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和提高的路径

2018-06-07 18:33王泽杨
活力 2018年8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青少年

王泽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在校学生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水平低下密切相关。笔者针对北京市几所中学关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调查数据和成因分析,提出了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所要培养的权利意识等五种意识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爱憎情感等四种能力养成。并结合实际,提出提高家长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和完善我国青少年法制体系,净化社会环境等思考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和提高;路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在校学生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水平低下密切相关。基于此,笔者对北京市几所中学进行关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给出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和提高的路径思考。

一、青少年法律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1.调查中,当被问到你认为生活中法律的重要性及其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时,73%的同学回答生活中还是会接触到相关法律的问题,对法律的认识程度还是比较基本的。11% 的同学回答法律在身边很少触及,基本只能接触到一些政治课程,觉得法律在生活中得不到重要体现。12%的同学认为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接触到的相关法律事件微乎其微,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也比较淡薄。2%的同学认为在学校以及家庭中接受的法律教育都比较笼统和宽泛,认为各方面管理比较严格,能自律,基本不接触法律,对其认识也较少。这说明青少年大多数都是能维护自身的权益并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还有部分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比较浅但懂得维权;极少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法律的必要性,不关注也对法律无兴趣了解。

2.调查中,当问到学生学习和了解法律的主要途径和是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权益时,64% 的学生回答主要的了解渠道来自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书本,可以看出学校和家庭是对孩子法制教育的主要力量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生自我学习并看相关的书籍也帮助青少年认识法律的重要性。32%的学生是通过电视、新闻媒体了解并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由此看出在现如今这个发达的电子信息时代,媒介也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要载体,使青少年获得了一定的法制信息。但只有4%的学生对家庭、学校的教育以及媒体影响较低的;调查所涉及的学校都有开展普法教育,多数同学都认为效果一般。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学生的负担也较重,再进行的普法教育的灌输会比较吃力,学生们大致明白一些死板条框却不会运用,因此,不仅家长要做好法制教育的工作,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多看新闻时事以及法制教育来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

3.调查中,当问到学生们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做时,71%的学生回答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但仍有37%的学生都回答不想去再多纠缠,就当自己吃亏积累经验了;问到为何不愿意去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能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还是懂一些的,但不想有太多的争端,忍一时风平浪静。这说明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可以比较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但青少年还是心理发展不成熟的群体,处于认知的发展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尚有不确定性。在行动过程中,意志力比较薄弱,一遇阻力和困难,就较易出现难以坚持正确认知的现象。

二、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要培养的意识和能力养成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的法律思想、观念、知识、心理以及情感的总和,青少年法律意识则是指青少年对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要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要培养五种意识和四种能力养成。

五种意识:1.权利意识,就是法律规定并保护的利益;2.平等意识,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诚信意识,即诚实守信;4.守法意识。“从法治要义的角度讲,人们认知法律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形成全社会的普遍守法”;5.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理性认识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律的全身心认同和投入。

四种能力养成: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爱憎情感。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其感情世界已相当丰富。好奇、求知、探迷、模仿是青少年共同的特点,但是让学生求什么、知什么则全在于引导。学校和家庭如果坚持长期向正的方向引导就会起到正面效果,反之亦然;2.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这是由青少年不成熟、易冲动的特点决定的。所以在学校家庭教育中,要特别注意经常选择那些守法、护法与违法违纪兩方面的典型事例,在学生中现身说“法”,让学生做到是非界限分得清,行动方向辨得明;3.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其养成良好习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知行观告诉我们,人的行为由思想意识作指导,人的行为的反复也可以促进思想意识的变化。所以规范中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但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好处,而且对其形成守法、守纪习惯,也有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当代中学生大都是家长比较宠爱,且生活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若放纵太多,则易出错。因此,作为家长,要力戒娇惯子女;作为学校,更要严谨治教,严格管理。

三、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和提高的路径思考

新时代下培养和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它不仅要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兼顾多种形式,分层施教,而且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努力才能完成。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是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

(一)提高家长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的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期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的遵纪守法和良好的言行举止,互相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目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却常常步入两个误区:一种是对孩子一味宠爱,不加管教,放任自流:另一种则只倾心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孩子如何守法做人。事实上,深究一些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有些坏就坏在被溺爱。因此,可以采取诸如开办家长法制学校、发放法律通俗读本、组织家长观看“今日说法”等专题节目、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竞赛、评定法律星级家庭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营造青少年在生活中学习法律常识的良好家庭氛围。同时,家长也要自觉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以身示范做出守法榜样,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发现自己子女有违法犯罪倾向的应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

学校法制教育是培养和增强法律意识的最重要、 最主要的途径,学校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在这一环境中所受到的教育会对青少年未来一生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1.构建法制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构建一个适于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本校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应包括从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每个学期法制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及所有达到的目标。同时,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一个法治的环境。二是应强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校法律课师资队伍建设也要加强。现在很多学校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都是由德育课教师或课时少的专业课教师兼任。教师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是无法树立起角色意识和专业思维方式的。因此,要提高现有教师的法律专业水平;在招收新教师时,也应考虑引进一些法律院校的毕业生,充实法制师资队伍。

2.改革法制教育内容。目前法制教育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令学生误以为法就是刑法,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我不犯罪,法就与我无关”的错误心态;另一方面,总是认为法制教育就是法律知识教育。按照普法教育原则,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明确为:通过对现代法律的宣传讲解,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据此,学校法制教育不但要宣传讲解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而且要在学习领会具体法律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立法精神所指引下的维护法律的思想感情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目前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多是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没有形成系统的、直观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没有学法的兴趣,把它当作被迫接受的任务,只为了完成学分而学。因此,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增设活动课程,丰富课堂教学。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学生违纪、青少年学生犯罪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青少年学生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剖析违法犯罪原因。同时,还可结合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多参与,加强与实践的联系;还要加强校园内外法制文化建设。在校内设立“模拟法庭”,校外组织学生庭审观摩,参观少管所,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维护交通秩序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头脑中的法律规范的理解,由学法、守法升华到用法、护法。

4. 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学校中的法制教育过程中,应与德育教育中的“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准则规范,并内化为内心的信念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明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自觉性”的理念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应付挫折、不良习惯的消除等方面达到健康标准”方法有机融合,实现教学目的。

(三)完善我国青少年法制体系,净化社会环境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虽然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范畴扩大到未成年人的轻微违法行为及其他不良行为,但目前该法的许多条款仍局限在倡议性范畴,使得该法的许多规范性条款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而在未成年人犯罪干预和矫正方面,由于缺少具体的帮教处罚措施和执行责任机关的法律条文规定,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在前期的干预和矫正的诸多措施仍难以在实践中落实。事实上很多未成年人犯罪者正是在初次触犯法律时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教育和社会关爱,才会因为淡漠和忽视而重蹈覆辙,以致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据此,应從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青少年法律体系:

一是积极借鉴国外经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而建立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日本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开创了别具特色的少年警察制度。少年警察制度中,“少年警察活动”是其最主要的工作模式,依据日本《少年法》、《少年警察活动规则》和《少年指导委员规则》等相关条例法规该工作模式旨在利用警察和民间力量,保护青少年权利不受侵害,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促成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优化社会环境。政府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司法机关等部门要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开展系统有序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向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传播崇尚法律的理念,使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形成用法学法和懂法守法的习惯,使全社会都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参考文献:

[1]史宝中,崔娜. 青少年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嬗变的现状与对策 [J] . 新课程学习,2010,12:12-13.

[2]黄景春 . 学法守法——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 .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7,3:93-96.

[3]李春燕 .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人口学特征分析[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4]宋丽 . 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硏究[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5]苏慧丽.浅析问题少年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J]. 法制与经济, 2012( 1 ) :183.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青少年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