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作物秸秆是种植业生产的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也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和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原料之一。但近年来,受综合利用手段不足及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农作物秸秆燃烧成为了大气污染源之一。因此要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及秸秆转化,以推动农业环保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环保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0.001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种植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但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近幾年来,国家在东北4省、区开展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其中秸秆综合利用为解决秸秆浪费和农业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
1 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作用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也是宝贵的生物质能源和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秸秆具有产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加之供应稳定,如果实现全面综合利用,将大大提高农业环保水平。当前,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很低。据统计,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中30%用作农用燃料,25%用作饲料,2%~3%作工副业生产原料,6%~7%直接还田;此外还有35%的剩余秸秆未被合理利用。在此数据中,用作农用燃料和未被合理利用的部分,既是对资源的浪费,也容易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因此,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是治理农业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加强秸秆还田、牲畜过腹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生物活性,进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秸秆可以作为饲料,促进物质转化和良性循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推动了养殖业的大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把农业副产品转化为蛋白质、脂肪等,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更有利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能有效地促进生物质能源事业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一方面,沼气池建设、生物质发电等工程对秸秆的需求量非常巨大,有效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可减少对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发展生物质能源也有利于减少农民焚烧秸秆和用秸秆作为生活能源,减少因焚烧、随意抛弃而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
2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当前,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路径主要为“四料”,即饲料、燃料、肥料和工业原料。
2.1 肥料
农作物秸秆用作肥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还田。在收获作物后,可以留高茬,在整地时耕翻灭茬,使秸秆在粉碎后混入土壤中,腐烂后把有机质归还到土壤中。秸秆还田还能起到保墒、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还可以在联合收割机作业时整株还田,随收随还田;二是动物过腹还田。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养殖业饲料,经动物消化吸收后,以动物粪便的形式,经过秸秆与粪便堆积腐熟,或粪便腐熟的方式,形成优质有机肥进行还田。经过长期生产实践证明,动物过腹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极为明显,同时还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2.2 饲料
农作物秸秆作为动物饲料在我国长期存在并广泛存在,是秸秆利用的传统有效模式。但一些农作物秸秆因适口性差,且消化率低,难以作为养殖业的主要饲料来使用。经调研发现,氨化处理秸秆技术值得大力推广。经氨化处理后的秸秆,粗蛋白含量大大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也提高了10%,还可以防止霉变。因此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秸秆饲料的使用量,也降低了养殖业的成本。
2.3 燃料
目前,我国秸秆燃料除农户用于自家取暖、做饭外,最主要的用途有秸秆发电和秸秆气化两种。秸秆发电是以秸秆代替煤炭作为火力发电的原料,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秸秆发电还处于传统发电的补充地位,在关键技术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以提高秸秆发电效能。秸秆气化广义上称为“生物质气化”,是指生物质在缺氧状态下燃烧,使生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品位、易输送、利用效率高的气体燃料。当前,我国秸秆气化技术还处于发展中,相信今后秸秆会成为生活和工业生产用的优质能源。
2.4 工业原料
当前,农作物秸秆用于工业原料,主要有造纸、低密度纤维板、人造板、一次性餐具、可降解塑料等。不仅减少了对木材的使用,且使用后无毒无害可降解,避免了环境污染。
此外,在广大农民朋友和相关人员的努力下,农作物秸秆还被广泛应用于食用菌基料、工艺品原料等,既利用了大量秸秆,还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3 秸秆综合利用前景
随着国家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展较快。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环保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编制“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秸秆代木、秸秆生物基产品高值化、产业化利用做出重要部署。此外,国家还对秸秆深翻还田、秸秆饲料化利用、推动秸秆可再生能源利用、完善秸秆收储运中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国臣,贾晨夜,高志永,王凯军.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浅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
[2]王洪涛.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3]张世鑫,陈秀峰,刘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4).
作者简介:马英,中专学历,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