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8-06-07 08:59谢绍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小学生

谢绍汉

摘 要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同时,幼年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可以根植于一个人内心深处,影响其一生的行为选择。故而,在个人幼年时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十分重要且必须。本文着眼于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兴趣爱好,提出相应的帮助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对小学生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裨益。

关键词 小学生 行为习惯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一段话:“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儿童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益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善,同时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人生的成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作为学生生涯的起点,是塑造学生品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老师要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兴趣所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石。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转变教师认知观念

在以往教师的教学观念中,教学无非是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学着眼于智育而非德育,学生的德育反而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而现在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把德育也作为教学生活的重点内容进行教授,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变得同文化课教授一样重要。同时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寓教于乐,让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日常教内容学将良好行为习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如课前的向教师问好,课堂上不吵闹安静听讲,举手示意老师提问等。同时,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学生总是不知觉的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吱声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教育家加里寧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向学生问好,与学生交流注意礼貌用语等。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自己也会主动向教师学习。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中,良好行为习惯也得到养成。

2健全班级规范,形成良好的氛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制定适用的班级规范,以班规保障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制定班规时要注意班规的可实施性,班规要贴近学生实际,不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班规的实施还需要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需要学生主动的自我管理。

因此,在班规制定时,教师应该做到让学生自主制定班规。班级分小组进行商量,提出学生自己认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的行为规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班规进行整理补充,从而制定出学生自己的行为规范。由于班规是学生自主制定,那么学生在践行班规时的积极性必定会大幅度提高,班规践行的有效性将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在班规制定过后,必定需要相应的监督执行的约束才能使班规不至于成为纸上谈兵。鉴于此,班委的存在就很有必要。在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互相监督机制,大家相互督促互相帮助,让班规的执行落到实处,在班级形成良好的氛围。然而班委的选择也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学生有着强烈的不服输金额向榜样学习的精神。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立积分制,学生做到了班规规定的行为规范则获得相应的分数,分数最高的几名学生则可以成为班委的一份子。这样,班委进行管理也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而同时榜样的树立也会激励学生不断地践行班规,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

3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因为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同时缺乏相应的耐心去坚持。而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则必须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才能够达成。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无比细致的耐心的过程。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同时强化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每日计划,将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入计划本,并就每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写上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没有做到,并记录自己的心情以及完成实际时间。同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处,有什么感想与不解。同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学生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和改正,并对。除此之外,教师要勤于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做到好的地方要及时表扬,要学生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并拥有继续努力的动力和激情。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要进行严格的纠正,不能讲习惯养成变成一个口号。对学生不良习惯要下狠心进行纠正,不经过痛苦严格的磨炼,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的习惯养成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严格的磨炼才能成为本能;而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够将训练变为自然。

4注重兴趣与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

学生普遍存在着喜爱玩耍娱乐,在课堂上坐不住、喜欢东奔西跑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寓教于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学唱童谣等方式,在娱乐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我们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个小节内容的时候,在这个小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创设游戏教学情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的心里都是发育不太成熟的,玩心很大,所以在“混合运算”这一小节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让学生来做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他们在游戏中总结解题思路。除了创设游戏,我们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虽说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但是任何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此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是以“混合运算”这一小节为例,我们在学习“15-16+10=?”这个计算题的时候,便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你在书店买一个笔记本,拿出了身上的15元,但是笔记本需要16元,这个时候找同学借了10元,最后店员找还给你9元”,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景,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5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甚至是思维方式都来自于家长的影响。因此家长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仅仅依靠教师是不够的,需要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共同承担起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育的作用。

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長应该加强联系,做到学习和家庭的无缝对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到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并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引导,防止学生出现在学校一个样,在家是另外一个样的现象。同时,家长应该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对学生继续深化教育,防止坏习惯的滋生。让学生在家里也做到“热爱劳动”、“尊老爱幼”、“独立自主”,对于学生懒散的行为、不爱劳动等坏习惯要严格的加以纠正。另外,对于学生做的好的地方要加以赞美,鼓励学生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纠正,同时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要勤于沟通,对于家长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劝导家长及时改正,让家长每笔只有学校家庭同时配合引导,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结语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正处于人生开始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则更为重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习惯就像汩汩涌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一个人的性格,进而决定着他的命运。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通过转变教师观念,寓教于乐,注重坚持与训练,注重家庭与学校的配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要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为了孩子的未来,祖国的明天,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参考文献

[1] 黎雾薇.培养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7(51):20-20.

[2] 张秀艳.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7(19):66-66.

[3] 王珊珊.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4] 金颖,庞丽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问题应对策略[J].中华少年,2015(29):1-2.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小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