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红
临床中,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的一种,在老年人中多发,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老年患者是特殊的一个群体,因记忆力下降、活动不便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健康心理缺乏,不良生活习惯很难改变,再加上社会角色、地位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改变,对于疾病的防治主见性很强,导致治疗的依从性差,血压控制效果不佳[2-3]。治未病是一种预防医学观点,其主旨是未病先防、病则防变以及预后防复发[4]。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在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中中医治未病对中医药知晓率、血压等产生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表述如下。
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我社区的72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选择7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240例)与乙组(470例)。其中,甲组中,男130例,女110例;患者年龄为62~76岁,平均为(68.15±2.33)岁;患者病程为3~17年,平均为(8.11±2.36)年。140例患者是1级高血压、60例患者是2级高血压、40例患者是3级高血压。乙组中,男250例,女220例;患者年龄为61~77岁,平均为(68.11±2.31)岁;患者病程为3~16年,平均为(8.08±2.42)年。276例患者是1级高血压、117例患者是2级高血压、77例患者是3级高血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乙组采用常规管理,甲组采用中医治未病干预:成立健康管理小组,由中医医师、公卫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等共同组成。按中医辨证原则综合评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未病防患,根据评估情况定期对患者随访,初次随访给予健康教育并提高知晓水平,之后随访干预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行为,把握情绪波动,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嘱患者同人多交往,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指导规律起居,坚持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已病防恶,根据症型、体质给予患者辨证干预,给予肝热者丹参饮、龙胆泻肝汤;给予气滞者血府逐瘀汤;给予痰浊者息化活血方;给予气虚者补阳还五汤;给予阳虚者真武汤、血府逐瘀汤;给予阴虚者六味地黄丸、丹参饮;给予阴阳两虚者二仙汤、失笑散;给予寒凝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四物汤。按照老年患者心理、生理等变化特点,在血压被控制时,并且症状得到解除、缓解时,机体正气还没有复元,而阴阳平衡也未恢复,需继续调护预防,实施持续巩固性的治疗,避免反复,还要对并发症积极预防。
记录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水平。
两组患者使用同一套问卷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5]。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血压各项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中医药知识的知晓情况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甲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小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乙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小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乙组收缩压、舒张压均大于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09,P=0.083)。干预后,甲组患者的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大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227,P=0.000)。干预后,乙组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大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04,P=0.023)。干预后,乙组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小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21,P=0.000)。见表3。
表1 总结收缩压(±s,mmHg)
表1 总结收缩压(±s,mmHg)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甲组 240 171.32±13.57 138.11±8.47 32.163 0.000乙组 470 170.58±14.21 152.71±10.76 21.735 0.000 t值 - 0.666 18.319 - -P值 - 0.505 0.000 - -
表2 总结舒张压(±s,mmHg)
表2 总结舒张压(±s,mmHg)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甲组 240 107.48±5.82 82.54±4.31 53.350 0.000乙组 470 107.52±6.13 93.78±5.81 32.702 0.000 t值 - 0.084 26.477 - -P值 - 0.933 0.000 - -
现如今,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因人口老龄化问题使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6-7]。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加上多种后天因素,包括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作用,使正常的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8]。干预方法有药物和非药物干预两种。药物干预主要是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药物治疗原则治疗;而腹型肥胖、超重、高盐饮食、吸烟、缺乏锻炼、长期负性情绪或精神紧张、长期过量饮酒等是高血压非药物干预的可改变危险因素[9]。但是因为老年患者缺乏健康知识,其记忆力还出现减退,具有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只是重视药物治疗,缺乏日常行为中的自我约束管理,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呈三高(治疗费用高、血压高、发病率高)、三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知识知晓率低)[10-11]。此次研究是通过中医治未病这个理念对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结果显示,甲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充分说明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已病防恶以及愈后防复等理念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提高患者对于中医药知识的知晓情况[12]。
综上所述,在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中,中医治未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并提高患者知晓中医药知识的概率。
表3 总结中医药知晓情况 [n(%)]
[1]刘红斌.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144-146.
[2]吕秋焕. 社区健康教育对于老年高血压病人群的血压控制、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与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69-70.
[3]李艳. 社区健康管理在提高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 [J]. 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9):2977-2978.
[4]李娟,郑颖.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20):75-77.
[5]骆少欢.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社区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4):70-72.
[6]姜英,王帅,衷敬柏等.中医特色慢病社区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研究 [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4):151-152,154.
[7]高振广. 高血压的用药进展和营养治疗[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4):314-316.
[8]俞玲.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 饮食保健,2015,2(12):84-85.
[9]唐朝芳,石峰高,殷翠淑. 公安县城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30):45-47.
[10]唐泽永,杨倩,孙升云.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研究思路[J]. 中医学报,2015,30(10):1493-1495.
[11]芦波,周训杰,桂明泰,等.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肥胖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6(7):1027-1029.
[12]郭晓倩.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临床效果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6):1989-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