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概述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产生的背景和文化关系,是由相关联的议论转变成文学审美特征论的历史过程,表明了文学审美特征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理论特征,表明文学审美特征论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界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新型文学创新。我国自上世纪7-8时年代重新迎来了新时期的文学发展。“反思”变成当时社会文学中的新潮流。并且文学中的“反思”联系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学界和相关的文学工作者对长久以来的各种文学方面的思想理论进行反思,通过相应的理解和认识整理出了文学的多种形象、人格、主题、思维等众多的思想理论。在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学审美特征论的提出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新时期;审美特征论;价值意义
一、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产生的背景
在进行分析审美特征论产生的文化背景时,需要先对审美特征论产生的社会文化进行分析。如果没有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那么文学便没有了价值,被当作任何的事物来取代。因为文学和相关的活动包括的范畴宽广,对文学的理解、认识的手段和方式各有不同。文学是表达,文学是重现,文学是寄托,文学是情感,文学是有感情的表达方式,文学是道理,文学是经历,文学是言语,文学是社会反应,文学是冲破内心来表现的意识形态,文学是特殊思想感情,文学是方式,文学是教育,文学是简直观的体现……文学能够承载的事物太多无法说到尽头。因此许多学者在此之前就认为,与其考虑文学是什么,不如设想文学不能变成什么。每一种文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都有相应的思想理论作为支撑[1]。
1979年我国举办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发表了“祝辞”,发表的文章激励了文学工作者的自信心。此后,又发表了《目前的形势与任务》这篇文章表明,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文艺创作时应该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文艺的发展不能够完全依赖与政治,但是文艺的发展不能够脱离政治,任何文艺工作的进行都应考虑作品的影响。文学工作者受文章的影响和文艺的发展不完全依赖于政治的影响,开始不断的尝试新思想,创新思想。所以,当时的文学工作者都从人性的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开始进行对“审美”的方面来探索,探索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我国文的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学理论界的工作者从“审美”方面进行分析,给文学开拓全新的发展道路。这个道路的建立过程是路途坎坷的,再次之前我国的我的文学发展过程经历了各种文化的影响和刺激,文学工作者的每一个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不得不小心谨慎。相比现在的年轻学者来说,总结的文学审美特性是困难且艰辛的。
二、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产生的过程
在人们对文学的发展充满信心的时候,文学的发展不用过多的迁就于政治因素时,怎样来对文学进行全新的定义,当时的文学工作者把文学和美学相结合进行思考和探索。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康德把文学艺术和审美艺术进行了相应的结合。其把人的心理特征划分成知、情、意山种方式。认识就是知,他是自然的体现和展示,其对象就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情就是内心表达的思想情感,它是对事物判断能力的分析和认识,其对象就是相应变化的艺术;意就是欲求的心理和想法,它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其对象是科学又合理的道德思想观念。然而我国建国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康德的试想认识并不敢轻易的认识和分析,人们对康德的思想观念都是避而远之,害怕受到牵扯。因此新时期把文学艺术与美学关联一起思考仍然是潮流的、宝贵的,它有现实思想的目的性,也有理论的充分认识。
目前来说,“审美反映”思想和“审美意识形态”思想,两种不同的思想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总体来说文学的这两个思想理论,是一个时期的相关学者根据时代需要分析总结理论的创新和改变,它是对于我国在特殊时期对当时思想理论的认识和批判。它打破了持久以来统治文学界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判带来传统主义方面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思想观念,然而这种思想立场依然坚强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上面。旧的思想事物最终被新的文学事物所代替。“审美反映”、“审美意识形态”这两个思想理论,影响了我国相关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改善,对我国相关的教材改革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便说明文学思想的产生能够带动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这两种思想理论的提出,其产生的意义和价值是长远的[2]。
三、文学审美特征論的意义和价值
事实上,“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最初就对文学语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钱中文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对文学的思想的论文中,其说明审美主要是利用语言、形式等形式来展现而得以延续发展的。一般讨论审美,很少关于方面。然而没有相应的因素,就将所述几个层面进行交相互的了解和渗透而形成动态的审美结构。文学的审美形态不一定要有相应的思想体系,它虽然包括人的理解,但关键的是情感的分析和理解,不能脱离文学语言这个方面。文学的思想理论与语言是相互结合的关系[3]。各种理论的交汇和碰撞没有产生衰减,而是使各自的思想充分结合起来,促进了文学发展和传播。
结论:
现如今一些人喜欢对当前文学理论危机进行夸大。“危机”是存在的,主要是文学理论对实际社会的偏离,是理论教学实际的偏离。新的历史时期有相对轻松的文学环境和自由讨论的氛围,也有不通的知识创造,我们应该去珍惜它、发展它。
参考文献:
[1]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742页。
[2]《新时期文艺论争辑要》下,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5页,第1146页。
[3]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词》,《邓小平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第9页,第6页。
作者简介:刘青云(1995.10)男,民族:汉族,籍贯:陕西西安,单位:空军预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