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杨娟 徐艳松 张波
(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肾内、内分泌科 贵州 安顺 561000)
透析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手段,但在透析治疗期间,部分患者易发生并发症,对其预后较为不利,故临床上需对透析并发症予以积极预防。本研究主要是针对100例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终末期肾脏病透析并发症提供可靠依据。
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选择就诊于我院且行透析治疗的10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为46~78岁,≥60岁有38例,<60岁有62例,其临床资料完整。
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临床资料,对导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分析指标有性别(男或女)、年龄(≥60岁或<60岁)、透析方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透析时间(≥1年或<1年)、超滤率(≥35ml/kg/h或<35ml/kg/h)、血清白蛋白(≥35g/L或<35g/L)、尿素清除指数(≥2.0或<2.0)。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中资料均整理成计数资料形式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模型中,先对各变量进行赋值,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100 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共有28例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分别为呼吸道感染、肾性骨病、出血、胃肠道感染、导管感染、心脑血管病变,占比分别为32.14%、21.43%、14.29%、14.29%、10.71%、7.14%,见表1。
表1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例,%)
2.2.1 单因素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中,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血清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性别、透析方式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单因素分析(例)
2.2.2 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统计学比较有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至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中,先对各变量进行赋值,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血清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见表3~4。
表3 自变量赋值
表4 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
终末期肾脏病主要是指慢性肾衰竭发展至终末期阶段,又被称为“尿毒症”,其发生率较高,多采取维持性透析治疗,主要是通过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技术对患者机体内的小分子毒素予以清除,从而延缓其肾功能损伤进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1-2]。但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病情进展及透析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呼吸道感染、肾性骨病等并发症,对其生存质量较为不利[3],故临床上应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透析并发症予以积极防治。
明确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是防治透析并发症的关键和重要前提,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发生并发症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血清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其中,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衰减,机体耐受性差,透析期间易出现不耐受情况;透析时间越长的患者其病程也越长,其机体内毒素堆积较多;超滤率主要是指血液透析时血液从患者体内被移出的速率,超滤率=实际脱水量/透析时间/患者体质量,有研究报道指出,高超滤率可能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这主要是因为高超滤率会对患者血压产生影响,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易引起低血压、心肌缺血等症状,存在较高的心脑血管病变风险;血清白蛋白过低的患者其营养状况欠佳,机体内蛋白质无法满足患者机体代谢需求,容易导致蛋白的分解代谢与摄入失衡,对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均较为不利;尿素清除指数是衡量透析滤过充分性的指标,如透析不充分,容易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还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易诱发消化道异常和心脑血管病变[4]。
综上所述,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受到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血清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主要为呼吸道感染、肾性骨病、出血等。
[1]于海波,姜埃利,魏芳,等.天津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31(8):579-582.
[2]金海姣,方炜,朱铭力,等.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紧急透析方式的并发症及预后比较[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10):739-744.
[3]王萍.腹膜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防治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7,26(5):481-485.
[4]卢志,姜埃利,魏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周围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3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