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戏剧文化的建设

2018-06-08 09:28邱远望
戏剧之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邱远望

【摘 要】高校校园戏剧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端,校园戏剧的演出不断地丰富着中国戏剧的文化内涵。因此,校园戏剧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不断加强和建设。在新时代下,互联网给高校校园戏剧的发展带来契机。高校应该利用这些契机,通过充实校园戏剧文化建设中“人”的因素、走“精品文化”道路、把傳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校园戏剧文化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注意防范几大风险。

【关键词】互联网+;校园戏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161-02

高校校园戏剧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指导或参与而共同完成的,面向大学生受众群体,反映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情趣的非专业性戏剧活动。在现代中国,高校校园戏剧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端。1907年,由留日中国学生组成的团体“春柳社”在日本东京上演了一出名为《茶花女》的话剧,体现了当时大学生对爱情的看法。随后五四新文化运动,校园戏剧崛起,大学生把对社会的关注、批判传统、思想解放等文化内涵赋予戏剧,借用戏剧的手段,达到对年轻人进行教化和提高审美的目的。

到了抗战时期,校园戏剧最为活跃,通过戏剧演出,学生们实现了针砭时弊、号召抗战的目的,校园戏剧建构起了新的文化内涵:普及启蒙思想和唤起民族意识。例如浙江大学的黑白剧社就以“黑白云者,意在申明收复时受日寇侵占之‘黑水白山的决心,及研判是非如黑白分明之求是精神”为创立宗旨。后来,社会的变迁使得校园话剧一度沉寂,改革开放后,才再度兴起。

197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周惟波、董阳声、叶小楠三人有感于“文革”多年在我们党内造成的官僚主义和党风不正等问题, 创作出讽刺喜剧《“炮兵司令”的儿子》,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校园戏剧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并一直在高校中积极发展着。可以说校园戏剧一直以它强大的教化和审美功能,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构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与传统戏剧式微不同,校园戏剧一直方兴未艾。从小品到话剧,从单一的舞台表现手法到多元的舞台表现手法,从搬演经典剧目到反映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校园戏剧体现出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拥有大量青年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推动,在高校受到欢迎。因此,高校校园戏剧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以及审美情趣的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需要不断加强。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戏剧文化建设承载新任务,获得新契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给高校校园戏剧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校园戏剧围绕以上这些内容,以剧载道,用剧怡情,最终达到教育人、激励人、感化人、提升人的目的。

然而,高校戏剧文化在建设中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即互联网的兴起与繁荣。由于网络的推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1%。”[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给校园戏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一)给校园戏剧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流行元素。校园戏剧一是取材于大学生身边的事情,比如闽江学院的话剧《青春起跑线》、上海交通大学的相声剧《交大这些事》;二是搬演或改编经典作品,比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南亚技术学院联合推出的京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河南师范大学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表演的歌剧《贾尼·斯基基》;三是取材于同学们自己的故事,但加入了当下的网络流行语甚至事件,比如沈阳音乐学院的音乐剧《等》。

(二)给校园戏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互联网的出现,让戏剧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台演出,也不再局限现场观摩,而是让校园戏剧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人得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观看。比如由南京大学蒲熠星、张沛伦、汪可扬同学主演的南大“年度神剧”《极品好人》,2014年4月8日首播后,上线仅两天,便登上优酷首页,点击量突破20万大关,人人网转发2000余次。[2]

(三)给校园戏剧带来了及时的信息反馈,以达到作者和观众的有效互动。互联网设有投票、点评、弹幕等观众互动形式,也设有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让观众不再是一味接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大大缩短了剧作者与观众信息反馈的时间。比如2017甘肃大剧院大学生戏剧节就通过“甘肃大剧院”微信平台,让观众对所有剧目进行投票,以反映这些剧目的受众接受度和喜爱度,以此来提高戏剧水平,同时增加了校园戏剧的观看率和关注度。

(四)给校园戏剧带来了新的人力物力的支持。高校的校园戏剧常常因为人员流动大,从编到演都非专业性,资金投入不足,或缺乏演出场地等原因,出现断层,或难以为继。但互联网的出现,给校园戏剧带来了新的人力物力的支持。比如可以在网上征集剧本,以弥补编剧资源匮乏,打破戏剧内容的局限性。又比如可以采用众筹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进行戏剧创作。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2014级本科生想排演《仲夏夜之梦2015》,苦于资金不足,他们在微信上发起众筹,成功众筹到8000元制作费,顺利开始排练。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戏剧文化建设的路径

互联网给高校校园戏剧的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使得校园戏剧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武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戏剧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路径进行。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师资队伍、戏剧团体的建设,充实校园戏剧文化建设中“人”的因素。一支优秀的编、导、演队伍是校园戏剧成功的关键,加强师资和演职员队伍建设,就要加强学习和钻研。互联网上开设有许多精品课程共享平台,可以在线学习各种戏剧知识,帮助从事校园戏剧活动的老师和学生提升专业素养。此外,还有很多在线的戏剧演出视频,给师生提供了大量的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走“精品文化”道路。高校不仅要加大对校园戏剧的投入,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打造精品项目,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优秀的戏剧作品不仅可以教育人、激励人,还能感化人、提升人。比如复旦大学的校园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讲述的是复旦大学3名大学生到宁夏西吉开展扶贫支教志愿服务的故事。3名性格迥异但始终坚持“不让一个孩子上不了学”信念的大学生,在艰苦支教过程中自强不息,锻炼成才,为西部建设作出了贡献。剧情平实感人,许多观众在观看的时候眼角都泛着泪花。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南京大学的校园话剧《蒋公的面子》。此剧在国内四十多个城市演出了二百多场,2013年还到美国演出,毛票房收出超过1000万元,让许多专业剧团望尘莫及。《蒋公的面子》的成功,正如《人民日报》评述的“把戏做好,让观众愿意花钱买票看戏”是关键,而校园戏剧的本质意义,“即通过一种全面的自我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艺术、锻炼情感、塑造人格,培养以个性化的眼光看待和表现世界的创造力。”[3]

(三)把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相结合。把传统的戏剧内核与新型思想观念相结合,把古老的演出方式与新型的传播手段相结合,辅以互联网的新生事物,创作贴近年轻人生活的戏剧作品,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率和普及率,迅速占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素质培养的新高地。优秀的作品会长盛不衰,但不意味着它只被少数人束之高阁,它应该广为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品读它,进而被它感染。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戏剧文化建设需防范的风险

互联网时代,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养成的新时代,也是高校校园戏剧发展的新时代,挑战和风险并存,因此在进行高校校园戏剧文化建设时需防范以下几个风险。

(一)负面网络文化思潮影响风险。互联网信息多元,鱼龙混杂。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还处于成型阶段,无法完全辨析什么是正面文化思潮,什么是负面文化思潮,所以在进行校园戏剧创作时,有时候难免会重娱乐多于重教育,重媚俗搞笑轻内涵发掘,侧重渲染灰暗和绝望的世界观,无法发现希望和正能量,使得校园戏剧作品处于低级阶段,无法引导正确的文化方向。

(二)知识产权被侵害的风险。互联网带来了相互交流的契机,但也有人不注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窃取、抄袭他人作品,谋取非法利益,这不仅给原创者带来损失,而且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戏剧创作应该提高原创意识,保护好自身的知识产权,维护好自身利益,同时也要严于律己,遵守法律道德,不做违法乱纪之事。

(三)作品被曲解的风险。不同的人看同一部作品都会有不同的见解。但一旦进入互联网,就会有一人曲解,万人跟风的风险。所以,正面引导舆论,进行作品的解读和引导正确观剧方向是进行危机公关的最佳方式。每一部校园戏剧作品都要时刻防范被恶意曲解,要时刻维护好正面作品带来的积极影响,要坚守好校园戏剧这一思想教育的阵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B].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2016-08-03.

[2]南京大学新闻网. 校园网络喜剧《极品好人》风靡南大[OB].http://news.nju.edu.cn/show_article_4_34672.2014-04-14.

[3]吕效平.校园戏剧真正优势在哪里[N].人民日报,2015-10-16(24).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