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众、雅俗共赏

2018-06-07 08:58潘昱蓉
卷宗 2018年9期
关键词:改编

摘 要:扬州民间小调《杨柳青青》,爱情主题纯真朴质,曲调与语言诙谐、风趣、欢快、优美达到了曲高和众,雅俗共赏的效果,本文就主题思想、音韵及语言三方面试论证之。

关键词:杨柳青青,曲高和众,民间小调,改编

由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奏,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朱昌耀、王爱康根据脍炙人口的扬州民间小调《杨柳青青》(又称扬州方言小曲、清曲、民歌)改编和分别指挥的民乐合奏曲《杨柳青青》,作品多次出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广受国内外听众的赞誉。作品达到如此广布之效果,笔者分析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的理由。

主题为爱情,易为国内外各阶层民众所普遍接受。

民间女声表演唱《杨柳青青》歌词如下:

东庄的大哥出远门呐,呵呵呵呵呵,西庄的妹妹来送行呐,杨柳叶子青啊呐,七打七呀蓬呀呐,冷呀热呀我呀不多讲呐,呵呵呵呵呵,送一双新鞋表心愿呐,杨柳叶子青啊呐,七打七呀蓬呀呐,杨柳叶子送呐,送呀末有情人(啊)哥哥,杨柳叶子青啊呐。

南通的大布做呀鞋底呐,呵呵呵呵呵,苏州的贡呢做帮,杨柳叶子青啊呐,七打七呀蓬呀呐,杨柳叶子青啊呐。这一双鞋子好(呀)好不好呐,呵呵呵呵呵,不肥不瘦不短又不长呐,杨柳叶子青啊呐,七打七呀蓬呀呐,杨柳叶子送又送呐蓬又蓬呐,送呀末有情人(啊)哥哥,杨柳叶子青呀呐。哥哥你穿了新鞋子呀,呵呵呵呵呵,妹妹时刻挂心上呐,杨柳叶子青啊呐,七打七杨柳叶子送啊呐,送又送呐蓬又蓬呐,杨柳叶子青呀呐。

歌词内容分上下两段,词句虽多亦不对称。然表达思想却集中单一,每一字句均围绕爱情此一主题进行。前一段写哥哥出远门,妹妹来送行。杨柳青青,环境美好,美丽心愿以鞋相赠。后一段顺承前一段内容,围绕“送鞋增爱”这一主题进一步反复吟哦,与舞美与音韵相得益彰,达到了一唱三叹,主题得以反复渲染的效果。

第二,音韵各种器乐、宫调配合运用,能够烘托爱情主题。

全曲共175小节,曲式上内含“起承转合”的变奏结构,分为六小段音乐。

第一段音乐(D宫调):第1至34小节。旋律上突出竹笛、扬琴、二胡。音乐欢快活泼,民乐吹、拉、弹、打编织的合奏音画。

第二段音乐:35至50小节。旋律上突出竹笛、柳琴、琵琶、二胡。音乐是主题音乐的加花变奏。

第三段音乐:51至65小节。旋律上突出竹笛、柳琴、琵琶、二胡,音乐上变化再现主题音乐。

第四段音乐(F宫调):66小节至113小节。旋律上66小节到73小节突出竹笛、扬琴、二胡,74小节到97小节突出二胡,98小节到113小节突出竹笛。音乐在调性调式上变奏主题音乐。其中,66小节至73小节是欢快的跑句,突出D羽小调的抒情色彩,74小节至113小节转到平行F宫大调,音乐进一步展开,宽广嘹亮如歌的旋律,在笛声起伏悠扬的引领下,让人遐想无限。

第五段音乐(C宫调):114至141小节。旋律上114小节到125突出扬琴、中阮、大提琴,126小节到141小节,先是突出竹笛、柳琴4小节,然后突出扬琴、琵琶、二胡。音乐在音区、调性等方面变奏主题音乐。其中,先是在节奏、低音区变奏主题,接着回到高音区变奏主题。

第六段音乐(D宫调):142小节至175小节。旋律上142小节到164小节突出竹笛、高笙、柳琴、二胡,165小节到175小节突出高笙、柳琴、扬琴、二胡。音乐回到主题的D宫调,其中,142小节到164小节是第五段音乐的加花和调性变奏,165小节到175小节是变化跑句到平稳稍慢的下行三小节结束。

从上述曲调组合审视,民乐合奏《杨柳青青》音韵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作品的主题明确,人物形象鲜明;二是曲调的六度、八度的下行大跳到宫音,很有特色,给欣赏者印象深刻;三是全曲各个段落都采用民间表演唱《杨柳青》的音乐,旋律在段落发展、变化、对比方面,只作小的变奏变化,如时而加花、时而转调和换调式、时而转換乐器、时而拉宽、时而速度变化等等,因此,好听好记;四是在配器上充分发挥民族乐器吹、拉、弹、打的特点,除了强化旋律声部外,内声部、低声部和打击乐声部都很有节奏及和声特点;五是在曲式结构上既讲究各段落的艺术对比,又考虑全曲的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联系。

第三,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多有趁词趁句与修辞。

民歌体语言向以浅显、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等特质为主,《杨柳青青》亦不乏此特点。歌词简单,全部是民间口语简单提炼后的文学语言,绝少华丽词汇在其间。如此语言自然不仅适合在民间传唱,亦适合在世界各国略懂汉语的群体间传播。从我们选出的歌词看,里面有大量的趁词趁句,它们的应用与器乐相辅佐,反复咏叹,共同强化了歌曲的主题思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歌词通篇用了象征手法,杨柳青青,折杨柳送哥哥来显示留恋不舍之意,民间风俗自古有之,所不同的是此文全篇以杨柳之意向意境贯穿,使得爱情之主题显得集中而突兀,加之器乐与声乐之帮衬,一篇雅俗兼得的佳品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参考文献

[1]田万有.“杨柳”是两种树吗?[J].阅读与写作,2010(12)

[2]尚印.柳河岸边的老童谣[J].教育文汇,2010(07)

作者简介

潘昱蓉(1988-),女,水族,贵州省都匀市人,助教,文学学士,单位: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钢琴教学及各类民族民间音乐。

猜你喜欢
改编
初试改编幼儿戏剧的文本样式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