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行为偏差现状调查

2018-06-07 09:37陶日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生评教高校

陶日美

摘 要 学生评教制度俨然成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制度保障。然而学生评教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与其功能形成巨大反差。学生作为学生评教制度主体,对评教处于漠视的态度,认为其形式化倾向严重,从而出现引评致教、随意评教、放弃评教等偏差行为。本研究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和文献法三种研究方法,揭示高校学生评教存在行为偏差现象;从评教认知、评教类型及评教结果反馈三个维度,系统阐述影响学生评教深层次诱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 学生评教 行为偏差 高校

1概念界定

学生评教:在《中国教育大辞典》将“学生评教”称为“学生评价”,是指学生评价教师教育质量的简称。有学者认为:“学生评教就是大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一種活动”。笔者认为学生评教活动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一个综合性的主观判断,它是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体现。

评教行为偏差:是指学生在评教中并不根据教学因素及评教指标体系,而是基于一些非教学因素对教师进行主观评价致使学生评教信息失真。本研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引致评教,是指在进行评教之前,受到相关人员的引导,而给教师一个不真实的评教结果的行为。二是随意评教,是指学生在评教过程中没有责任意识,根据对教师的整体印象,不根据评教指标,随意评分。三是放弃评教,是指在学校强制性要求下,学生让同学代为评教的状况。

2研究设计:问卷调查与访谈

为了了解高校的学生评教现状,笔者在2017年11月份选取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步骤是:(1)基于文献资料的阅读,通过访谈,修订学生评教行为偏差问卷,显示问卷信效度在合理范围内,具备使用的可能。(2)本研究选取某省高校在校学生200名,采取方便取样,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93.68%,其中男生比例约为48.31%,女生比例约为51.40%。研究使用SPSS19.0对问卷所收集被试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并从中抽取了十几位学生和两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下文中以T表示教师,T1表示接受访谈的第一位教师;以S表示学生,S1表示接受访谈的第一位学生。

3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原因分析

3.1学生评教行为偏差表现

根据抽取的样本访谈结果显示:

S1:期末进行网上评教之前,辅导员含沙射影的表示希望给老师一个好的评教结果。

S2:网上评教太麻烦,又必须进行评教,所以就随便应付一下!

S3:评教有时间限制,如果我当时有事情或者心情不好,就让别人帮忙。

根据表1可知,对于期末网上评教所花的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8.53%的人回答用时在3分钟以内,40.44%的人回答用时在3到5分钟,35.95%的人回答用时在5到10分钟,用时超过10分钟的人仅占5.61%。调查显示结果表明,大部分的人对一门课的评教时间不足一分钟。赵慧君提到高校学生面对学生评教的现实状况可能只是机械的下移鼠标,对于评教指标的内容甚至没有看过,就不加思考的打分 。刑政权、赵忠认为学生在评教过程中实际上处于“边缘人”的地位,行为上表现为:评教过程中“不合作”和“假合作”的行为,漠视学生评教制度、不愿意参加评教、习惯性接受评教的现状。付八军和冯晓玲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填写评价表的态度与行为上,有2.0%的学生不够认真,请人代为填写。”从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都显示学生评教存在明显的偏差行为。

3.2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原因分析

3.2.1学生对评教认知不充分

学生评教制度是拥有一套系统的评教运行机制。学生、教师、管理者是重要相关人,应当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合作团体。但在实际生活中,笔者发现管理者、教师、学生过于明确分工,缺乏相互之间的有效合作,从而影响了评教各个环节的有效连接。

由表2调查结果显示:在评教对于教师的影响的问题上,其中约有40.44%的学生回答是“不知道”,56.74%的学生回答是“了解一点”,仅有3.93%的学生回答是“完全清楚”。

TI:(教学管理教师)我们只负责传递学生评教的结果给教师,对评教工作其他方面我并不了解。

T2: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评教,只要不低于80,就不用担心结果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处于置之不理的态度。

S4:我没有关心过评教对教师有什么影响,学校在加强学生评教意识方面,教育不足。

周继良认为:“学生评教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明显存在的,学生可能只对评教的具体时间和需由自己完成的那一部份具体程序更为了解,其他可能都不知晓或知之甚少,教师可能只对学生评教的结果感兴趣,管理方对学生评教的目的、指标、数据处理、结果的使用知道的多些。”

3.2.2学生评教类型单一

本研究在问卷调查之前,访谈了几十名学生,发现高校均有期末网上评教环节,极少数具有小型座谈会的形式。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网上评教是大部分人唯一的评教方式,约有23.04%的人曾经参加过小型座谈会式评教,并且在参加过小型座谈会式评教中,约有92.68%的学生认为其效果要比网上评教要好。在全体学生中约有81.46%的人认为座谈会有必要作为评教的方式之一。小型座谈会式评教是指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教学管理人员与抽取的学生进行匿名交谈,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状况,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教师。笔者认为小型座谈会式评教可以弥补网上评教的不够深入的缺陷。

3.2.3评教结果的反馈不佳

学生评教制度本质目的在于: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本次调查调查发现:学生评教的反馈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S5:由于网上评教系统子期末才对学生开放,我们没有机会检查教师是否在评教后发生变化。并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渠道向教师反映。当面提出,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所以选择将就现状。

S6:网上评教指标过于概括化,具体的问题没有合适的渠道反映。

如表4,调查结果表明,约有70.28%的学生表示,学生评教工作不应当只是一个测评工具,评教结果应当有所反馈,学生和教师之间应当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才能保证这个评教工作的良性运行。该高校本部院校仅采取期末网上评教形式。期末网上评教是对整个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不利于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也不利于教师相应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发现,网上评教结果最后以平均分数形式反馈给教师,分数低的教师难以判断具体教学问题所在。

4改进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学生对评教认识

学生评教作为学校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估制度,有一套系统的程序。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学校应当使学生参与评教指标设计工作,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虽然只作为评教环节的一部分,学校管理者仍然应当让学生了解到学生评教的意义何在,了解学生评教对教师的影响,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深化学生对评教的认识,不仅仅限于在口头的宣传,还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生评教的每一个环节,评教指标设计的参与建议权,评教过程直接评教权,评教意义的知情权,评教结果的知情权,可以利用班会、公众号、官网等渠道对学生评教的工作进行宣传,保证学生对评教的全面参与和全面认识。

4.2拓展评教渠道,健全评教制度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学生评教实现了纸质评教向网上评教转化,提高了学生评教工作的效率。网上评教的优势在于适应了学生数量多的特点,为每位学生参与到学生评教工作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网上评教也面临着评教结果不够深入,学生随意行为明显的缺陷。笔者认为拓展学生评教渠道,开展小型座谈会式评教,建立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渠道,深入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诉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3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教模式

为了增加学生评教的动力,高校应该将评教的重心向阶段性评教转变,采取随堂评教,期中评教,期末评教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的厌烦情绪和顾虑,对于随堂评教应当采取自愿的模式和匿名模式。随堂评教的目的在于调整与反馈,所以不应作为教师考核的参照标准,随堂评教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期中评教适合小型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生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便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的调整。期末评教是对一年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每位学生都有这个责任,网上评教更加适合其数量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中国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毛丰付.学生评教,偏差几何[J].高等教育研究,2009(03).

[3] 周继良,汤其成.高等学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研究—基于南京仙林大学城若干大学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132).

[4] 赵惠君,耿辉.高校学生评教倦怠现象及其归因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01).

[5] 刑政权,赵忠.学生评教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评论,2017(06).

[6] 周继良.破译高校学生评教问题症结之新解—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视[J].教育科学,2010(06).

[7] 張甜,马聪.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6(03).

猜你喜欢
学生评教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残疾大学生评教制度效果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