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帆
【摘 要】关中社火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社火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而在社火表演中,最更够吸引人注意的社火脸谱有着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脸谱的内容、纹样、色彩、与服饰配件的搭配等等,每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涵义和表现方法。这不仅是社火表演的外在形象表现,同时也蕴含着民众的深刻情感,及对善恶美丑的人之看法。可以说社火脸谱既是社火演出的外在形象,同样是民间精神向往的鲜明体现。
【关键词】脸谱色彩;脸型纹样;整体形象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5-0141-02
社火,广泛存在于中国南北的各个地区,而在陕西,由于关中地区的地貌变化及文化的多样性,社火不仅保留至今,同时还演化出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在陕西这片土地上,社火的艺术形式已衍生出千百种不同在姿态,他们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因为自身环境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这也从中透露出陕西社火文化的历史久远及鲜明的文化特征。
社火,又称“社虎”“射虎”“社伙”“社夥”等,常被认为是一种民间街头文艺演出,追其本意,是为了祭祀土地神而举办的祭祀活动。社火通常在一年当中的正月里举行,在进行组织表演时,社火要经过一系列有序的组织和筹备才能进行正式演出。在演出之前,每个村的社火会和村委会要进行下帖、谋故事、道具、选角、装身子等一系列的活动安排和实施,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才能进行社火的演出表演。其中的“装身子”环节,也就是化妆这一环节,则是社火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准备工作了,而脸谱绘制的工作则是整个社火筹备中最为传神出彩的部分。
化妆这一过程,可以说是整个社火活动的重要推进阶段,在演员和道具等都准备好后,在村委会提供的场所内根据角色开始进行装扮。在陕西关中地区,多样化的生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同样为社火的表演形式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每到社火演出的时候,首先最能吸引人目光的应该就是演员们画的花脸了,一张张五彩斑斓的面孔给整个社火表演添加出无尽的想象和色彩。
据统计,陕西社火脸谱现已发现300余种,其中角色包括帝王将相、神魔鬼怪、英雄圣贤、十二生肖、奸佞盗贼、才子佳人等等, 可为包罗万象。又根据时间可分为同治谱、光绪谱、李继友收藏谱、曹蛮儿祖父谱、曹蛮儿谱、王彩傲谱等等众多脸谱版本。根据地域划分又分为陇县社火谱、河沟寨谱、马曲村谱、胡百川谱等等。
纵观整个关中地区社火脸谱,大多都已黑、白、红、黄、蓝、绿、青、粉、金银等色彩为主。这些色彩的应用,与中国传统色彩的五色观念与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既是中华古老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古老民俗文化的鲜明体现。然而,无论脸谱的色彩使用如何变化,每种色彩在社火脸谱上的使用都有自己一定的象征含义,或为角色身份需要,或为表现角色心理性格突出。对此,民间有口诀:“红为忠永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气亮,转化妖魔鬼神判。”
社火的脸谱在进行表现时,其用色也十分讲究,在早期的社火装扮里,大多使用的的是大红、青、黑、白、黄等纯色,之后的社火脸谱也逐渐增加一些紫、灰、橙、粉等色彩。由此能够看出,社火一开始的色彩其实是与中国传统的五色——赤、青、黑、白、黄、恰好相对应的。五行相对应五色,不仅仅是对色彩的体验,这其中也暗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社火脸谱的色彩不仅只是五色表面的涵义,随着人们心里感知的眼神,这些色彩有了更深的心里感受。如红色,不仅是温暖的意思,在经过衍伸后,又有了忠诚、热血等涵义在里面。在进行关公这样的角色扮演时,关公的形象为红脸,表演者将脸部用整块红色进行妆扮,在搭配绿袍,手持大刀,整体形象鲜明而又突出。五行中,赤色即为红色,主火,主礼,其性急,情恭。火盛之人为人谦和恭敬,纯朴急躁。这也和关公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的性格形象相符合。这时,社火脸谱的色彩就变成了色彩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种结合体的反映。
社火脸谱在进行绘制时,不仅是对色彩五行观的体现,同时也对扮演形象有着细致的要求和表现。在看到繁杂精致的社火脸谱时,我们往往会对其复杂的花纹和图案所震撼,而如何将这些复杂的脸谱记住,是很多人都认为困难的一件事。但对于社火艺人来说,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在社火脸谱中,大致可分为对脸、破脸、碎脸、旋脸、转脸、定脸等六种类型。每一种脸型在绘制时候再和相应的眉形、眼窍、鼻形、嘴型、额形、颊式、色彩等进行打配,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社火脸谱形象,甚至有时候遇到了没有见过的形象是就干脆根据其身份性格所对应的类型创作出相应的脸谱来。包公,他的社火脸谱形象通常较为固定,顺眼、月牙纹、梳子眉、对称脸、用黑白红三色等一个也不能错。这样的角色形象也从另一角度说明,社火的脸谱在千变万化的同时,也必须遵循古老的传统。而艺人们按照这些规律创作出了大量基友共性,又有个性的社火脸谱来。
在社火艺术中,还有一些夸张又怪诞的脸谱造型——疙瘩脸谱和血社火脸谱。疙瘩脸谱在进行装扮时,要在两额、两颧骨、下巴处站上五个鸡蛋壳,这样整个面部的造型会变得凹凸不平,具有极强烈的立体装饰效果。这时候再以脸谱的图案色彩进行绘制,演员的整个面部就可以呈现出一种极为夸张狰狞的面部表情,这种脸谱据说能够对妖魔鬼魅精怪起到震慑作用。而另一种血社火的脸谱,演员演出时的装扮没有用繁密的纹样进行装饰,取而代之的是用刀、剪子、斧子、铡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坏人头部,使社火的内容恐怖血腥且十分逼真,故叫血社火。这两种社火的脸谱形象整体都可以说都与其他社火的脸谱有着鲜明的区别,但无论是那种社火脸谱艺术的表现,其本身都是民众为了表现心中对生活对未来美好的意愿和除恶扬善的心理。
在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社火的表演逐渐的减少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社火马勺脸谱逐渐产生、形成并发展起来。这种马勺脸谱从面具中得到启发,将民间社火绘制在木勺上,悬挂在墙壁上,既能起到辟邪作用,同时又能起到强烈的装饰作用。这种马勺脸谱,在设计和表现制作上对传统的社火脸谱进行加工个细化,将社火脸谱的样式也进行了统一调整。使原本质朴粗狂的社火脸谱变得精致,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也更加富有趣味。这种将社火脸谱转换为社火马勺脸谱,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民间工艺,并且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喜爱。
社火作为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民间。这种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古老艺术在经历了千年历史的变迁后,虽然不如曾经那么辉煌,但仍旧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行自身的演化调整,努力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与民间大众的心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层次的不断追求,使得社火文化也依然仍旧能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而这种需求只要存在,那么社火就仍旧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赵德利.关陇社火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田荣军.陕西社火脸谱[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阎铁太.陇州社火大典[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4]张西昌.宝鸡社火[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5]蔡秀清,钱永平.社火.社戏:从娱神到娱人的智慧[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
[6]李继友.民间社火脸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7]王杰文.民俗文化——民间社火[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8] 赵农,张西昌.宝鸡社火[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