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孔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灵活、合理、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规律转变为形象直观的线条、图形、动画等信息,使抽象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简单有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极大提高了数学学习效果。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多媒体展示的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数学情景,有效地把抽象的數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易懂,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图1),直观形象的让学生感知并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也清楚的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学生由此轻松地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直观明了的演示过程,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理解透彻,而且印象也深刻。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阶段,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虽然编者在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图文并茂的主题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以及大量帮助学生理解的线段、符号、图形等数学信息,已经非常人性化了。但是数学毕竟是一门需要推理的学科,只借助教学中的这些数学信息还远远达不到小学生的认知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极大地降低教学的难度。
如“圆柱的体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柱是一种立体图形,圆柱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更为抽象难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圆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圆柱体积的推导有借鉴意义。
其次,把圆柱体底面沿着直径平均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扇形。
最后,把圆柱体沿一条直径切割开拼组,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的发现圆柱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圆柱的体积就可以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即底面积×高(图2)。
图2
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化难为易,运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很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师生的互动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个年龄段正好处于好奇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期,特别是枯燥的数学课堂,更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没有兴趣。如果老师不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往往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中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既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实现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互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课堂师生互动,既需要师生熟练把控信息技术的性能,更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智慧和情感,熟练地运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迅速找到信息技术载体上的师生共同关注点,让学生保持思维的紧凑性和流畅性,进行行云流水般的师生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可以让师生在白板上呈现重点内容,通过熟练地圈划批注、点击滑动等亲密接触,与白板融为一体,在这种状态下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教与学浑然一体,师与生心心相印。
如教学完《分数的意义》后,可以设计如下一系列活动:根据分数涂色、根据图示选择分数、根据分数选择图示以及根据给出的部分和分数猜总数的活动。其中根据分数涂色,学生利用电子白板中的颜色笔对空白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根据图示选择分数,学生可以拖住分数到相应的位置;根据给出的部分猜总数,可以利用拖动克隆功能,学生把物品拖动出相应的个数,再利用智能笔和画图工具分一分、圈一圈。学生在与练习内容互动的过程中,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并且拓展了思维,促进了师生间课堂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现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灵活合理充分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发挥出小学数学课堂的最佳效能,有效调动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开拓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朴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