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容
【摘要】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与应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通过分析手机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影响,以及手机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积极探索了手机媒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手机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雅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研究课题“手机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手机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手机媒体信息良莠不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复杂
尽管手机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重要,但不可否认,手机媒体也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手机媒体的各种信息对学生造成深度影响。如手机媒体上存在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容易混淆视听的问题,对于缺乏辨识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这些信息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培养,导致他们在道德、良知和审美观念等方面产生偏离,出现盲目崇拜、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还有西方国家大肆鼓吹的反动言论和对其自身国家、制度等的自我标榜、美化,也会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表现为崇洋媚外。再如手机媒体上充斥着各种淫秽色情信息和视频,可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沉溺于网络淫秽色情之中难以自拔,毒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不加以约束和正确引导,部分学生很容易走入歧途。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并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学生沉迷手机难以自控,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的发达,也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课堂上,学生专注听课的少了,低头玩手机的多了。当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时,就更加无心听讲,只顾低头玩游戏,聊天,看小说消磨时间,不仅影响学生本人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课堂纪律以及其他同学的学习。课下,有的学生沉迷于虚幻的世界里难以自拔,不愿融入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流,性格逐渐变得孤僻;有的学生甚至逃课,熬夜玩手机游戏,不仅耽误学习,而且导致生活规律不正常,对处于身体和心理都在成长阶段的学生而言极为不利;手机支付功能的强大和便捷,加上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作怪,消费观念极易发生扭曲,从而导致盲目消费以及网贷等问题。
(三)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等。在课程教学中,学生要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加强认知,但是现实是,对于很多授课内容以及课后思考题,学生往往不是进行独立的思考,而是借助手机寻找答案,草草应付了事。对学生而言,手机媒体节省了他们很多时间,而且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不同的答案。但也正是手机媒体的这一功能,使学生逐渐忽视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从而难以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难以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更不会触动灵魂或思想,这也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手机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手机媒体可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这就必然导致教材过于陈旧,授课内容空洞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教育者本身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机媒体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手机媒体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不仅便捷而且内容新颖丰富,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更加紧跟时代步伐,紧扣学生的关注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手机媒体可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统一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集中理论灌输,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然很难提起学习兴趣。然而,手机媒体凭借其信息量大,信息传播快速、准确,群组交流方便等特点,打破了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知识点更新慢的问题。教学中往往可以通过手机媒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采取微电影、微视频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对于当前精准扶贫、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等热门话题,随时可以通过手机媒体组织相关问题交流讨论,也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并制作微电影、微视频等加深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真正发现所处新时代的变化,并在讨论学习中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打破以往学生在课堂中不愿发言,不愿讨论,积极性不高等局面。当前随着慕课、微课等新教学模式的出现,手机媒体在移动教学、翻转课堂等方面更能发挥作用,使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得到不断创新。
再次,手机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课下通过手机媒体浏览主流媒体网站,及时了解和关注国内外大事、时政新闻,或者通过相关网络公众号、微博等,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关注社会热点,而且可以利用手机网络的搜索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相关知识,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创建校园移动学习平台,不断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学生可以自主、轻松地进行浏览学习并发表不同的观点,不断发散思维,拓宽视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以往被动地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三、手机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手机媒体环境下,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由于手机媒体不良信息的存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出现思想认识多元化、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偏离以及个人愿望诉求趋于多样化等问题。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复杂,有些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极易造成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學校在手机媒体环境下,加强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先进的理论和道德标准武装学生头脑,使学生学会甄别手机媒体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信息,有所取舍,不被不良信息影响,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动力,积极投身到学习和实践中。
(二)积极应用手机媒体,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个人兴趣爱好、普遍关注的问题等,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手机媒体等移动教学平台进行高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在形式上可以积极创建手机网络教育平台,如移动学习APP、微信公众号、校园手机报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时随地都能开展,从而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进步。针对新时代学生喜欢微电影、微视频等特点,高职院校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微电影、微视频的创作中,并通过微电影、微视频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在变化,人民生活在变化,并使学生对思政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强化思政课的育人目的和效果。在内容上突出人文性和人格性,越是有感情有底蕴的内容,越能吸引人。高职院校利用手机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就要使内容更加鲜活生动,让学生真心喜爱,能够入脑入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心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益。
(三)科学合理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
院校和教育工作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到课率,杜绝因为沉迷手机而旷课、上课打盹等现象,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正确的消费理念,防止因为手机支付方式便捷导致的过度消费、盲目消费现象的出现。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必修课,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手机媒体等新媒体、新技术来丰富教学形式,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让学生从厌倦上思政课变成喜欢上思政课,从而将精力从手机回归到课堂上,从不愿参与交流互动到积极参与课堂及课后互动交流上。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手机群组讨论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高职院校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不仅具有熟练的專业技能,而且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手机,关注时政新闻、民生热点、社会动态等,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和累积自身知识。
综上所述,面对手机媒体新环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手机媒体高度重视,客观审视手机媒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不断加强手机媒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曾军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1(SB):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