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平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之路

2018-06-08 03:40彭建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临泉乡镇

彭建涛

[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面对日趋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绿色农业无疑是关系强国富民的重大战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临泉县乡镇为切入点,探讨平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路径,以供借鉴。

关键词:临泉;乡镇;平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17日

临泉县地处华北平原腹地,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已成为临泉县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用独特的眼光去发展农业

独特的眼光就是发现本地独有的资源,利用这种资源去发展农业,从而形成产业,形成规模,形成效益。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如高塘镇的芥菜丝、范集的半截楼西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

(一)特色农业的关键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唯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二)乡镇政府应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品,力争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积极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规模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

(三)基层政府机构也应大力培植产业龙头和营销群体,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塑造形象,创立品牌,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的兴起。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可以是“企业+基地+特色农户”,可以是“专业市场”或“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科研”等等,这是特色农业产业化能否发展的关键。

二、用绿色的眼光去发展农业

以往农民在发展农业的时候,没有注意绿色发展概念,只是一味地追求产量,而忽视因追加产量造成土壤环境的破坏,土地质量不断下降,无法生产出高产量的粮食来,这是一种警醒,警醒着我们一定要用绿色发展的眼光去发展农业,不能光顾眼前利益,而应注意长远利益。

(一)绿色农业要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型的农业。它的优势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资金、精耕细作、人畜结合、施有机肥、不造成环境污染。但是,也存在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种植单一、抗灾能力低、劳动生产率低的弊端。绿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以高产、稳产、高效为目标,不仅增加了劳力、机械、设备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还增加了科学技术、信息、人才等软投入,使绿色农业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乡镇政府要有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要旨是正确处理世代之间资源平等分配,这也是绿色农业的立足点。对此,要加强资源保护法律的宣传,对自然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制定支持政策,建立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强化生态意识,依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大搞植树造林,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土壤环保,减少化肥、农药等的污染。

(三)乡镇政府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地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形成示范点,以点带面,形成规模化生产,打造绿色发展农业。一方面可根据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其他条件是否适宜于发展绿色农业等状况,划分农业生产环境污染轻重地区。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可直接按照绿色农业生产要求,进行绿色农产品生产。而在一些环境污染程度较轻,而且主要为生活废弃物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可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按照放心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发展生产,并加速向绿色农业过渡。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控制、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三、用生态的精神去发展农业

生态农业在传统农业智慧基础上,利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科学技术提升的一类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农林牧副渔都会涉及,但在每一个环节都有物种的贡献,都有从事该行业的农民的贡献。生态农业的几个典型特点是: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元素循环再生、生态平衡、多样性的物种、大大减少乃至杜绝农药、化肥、抗生素、人工合成激素用量,大部分化肥被作物吸收而不是污染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提高单位土地经济效益。采取粗放式的化学办法种地,虽然产量相对高,但价格便宜,有时市场不好还会烂在地里,资源浪费严重。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有两种,要么继续扩大土地规模,但质量不提高价格不变,使经营者有利可图;要么提高产品质量,价位提高,加上生态农业不减产,一亩效益等于几亩,这样的话,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好事。前者购买了放心食品,保护了自身与家人健康,后者增加了收入,更愿意向土地中投入优质劳动。

从长远来看,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将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破坏的问题。过去,人们为了片面地追求产量,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藥和化肥,导致土地和水质污染严重,并且这种污染具有长期的破坏性,随着农产品的供给侧向生态、绿色转变,必将大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利用,从而改善土地的污染程度,提高土地生产的可持续性。

四、用担当的精神去发展农业

政策再好,想法再好,无人去执行也不行,这就要基层乡镇政府去落实贯彻。落实贯彻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要求基层政府有担当精神,直面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强化思想认识。作为乡镇党员干部,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一切在岗不履职都是对干事资源的浪费,一切履职不尽责都是对事业发展的不负责。担当精神,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情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点研读《习近平论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以及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其中蕴含的政治原则、路线方针、领导方法、辩证思维和人生哲理学深吃透,不断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中把握大势、汲取智慧,并在具体工作中深化认识、加以运用。对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要敢于正视问题而不绕道走,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推诿躲避,善于直面矛盾而不一味上交,做到守土有責,有责必负责,负责必尽责;自觉强化“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的工作理念,坚决摒弃“怕出错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的错误思想。

(二)不断提高能力。忠诚履职是态度,敢于担当是勇气,善于担当是智慧。要担当作为,没有胆气不行,没有能力更不行,既要敢亮剑,更要会舞剑,既要想担当、敢担当,还要能担当、善担当,这就需要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考中,增强本领、提升能力。尤其是乡镇“三农”干部更需要有常怀“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倍增提升能力的紧迫感。首先,要立足岗位“练好内功”,全面学习现代农业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使精神境界、素质能力与岗位职责相匹配,打牢敢于担当的能力素质基础;其次,注重在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经常沉入基层“接地气”,既要“身下”,更要“心下”,要真下去、沉下去、融进去,真正在基层、在现场,和群众说到一块、干在一起,真心实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乡镇政府作为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的基层政府,如何做好农业工作,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新的时期,对于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发展理念,从独特、绿色、生态的角度去发展农业,用担当的精神落实各项政策,是基层乡镇政府当务之急。基层政府只要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时刻关注,认真谋划,及时落实,一定会将临泉农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韩雷.坚定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生态农业发展建设[J].延边党校学报,2017(1).

[2]周福桥.云南怒江州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要遵循的原则探讨[J].农技服务,2015(3).

[3]邱高会.论中国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5.

[4]薛丽敏.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临泉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作品二
一个定理的多种证法探究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地方“垂改”勿落下乡镇这块板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贵州黔西县临泉镇美丽乡村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