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一环。本文从转变阅读教学的观念入手,分析如何改变阅读教学的方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
语文阅读教学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并熟记于心,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远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已昭然若揭,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水平。那么,如何化知识为能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语文教学能否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做好自主阅读的铺垫,从学生主体出发下足功夫。
一、转变阅读教学的观念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并巩固知识。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在教学《死海不死》这篇文章时,钱梦龙先生的做法是:准备了一只盛满清水的大烧杯、一根玻璃棒、一把塑料匙子、一碟食盐、一只鸡蛋,让学生想办法让鸡蛋浮起来。语文课做实验本身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而不断加盐使鸡蛋浮起来的过程更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物理学的“密度”的知识弄清鸡蛋上浮的原因,再让学生猜一猜为什么叫它“死海”,为什么又说它“不死”,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验证自己的大胆假设是否与课本上一致,语文的重点与难点就在这实验中解决掉了。这样,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感知,让学生亲自领略发现真理的乐趣,这比喋喋不休地“奉送真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语文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觉得语文不再枯燥乏味了。
二、改变阅读教学的方式
阅读教学的方式应当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已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从孔乙己的结局来看,他的人生是悲哀的,小说就是要表现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的人生悲剧,以达到控诉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目的;有的补充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有的说,孔乙己本身根本没意识到他已被封建制度所奴役,他思想保守,毫无觉悟,像这样的人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有的说,从当时的一般民众的角度来看,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太冷漠了,对别人的不幸麻木不仁甚至挖苦取笑,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世态的炎凉,作者要批判的是这些麻木、无聊的看客……我则站在一旁微笑的听着,肯定了学生的理解,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对本文主题的多重认识作出说明,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可以得到不同的体会,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此,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了,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我想,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是“授之以渔”,这远比教给其某一正确答案更有价值,而满足于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甚至直截了当告知学生结论,只是“授之以鱼”,“鱼”能充一时之饥,而“渔”能饱食终生。那么,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了呢?葉老早有精辟的论述:“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
四、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
尽管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素质,但不从事持续的阅读实践,那么其相应的能力和习惯是不会得到发展的。因此,关键是要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在阅读的实践中历练。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在教《灰姑娘的时钟》时介绍他们看《安徒生童话》、教学《范进中举》时指导他们看《儒林外史》,教学《白杨礼赞》时向他们推荐《子夜》……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字词,品味优美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阅读习惯里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五、向生活拓展阅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语文阅读教学向生活(包括现实生活、历史生活、科技生活和大自然)拓展延伸,可以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联系起来,不仅能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和乐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能养成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最终达到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目的。例如:联系学生生活。有位教师在教《羚羊木雕》时,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延伸题:如果你是作者,你如何去挽回这段友谊?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与家长发生过矛盾,你是如何解决的?又如联系社会生活。在学习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适逢西方国家干涉叙利亚,学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叙利亚战争的文章。
总之,“学语文”最终目的是“用语文”,我们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