,他们会不会因为看不到这样的积木而放弃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应该和孩子们好好商量,如何摆放积木才更便于选择和取放?
在进行封顶工作时我又遇到麻烦,材料不够了怎么办?做履带时,没有合适的材料怎么办?孩子们是否有意识利用其他材料进行代替、解决问题?我体会到,需要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辅助材料和自由选择的机会。
当我以为自己的作品完美收官时,才发现我根本进不去。搭好了却不能玩,内心充满挫败感,由此我联想到搭建的合理性和计划性,在搭之前就要构思:搭多大的坦克能够容纳多少人,是站着还是坐着等等,这些细节提前计划好,会让游戏过程更顺畅,也更能带来成就感。
孩子们第二天一早走进班里,看到我的作品都惊呆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说优点,有的提不足,有的钻进坦克里面体验,还有的要向我挑战!
游戏时间,几个孩子做完搭坦克的计划后就开始工作了。他们显然知道自己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让我不禁心生钦佩。只见他们取来几把小椅子摆放好,还说要让人坐在里面开。很快他们便根据空间大小开始搭建合适的坦克身体。可是履带怎么搭呢?孩子们开始了一番争吵。芒果说:“用方形的空心积木躺着摆几个就行。”海辰说:“干脆就用炜炜老师的方法,用奶粉桶搭吧!”乐洋说:“不行,因为履带是会往前走的,方形和奶粉桶都走不了。”我在旁边也思考并重复这个问题:“履带会往前走,用什么材料能让履带动起来呢?我们去找找吧!”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马上开始搜寻合适的材料!不一会儿乐洋大声叫起来:“找到了!就是这个圆柱形积木。”芒果说:“对,它能动!”于是孩子们迅速用4个圆柱体和2个长板搭出了对称的履带。
游戏快要结束了,虽然坦克还没有搭完,但是他们却很开心,还在回顾时和同伴分享他们的新发明!他们搭出来的履带比炜炜老师的还要强大!我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随后将孩子们搭履带的方法拍下来,贴在了积木区的墙上。
反思
由于幼儿具有一定的搭建游戏经验,而且受到了主动学习式区角游戏带给他们主动思考、创造性实现自己想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面对我的作品,他们并没有被我所牵引,反而是当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材料进行观察和分析,自发的讨论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制定了更为具体的搭建计划。当孩子们为如何搭建履带而有意见争执时,我注意倾听幼儿的对话,记录幼儿的做法,不随意干涉幼儿的游戏;当幼儿的想法穷尽时,我的支持便有所跟进,没有直接提出建议,而是鼓励他们在班里转一转找一找,看看有什么材料能够满足他们的搭建需求,把游戏的决定权和材料的选择权交给孩子。最后我将幼儿的搭建方法用照片进行记录和展示,一方面是对幼儿挑战成功的肯定,另一方面则是让环境发挥作用,为幼儿后续更多的搭建提供经验的支持。
这一天,孩子们计划要搭完一辆真正的坦克,然后一起去打仗。有了前一天的经验,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搭好了坦克的身体、履带。该搭炮筒了,有三个小朋友几乎同时在制作炮筒。乐洋坐在地上思考了许久,说:“坦克的炮筒到底用什么材料搭呢?”我学着乐洋好奇的样子说:“是呀,炮筒用什么材料搭呢?我们一起去其他区转一转,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吧。”
乐洋与我一起来到了艺术区,他发现了许多一次性纸杯,他摆弄着纸杯,有意将纸杯连接起来。乐洋看看我,好像有一些不自信。我也拿起纸杯,模仿乐洋的动作。乐洋不解地问:“你想怎么做?”我回答:“我也很好奇你想怎么做?”他马上做出解释说:“我见过炮筒,我想把这些杯子连接在一起,这样应该就像炮筒了!”我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你想把这些杯子连接在一起可能就像炮筒了。那么我们试试吧!”
我和乐洋一起把连接好的纸杯放在了坦克上,对视两秒钟后我俩一起拍起来手,笑着说:“纸杯炮筒成功了!”乐洋自豪地对同伴说:“我这个炮筒,是用纸杯做的,摞成一摞特别像。”芒果说:“不对,炮筒得特别结实,你那纸杯是软的,一会就被敌人的大炮炸没了,我这个是用积木组合的,最结实。”
这时我发现一直在身边的海辰消失不见了,原来他去美工区找来了一个保鲜膜纸筒,自豪地说:“我这个也行,掉在地上都坏不了。”
三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一直到活动区结束也没决定到底用谁的方法。我将孩子们说的话记录下来,并把做好的炮筒收集过来。回顾时,大家针对哪种做法更适合讨论了起来。墨家提醒大家说,炮筒好不好,得看它能不能发射大炮。这一下大家恍然大悟,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终于想出了完美策略:连接两个长的保鲜膜硬筒,用报纸自制炮弹,然后把炮弹放进纸筒里用棍子一捅便成功了!
说干就干,班里更多的小朋友们都聚集在了坦克周围,等待炮筒发射成功的瞬间。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所散发出的光芒那么耀眼。我想,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游戏呀!
反思
如何制作炮筒是孩子们遇到的新问题,我启发幼儿从寻找材料入手来解决,在这过程中,我通过重复、模仿鼓励幼儿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加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最终进行尝试。我始终站在幼儿的身后,扮演支持者角色而不是一个领头人的角色,让幼儿自己决定游戏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当幼儿意见不一致时,我把难题抛给了其他小朋友,这种讨论和交流让孩子们仅仅停留在自己的观点上,而能够学习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这是促进他们社交合作的有效方法。最终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和期待把游戏推向了高潮,我想孩子们此时应该充满了成就感与价值感。
第四天,孩子们的兴趣依然很浓厚,在他们的要求下,我们一同在电脑上搜索坦克的细节图片和相关介绍,了解到作战时士兵之间需要随时密切沟通、遇到危险时需要紧急逃生。孩子们受到启发,便用酸奶杯在坦克上垒出了两个信号台,用纸砖搭出了紧急逃生出口、用插片制作出了顶部的机关枪等等。
经过不断的完善,雄伟的大坦克终于搭建成功了!孩子们兴奋地跳了起来,在海辰的建议下,孩子们很快便给自己的战队起了一个名字叫“宇宙最强坦克战队”,还吸纳了其他区的小伙伴变成战斗的对象,将睡眠室变成战场,展开了期待已久的对弈。
芒果坐在坦克上自豪地说:“我们的坦克能真的发射大炮,你们可要小心啦!”激烈的战斗开始了。“宇宙最强战队”来势汹汹,炮弹一个接一个,对面毫无反击之力,只能左右躲闪,很快便有了厌战之心。
“你们没有坦克,只有挨打的份了,你们想想怎么办呢?”我提出的问题让对面战队的小朋友有了思考。于是他们从娃娃家找来了饭锅、从美工区找来了纸箱子、从图书区找来了地板书、从盥洗室翻出了大盆、小盆作为自己的防御武器。战斗全方位升级,大家的游戏兴趣更高了,热闹声、欢笑声弥漫了整个班级。
反思
大班幼儿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更追求细致、准确和全面,对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更为敏感,所以,当他们渴望对坦克的结构以及功能有更多了解时,我及时地支持了他们,而这些也帮助他们进一步延伸和丰富了原有意图。
积木区与传统搭建最大的不同就是,任何搭建都是服务于幼儿的游戏,而不是一个“复杂精致”的作品。所以孩子们经历了持续探索的搭建过程,最终依然没有忘记,他们是要扮演战士真的开坦克打仗的。游戏从最开始几个小朋友,到更多幼儿的参与,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发展价值越发凸显了出来。
从这几天的坦克游戏中,我再次深入读懂了教师这个角色:他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通过幼儿的语言、表情、动作准确地识别幼儿的发展阶段和兴趣需要;他需要有一颗童心,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幼儿的内心,平等地与幼儿互动,参与幼儿的游戏;他需要具备隐身和闪现的本领,当幼儿不需要时完全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当幼儿需要时他就在幼儿的身边。
感谢孩子们,让我一直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陈宇华
海森高教育首席专家
首次将美国实战有效的主动学习师训体系带到中国
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之处是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在前,老师在后”的游戏现场。只有“静待花开”的教师,才能看到真正的“花开”。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孩子做“履带”和做“炮筒”两次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在重复孩子的问题以后,运用了海森高策略,陪伴孩子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两次解决问题的法宝是什么呢?是教室的材料。因为材料能够激发孩子的意图!很多老师们都觉得“游戏的介入”是一个很难把控的点,说多了做多了,怕影响孩子的主动学习;不说不做,又觉得自己无作为。这确实是很多幼儿园的难题。尤其对于经验不是很丰富的年轻新教师,海森高建议老师先做好两件事:首先重复和确认孩子的问题,然后让材料激发孩子的意图。这样做就简单了很多,教师和孩子都能得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