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媛
(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也是导致新生儿出现残疾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因此,对于HIE新生儿而言,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合理适当的护理方法对于改善HIE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关于其具体护理模式的选定尚还存在着争议[2]。本文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HIE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HIE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缺HIE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孕周33~44周,平均(37.75±2.2)周;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孕周32~44周,平均(38.23±2.4)周。两组患儿在临床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有异常的产科病史和新生儿期神经症状;②头颅CT、MRI等检查明确颅内病变;③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吸氧、保暖、降颅内压、营养摄入等多方面护理,满足患儿的耐受程度;对有功能障碍的患儿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护理小组:定期对组员进行培训,掌握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及了解其重要性,查阅相关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资料并全面了解。②刺激干预:在患儿病房播放优美的曲子、搭配鲜艳色彩的墙纸,刺激患儿听觉和视觉;对患儿进行全身按摩,过程中进行抬头训练刺激周围神经。③家庭护理干预: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予以心理疏导,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患儿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儿身体恢复情况,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生存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①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家属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种,家属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②生存质量: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3]进行评估,该量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8个维度,有36个项目,每个维度得分范围0~10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儿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住院时间15~23 d,平均(19.76±5.2)d;观察组住院时间12~20 d,平均(16.32±5.4)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1例,智力低下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对照组颅内出血3例,智力低下8例,并发症发生率36.67%(11/3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非常满意5例,满意8例,一般6例,不满意11例,家属满意度为63.33%(19/30);观察组非常满意16例,满意6例,一般3例,不满意5例,家属满意度为83.33%(25/3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x±s,分)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因此对该病的及时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4]。根据临床资料可知,HIE新生儿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5]。由此看来,HIE新生儿在予以临床治疗的同时,科学的护理方法对其疾病的恢复和控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循证护理是一种建立在丰富文献资料与临床经验基础上,既对大部分同类患者有效,又能兼顾患者个体差异的护理方法。有研究报道,传统护理强调的仅仅是被动式护理,而对于护理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常被忽略;而循证护理是通过查阅取证,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6]。HIE新生儿的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损伤,根据小儿智能发展规律,新生儿必须在早期给予神经系统的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运动方面的刺激[7]。循证护理干预方法中首先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广泛查阅和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也为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循证护理还加强了早期刺激干预和家庭护理干预,较好地强化了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的刺激,实现了医院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加强了循证医学干预效果[8]。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HIE新生儿实施循证护理,能快速改善患儿病情,增进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提高家属满意度。研究结果又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强护理工作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且循证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的实施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及预后,提高家属满意度,可作为HIE新生儿治疗的首选护理模式。
[1] 王岚.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发育及康复情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12-114.
[2] 赵友谊,张晓兰,丁敏,等.循证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智能发育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6):841-843.
[3] 刘翱搏,李杨.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6):36-40.
[4] 黄雄峰,汪建民,陈乔,等.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41-148.
[5] Bulent Goren, Aysen Cakir, Busra Ocalan, et al.Long-term cognitive effects of uridine treatment in a neonatal rat model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Brain Research,2017,26(1):81-87.
[6] 李晓萍.综合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6):58-59.
[7] Wisnowski Jessica L,Wu Tai-Wei,Reitman Aaron J,et al.The effects of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on cerebral metabolism in neonate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An in vivo 1H-MR spectroscopy study[J].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2016,36(6):1075-1086.
[8] 张玉芹.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