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小时候用奶瓶喝奶,稍微大点就用奶瓶喝水,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宝宝超过1周岁就不建议用奶瓶了,最晚不超过1岁半。因为如长期使用奶瓶会对娃造成伤害。
长期使用奶瓶,会影响上下牙齿的正常咬合,上下颌骨及唇部发育也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形成扒牙、地包天、切牙突出、上唇上翘、下唇悬挂、下颌后缩、下颌前伸等不正常现象。
幼儿长期使用奶嘴,嘴部会用力吮吸,上颚和舌头长期受到挤压,正值牙齿发育时期的幼儿,牙齿会被迫向后挤,会对牙齿排列有影响,可导致:前牙的开合(上下颌前牙间出现间隙,不能很好地闭合);下颌前伸,上颌前牙受压,容易出现反颌(俗称“地包天”);下颌前牙区受压,更容易形成上颌前突(俗称“龅牙”)。
对唇部也会有影响。长期的吮吸将导致唇部肌肉张力改变,影响上下唇的外观,出现上唇上翘、嘴唇微张,下颌半开,导致流涎,还容易出现舌头习惯性外伸。
容易导致奶瓶性蛀牙。奶粉、奶水或者果汁等液体,很多都含有糖分,宝宝如果长时间抱着奶瓶,食物中的糖分在经口腔中细菌的作用酵解形成酸性物质,作用于牙齿表面使牙齿发生脱钙而龋坏。
因为乳牙刚萌出不久,牙表面矿化不全、结构不成熟,更易受酸的作用而发生脱矿。如果儿童常常存在进食后不刷牙、不漱口、不进食凉开水等不良习惯,就会导致口腔细菌大量聚集及食物残留导致龋坏的发生。尤其是夜间进食,含着奶瓶睡觉者更容易发生。
长期使用奶嘴还会对孩子的说话、发音造成影响。
通常1岁以后是孩子牙齿发育和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还在使用奶瓶,孩子会因为唇力不足,下颌经常呈半开状态,下颌闭合音节控制不佳,影响唇音节的发音清晰及舌根音、舌面音的清晰度,就容易出现含混不清、发音不准、说话漏风等不正常现象。
长期使用奶瓶的孩子,牙齿错过了最佳的锻炼咀嚼能力的阶段,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容易营养不良。
长大后倾向于吃流食等柔软无需费力咀嚼的食物。对于像牛肉、芹菜、苹果、胡萝卜等需要咀嚼的食物,往往不喜欢吃,或者干脆不吃。这样的幼儿最容易发生营养不良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长期使用奶瓶的孩子,还容易使眼部、嘴部缺乏功能性锻炼,影响孩子未来的运动能力及协调能力。
长期用奶瓶,不利孩子身心。
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后,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端着碗拿着小勺子吃饭,而自家宝宝还是抱着奶瓶,很容易受到别的小朋友的嘲笑或者排斥。宝宝心里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婴儿1周岁前最好停止使用奶瓶,最晚不超过1岁半。家长需要适时地帮孩子戒掉奶瓶,培养孩子自主喝水、吃饭、咀嚼的能力很重要。并且让宝宝养成饭后一定要漱口的好习惯,再由漱口慢慢变成自己刷牙。宝宝24个月之后,妈妈可用宝宝专用的牙刷,在宝宝吃过东西后及睡觉前给宝宝刷牙。
小宝宝1岁后再用枕头
新生儿绝对不建议。因为刚出生的宝宝颈椎和脊椎呈现一直线,平躺时会与后脑勺紧紧贴在一个平面上。这时若硬生生挤进去一个枕头,反而会让颈部过度前倾,不利于呼吸不说,还压迫颈椎。
等宝宝三四个月大时,虽说颈前曲了,但这弯曲度基本可以忽略,所以枕头也没必要。
七八个月能坐了呢?理论上,人体脊柱的4个弯曲(颈、胸、腰和骶尾)会随着宝宝的生长逐渐形成,颈曲形成后可以用枕头。但这会儿用不用枕头其实都差不多,还是1岁后再用相对安全些,还能减少窒息的概率。
当然,爸妈给宝宝用枕头的时间还是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来,1岁或2岁后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