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2018-06-07 06:02王晓丽
神州·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问渠文本教材

王晓丽

摘要:走出高中语文的尴尬境地,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认知背诵阶段,更要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比较高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水平的語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走出语文困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次次的教学改革,使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认真思索,尽力把握改革的精髓。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变化更新。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学校说“数学安天下,理综定乾坤”;家长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数理化”;学生们则认为语文提高太难,不学分数也不会太低。面对这种种困境,我们怎样才能走出怪圈,迎来语文的春天呢?

课标中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明确解读。高中阶段,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认知背诵阶段,更要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比较高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水平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设置,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形成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经济文化进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做好人生规划。

在教学一线工作近二十年的我,谈一些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期望引起大家的思考,并找到走出怪圈的方法,让语文课堂不在单调枯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相长,提高语文素养。

一、整合教材,挖掘教材

“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解读课标对文本的要求,我们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深度剖析,使之成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表达能力的载体。在讲解小说单元时,老师们常常详细解读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写作技巧等内容,这样的讲解面面俱到,但是学生的接受能达到预期效果么?估计大家会说,上课时老师演讲的累死,学生听完就抛之脑后了。

我对小说单元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明确课标对小说阅读的要求。在阅读文本时,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故事情节,从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做出自己的判断,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学习探究性阅读和有创造性的阅读,在掌握小说这一文体特征的前提下,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认真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精神,用现代的眼光批判性的评价文本。

其次,将高考考查点细分至不同的文本中,让学生一课一得。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重点清晰,知识掌握易落实。例如在《祝福》的教学中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边城》的教学注重分析创作目的是如何实现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注重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则注重情节的伏笔设置以及标题的效果等等。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方法后,对小说进行再分析,从多个层面寻找切入点,领悟作品的价值所在。

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为了更好地落实鉴赏知识,小组竞赛完成,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后,鼓励学生整合文本,探究性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文本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融合社会背景,思想影响,把文本中人物进行了剖析,也有同学把学过的文本的标题进行整合,整理了小说标题的表达效果,还有同学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主题、人物、情节的作用进行了细致分析。

二、研发校本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让传统文化走近学生,我们编写了《走进经典》、《论语今读》、《经典与戏剧》、《每周一读,拥抱诗歌》等大量的校本教材。在教材编写时,不仅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注重对文本情怀的感悟。学生在阅读文本后,完成了相应的交流作业,让学生们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秉持“文化坐标”的原则。文化坐标就是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文化为阅读背景、以文化为学习依托、以文化为学习目的,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学的宗旨。

1、支持学生文学社团的活动。学生在自身内驱力的影响下,参加文学社团活动。作为辅导教师的我,在指导学生时,看到了学生稚嫩但是充满热情的文字;感受到了学生主动写身边事,述心中情的积极认真的态度,更体会到了教学相长带来的快乐。我们的《萌芽》办的有声有色,团队活动安排中,有着相同爱好的同学相聚在灿烂的文学舞台,接受文化的熏陶。

2、开展“朗诵者”活动。每学期两期的校级展示,每月一次的年级部展示,每周班级推荐书目,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更多经典片段走入生活,走到学生身边,让文学焕发光芒,影响着学生精读经典,发表感想,在互动交流中成长。

为了让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知理解更加深刻,我与学生一起对文学文本进行改编,重新演绎;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表述个人看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我开展了演讲赛和辩论赛;为了让提升日常交流能力,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我举办了读书推介会;为了将社会热点,时政评论走进课堂,我开展了“我是小记者”的活动。

形式各异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语文学习陪伴学生左右。充分发挥语文工具性的特点,从语文角度解读其他学科的知识表述,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与其在抱怨学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不如让我们的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与其在不满学生对语文的忽视,不如让我们的语文学习贴近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从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定位优秀文化在学习方面的地位;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元素、用坚定的文化自信来传承文化;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柯平.问渠那得清如许?——评《汉语音义字典》[J].图书馆,2011(06):146-147.

[2]杜桂萍.问渠那得清如许——访刘敬圻教授[J].学习与探索,2005(02):240-242.

[3]李树彪.问渠那得清如许[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5):116-116.

猜你喜欢
问渠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问渠哪得清如许》油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