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婉池 代进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辽宁作为大中华的一部分,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从设计的角度理解这些文化并把他们演变成图案,运用到丝巾设计上中,使传统文化与丝巾独特的形式相融合,赋予民族产物全新的意义。
关键词:辽宁民俗文化 丝巾设计 传承
1 丝巾配饰的文化
我国丝巾文化起源于唐代,用于点缀女士唐装,我们看到画里的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一条长长的条带,走路随风摆动,显得优美自然,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丝巾,也称“帔帛”。元朝的帔帛已有巨大的改变,多数妇女将其改为云肩作为装饰。明代,贵族妇女除了保有云肩,通常还会加饰“霞帔”,这一时期的丝巾花纹繁多、颜色艳丽华贵。清兵入关后,旗装成为正统,云肩汉族妇女的最爱。旗袍是清朝旗装中最具特色的,旗装的高领通常是单独镶上的,不用领子时会在颈间戴上一条长领巾,可随时拆洗,因此在清朝领巾也是权势地位的表征。而此时的领巾,与现代西方流行的领带及长巾相似。
现如今,丝巾已成为时尚圈的宠儿,从飘逸光泽的头巾到雍容华贵的披肩,无一不展现着时尚人士的风采。女性完全发挥出使用丝巾的智慧,它开始陪伴着女性走上街头,走入职场。由于丝巾材质丰富,色彩艳丽,图案多样,满足女性审美,为生活增添色彩,它几乎一年四季都陪伴在女性身边,成为女性的首要的配饰。
2 辽宁民俗文化的主要形式
民俗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和传承的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2.1 抚顺地秧歌
抚顺地秧歌形成于清初,是一种地域特色极为浓郁的民间舞蹈形式。一般是在指定的宽敞平坦地集合并表演,几十人或几百人排成队列,盛装打扮,摆动彩扇,场面宏大,气势热烈。其表演动作多源自跃马、射箭、战斗之类,姿态丰富、刚劲豪放,不仅是满族生活方式的体现,其伴奏音乐借用了满族萨满跳神的打击乐形式,有"老三点"、"七棒"、"快鼓点"等演奏方式,具有粗犷、豪放的表演特点,深受老百姓欢迎。
2.2 皮影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戏曲艺术,辽宁皮影戏流传于沈阳、大连、锦州、朝阳、鞍山,可唱全本戏,也可唱折子戏,深受群众喜爱。它是通过用灯光照射兽皮做成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图案,形成或动或静的画面来展示情节,表演故事。人物造型采用夸张的手法塑造,让耍影人和观众一眼便能辨别人物性格。尤其是一些鬼神在造型上采用七分脸、拟人等手法塑造,体现其特征。所用的皮影人和场景既是表演道具,又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美术作品。
2.3 普兰店手工布艺
普兰店传统手工布艺的代表主要有王家布老虎技艺和韩家传统手工布艺饰品技艺两大类,是民间技艺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其工艺程序遵循纯手工制作的传统要求,针脚细密匀称,精致整齐,色彩艳丽 , 体现出传统“女红”的精妙别致。王家布艺作品以布老虎为主,虎代表着健康、勇敢、威严,早年用作小孩的玩具或给小孩做枕头,寓有祈求平安吉祥之意。现在作品以工艺品和装饰品为主,种类繁多,流传广泛。韩家传统手工布艺以饰品为主,小到荷包,鞋帽,大到衣服,被子,主题多是祈福纳祥,歌颂美好生活等。
2.4 高跷
海城高跷历史悠久,清代文献资料上显示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百余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集舞蹈、音乐、戏剧、杂技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民谣“喇叭一响,浑身发痒;锣鼓一敲,乐得蹦高”,就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高跷的喜爱。表演题材源于生活,多为群众喜爱的戏曲和神话故事。服饰装扮风格夸张,多以红绿为主色调,对比强烈,以手绢、彩扇、烟袋、马鞭等为道具,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运用“扭、浪、逗、相”四大表演技法,充分体现了海城高跷欢腾奔放,优美抒情,风趣诙谐的风格特点。
3 辽宁民俗文化对丝巾设计的影响
3.1 形的繁衍
辽宁民俗文化涉及的内容很多,仍在不断地拓展。造型均来自于人民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也是其民族自身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辽宁民俗文化中秧歌人物造型,满族服饰、窗花、萨满图腾等,这些元素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思维观念里,具有亲切感。在艺术设计中,代表着中国文化,有极强的识别性。在丝巾的设计中,将繁杂的民俗造型加以概括简化,再造,又将民俗造型中的吉祥寓意融入其中,创造出新的图形表达形式,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良好传承,更能打动人们内心。
3.2 色的汲取
在丝巾产品中,色彩的感知比其他元素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人们最先关注的就是色彩,更能唤起人们各种不同的情感。丝巾作为服装的配飾,装饰性较强,具有点缀作用。辽宁民俗文化中的色彩不拘泥于对大自然色彩的模拟和再现,而是将色彩艺术加工成具有象征性和表现性的民族色彩,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更为大众所接受。民俗文化中的色彩饱和度较高,多采用对比色的创作形式,将其配色方法运用到丝巾设计中,会使丝巾的整体色感更强烈,创造出具有民族特征的作品。
3.3 意的传承
民俗文化源于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信念等因素,地理位置不,民俗文化也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式也不一样。传统美学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历史前进中的积淀,它为现代和未来的艺术设计提供着养料。在今天的丝巾设计中,虽然材料的更新,工艺的进步,使设计手法有很多变化,但设计师们仍借鉴民俗文化的设计底蕴,设计出富有民族气息又具有现代感的作品,这种传承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如民俗文化中的“福”“禄”“寿”“禧”,表达幸福生活的渴望和美好憧憬,这一象征手法与时尚文化相结合运用到艺术创作中,继承了原始审美,又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意象丝巾。
4 总结
丝巾设计随着市场需求,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图案、色彩的表现,更是对精神领域细致的关怀。此项目中丝巾的设计,结合辽宁民俗文化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属性,探索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丝巾设计的契合点,创作出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浓厚的民族情怀的丝巾作品。既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又使民俗文化走向时尚舞台。
参考文献
[1]林声.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辽宁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孙晨阳.中国古代服饰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曲媛.服装配饰艺术设计【M】.吉林美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郝婉池(1997—);女;辽宁省铁岭市;沈阳化工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代进(1985—);女;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化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