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娟
许多年前,采访一个民间抗艾大男孩时,他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的儿子因为献血感染艾滋病去世,却没有人敢给他送葬,村干部还说要把他们的家烧掉。无奈中,老人背着已经去世的儿子,一边掉眼泪,一边踉跄走着,最终一个人将儿子掩埋。看着垒好的简陋坟堆,老人趴在上面失声痛哭,身后是一抹如血的残阳。
那时候,人们“谈艾色变”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使是在今天,艾滋病知识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内心仍然充满恐惧,但有一些人却要近距离接触这些艾滋病患者,他们就是艾滋病医护人员,有人称他们是在刀尖上挥舞“红丝带”。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的杜丽群,十几年冲在艾滋病治疗的第一线,面临着各种危险以及职业暴露,但她却用热情温暖了许多身处绝望的生命……
13年前,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了广西首个艾滋病科,却很少有医护人员愿意去。当时已经是结核病区护士长的杜丽群经过一番考虑,最终决定来到艾滋病科,8名年轻的护士追随她,组成广西首批艾滋病护理团队。
艾滋病科刚成立不久,病房里住进来一个全身长满水泡、大面积溃烂的患者,浑身散发出一阵阵恶臭。患者的浓血和皮肤黏在床单上,经常痛得嗷嗷大叫。年轻的护士没有一个人敢接近他,但杜丽群却一边轻轻安慰他,一边忍受着难闻的气味,细心为他清洗溃烂的皮肤。
经过杜丽群十几天的精心护理,患者竟然奇迹般好转。看到家人来接他出院,杜丽群感觉特别欣慰,她觉得自己不但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还挽救了一个也许会破碎的家。
病人的内心是脆弱的,许多患者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定会死”。“有的患者还未治疗,便将遗书写好了,可见心中是多么的恐惧和绝望。还有些人得了病,被家人抛弃,这对他们来说,是二次伤害。”对艾滋病患者心灵上的关怀更为重要。
杜丽群跟患者沟通的时候,很少用“艾滋病”这样的字眼儿,而是用“我们这个病”,她不希望患者有被歧视的感觉。她带领护士布置“温馨病房”,他们把花花草草装在瓶子里,放在患者的床边;还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写上温馨鼓励的话语,贴在床头,把病房变成了家。杜丽群抽空儿就会跟患者聊天,了解他们的感受、家庭以及家人对他们的态度。她的“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让很多患者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
当初被查出艾滋病的时候,马克也十分绝望,他曾想从楼上跳下去,一了百了。了解到马克的情况,杜丽群就经常找他聊天,让他知道现在的治疗技术已经越来越好;治疗上有任何一点儿进展,杜丽群都会及时告诉马克,希望他能看到希望。慢慢地,马克开始积极治疗,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出院后,他成了艾滋病科的一名志愿者。
武宗也是因为杜丽群而找回了第二次生命。被查出艾滋病之后,周围很多人不愿意跟他接触,“杜护士长每天都过来看我,跟我聊天,帮我整理头发、衣服、病床。”杜丽群的温暖让武宗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后来,他也成了杜丽群防艾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走进社区、走进村落,开展一场又一场艾滋病防治宣传和义诊活动。
“患者非常渴望温暖和关爱,希望被平等对待,你对他好,他自然也会对你好。”杜丽群说。
李卓一直对杜丽群心怀感激,出院后,还一直跟她保持着联系,跟她分享生活里有趣的事,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李卓喜欢唱歌,科室开护士会的时候,他就跑过来给大家唱歌。从一个陌生的病人,到最后成了朋友,是杜丽群身上的温暖打动了他。
还有一个病人叫阿黄,住院后,口腔严重溃烂,好几天都没有好转。有一天早上,医生去查房,阿黄一句话都不讲,突然举起一把很长的刀,要砍护士,护士吓得跑出了病房。杜丽群接到电话,急忙赶到科室,虽然知道很危险,但她还是决定去跟阿黄谈谈。
杜丽群走进病房的时候,那把长长的刀还放在床头柜上,阿黄沮丧地躺在床上。杜丽群跟阿黄打了个招呼,慢慢跟他聊起来。聊天的过程中,杜丽群才知道,由于口腔溃烂越来越严重,导致阿黄的心情非常焦虑和烦躁,才有了要举刀砍人的行为。阿黄还告诉杜丽群,他曾经去越南做生意,在那里坐过水牢,受了许多苦,因此脾气变得非常暴躁。那天聊到最后,看着眼前的阿黄,杜丽群突然有些心疼,在她的眼里,他不再只是那个举着一把长刀要砍人的“歹徒”,而是一个为家人受了许多苦的中年男人……
跟杜丽群聊天之后,阿黄开始积极配合治疗。考虑到会不会是药物副作用导致了口腔溃烂,杜丽群决定先停掉抗病毒的药物,同时给阿黄使用一些治疗口腔的药物。一段时间之后,阿黄的口腔开始有所好转,病情也慢慢稳定。出院后,阿黄每次来医院复诊,都会去探望杜丽群和其他病友。杜丽群有时候会想,很多时候,当我们温情相对,对方一定也能展露他最温情的一面。
艾滋病科室来来去去住过许多患者,有人这样评价过杜丽群:有她在,世界就在,春天和阳光也在。这大概就是杜丽群让许多身处绝望的生命,重新找到希望的原因。
2012年的時候,艾滋病科建起了一个微信群,刚开始是作为病友的交流平台,以便让他们相互交流病情、相互鼓励。随着病友越来越多,有人跟杜丽群和工作人员说,希望能在群里找到说心里话的人,就这样,微信群后来促成了一些爱情。
小莫就是其中一个。大概每一个最初看到小莫的人,都不会想到,他竟然会有那么幸福的后来。
小莫最初来治疗的时候,免疫力非常低,做了一次抗病毒治疗之后,又出现新的感染。第二次来住院的时候,他的情绪有些崩溃。那时候,父亲已经不想再拿钱给他治病了。杜丽群得知后,赶忙去做小莫父亲的工作,告诉他,如果继续治疗,小莫也许会慢慢好起来。最终,小莫父亲动摇了,把治病的钱交到杜丽群的手上,希望她能帮助保管。
在父亲的印象里,小莫是个“不务正业”的儿子,父亲不愿意把救命钱放到他手里,被他任意挥霍。杜丽群答应帮助保管,但一段时间之后,她还是把钱交到了小莫的手里,她想给小莫应该有的尊重和信任。小莫很认真地用着每一分钱,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得特别好。
小莫出院之后,找了一份保安工作,慢慢攒下一些钱,又用那些钱做了小生意,生活越来越好。更让人欣慰的是,小莫在微信群里认识了病友小忆,两个人越走越近,并走进了婚姻,又生下可爱的女儿。
那一次,杜丽群在自己家附近散步的时候无意中见到小莫,他手里牵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拿着冰激凌吃得正高兴。看到杜丽群,小莫高兴地打招呼,他还告诉杜丽群,自己按揭买下一套房子。“还不都是为了她”,小莫指着自己手里牵着的小女孩,一脸的幸福。那天,看小莫牵着女儿慢慢走远的背影,杜丽群感到特别欣慰,那是看到病人回归正常生活、走进幸福之门的成就感。
后来,杜丽群经常会请小莫回来,给其他患者讲自己的经历,榜样的力量有时候比药物更有效,很多病人都因此有了信心。还有一个叫小陈的病人,也在微信群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两个人去年还生了二胎。
董俊来的时候病情非常严重,处于昏迷状态,除了艾滋病感染,他的脑部还有一个大肿块。由于前妻已经跟他离婚,陪他来的是女友和他的哥哥。那时候,家人已经在考虑他的后事了,谁也不会想到,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董俊竟然会从昏迷中醒来。
出院的时候,杜丽群一直交代董俊,千万别放弃自己,要按时吃药、按时回来复查。董俊非常配合,每次都按时来。刚开始,是女友用轮椅推着他来;后来,是两个人一起坐车来;再后来,他竟然可以自己开车来了。那一次,杜丽群问起他和女友的关系,董俊笑着说:“她对我和前妻的孩子特别好,比我跟儿子的感情还亲。”
杜丽群喜欢听这些美好又幸福的故事,看到患者一个个都走进了幸福大门,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有人说,杜丽群和她的团队每天像在刀尖上挥舞“红丝带”。科室里发生过给病人抽完血的针头扎在护士手上,或者病人的血溅到护士眼里的事。工作这么危险,可很多护士都不愿意走。“就算忙、就算累、就算风险很大,但是我们愿意在这里,都是奔着杜护士长来的。”
庞雅是科室第一个怀孕的护士,结婚好多年,一直没有怀上孩子,调理了好几年,才终于有了孩子。得知庞雅怀孕了,杜丽群特别担心,她找到医院主管,希望把庞雅调离艾滋病科,主管点头答应了,可庞雅却说什么都不走。之后,科室陆续有几个护士都怀孕了,但她们都选择继续待在这个岗位上,这让杜丽群非常感动。她知道,正是科室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陪伴和支持,才让她走到今天。“她们那么年轻,就跟着我面对这么多困难。没有她们在身边支持,我撑不到现在!”这是杜丽群藏在心里许多年的话。
陪伴和支持是相互的,护士们也得到了杜丽群的尊重、关心和体贴,有些甚至把她当成“精神支柱”。
杜丽群非常注意发挥每个护士的长处和优势,让她们有更多的成就感。当有护士面临棘手的个人问题时,杜丽群也能以长辈的身份出来帮她们解决。
护士露露跟谈了很多年的男友分手了,分手后,男友不愿意放弃,总到医院门口等她,这让露露很害怕,总怕男友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看到男孩的举动扰乱了露露的正常生活,有一天,杜丽群主动跑到医院大门口,跟露露的男友认真谈了一次。
“你们交往了这么久,可你一直没有固定工作,生活費都是露露拿的,作为一个女孩,她没有安全感,又看不到希望,提出分手也是人之常情。你们都是自己家里的宝贝儿,希望分手之后,不要做出伤害彼此的行为……”杜丽群看着露露男友的眼睛,说得语重心长,仿佛在说自己女儿的事。
男孩告诉杜丽群,他只是想再见露露一次,想再跟她聊一次,并不会做出伤害她的事情。在得到男孩保证的情况下,杜丽群答应让他和露露见一面。那一次,两人见面深聊之后,最终和平分手,男孩再也没有来过。杜丽群所做的这些,让团队里的很多人对她更加信任和尊重。
在杜丽群的带领下,艾滋病科成了医院最团结的一个科室。医院组织了几次篮球比赛,杜丽群经常能听到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跟她说:“我们不怕你们的技术水平,就怕你们的啦啦队。”杜丽群偷偷笑了,她知道,每次打比赛的时候,科室的医护人员都会把家属叫来当啦啦队,强大的阵势很具有威慑力。
除了团队的支持,杜丽群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些年,老公主动承担了很多家务,以前不喜欢洗衣服的他,后来也开始洗衣服。每天晚上,夫妻俩都会坐在一起聊聊天,杜丽群在工作上遇到困难也会跟老公说。他除了帮她理性分析,还会告诉她“不要轻易放弃”,就像她面对患者时的“不抛弃,不放弃”一样。
如今,杜丽群带领的团队从建科时的8人扩增到60多人,她也荣获过“南丁格尔”奖章、“白求恩”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并于2017年当选十九大代表,2018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穿过无数风风雨雨,洗涤满身的疲惫,却能让心灵满足,这大概就是杜丽群所走过的路。(除杜丽群外,其余人物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