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南区干部病房 安徽 合肥 230036)
(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影像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4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01)
苏静1 顾朋颖(通讯作者)1 刘影2 丁琪1 杨倩1 陈燕3 郑辉4 胡世莲1
根据体内脂肪分布的部位将肥胖分为外周肥胖和腹部肥胖。腹型肥胖者其脂肪由腹壁脂肪(皮下脂肪)和腹内脂肪(内脏脂肪)组成,因此也被称为中心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特别是内脏脂肪的代谢活性高于皮下脂肪,这与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密切相关,加速了动脉硬化的形成并促进了心血管疾病[1]。既往的研究中发现,骨钙素(OC)被认为是骨形成和骨转换的标志物,另外,它已被证明与胰岛素和脂联素(APN)的分泌以及腹部肥胖密切相关[2]。本研究是首次分析我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清OC水平与VFA之间的相关性,提示在脂肪分布的过程中,骨组织与脂肪组织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发现对于评估肥胖、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紊乱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以及评估心血管代谢风险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选择我院南区干部病房住院接受检查的70例男性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从35岁到75岁(平均年龄在52.13±7.21岁)。根据中国肥胖治疗指南,按体质量指数(BMI)将受试对象分为三组,分别是对照组26例(18≤BMI≤24.9)、超重组20例(25≤BMI≤27.5)和肥胖组24例(BMI≥27.5)。
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以下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障碍,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症,营养障碍,贫血,一年内发生骨折,利尿剂,吲哚美辛,影响骨骼和钙代谢的药物,以及使用对胰岛素抵抗有影响的药物。
(1)记录所有参与者人体测量学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计算BMI=体重/身高2(kg/m2),超重者者:(24.0≤BMI≤27.9),肥胖者BMI≥28)。采用水银汞柱血压计,测量前嘱受试者休息至少5min,测量2次,取2次血压的平均值记录。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值。选取立位时第12肋骨与髂嵴的连线的中点作为腰围(WC)测量标志。
(2)空腹过夜后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于估计胰岛素敏感性,HOMA-IR= 空腹胰岛素(Fins)(ml/L)*FPG(mmol/L)/22.5。使用定量酶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OC和APN。此外,所有受试者都接受腹部MRI检查。MRI扫描在L4和L5之间的肚脐水平进行,患者仰卧,Slice-O-Matic软件(版本4.2)用于生成成像数据的图形显示并计算VFA。
所有统计分析均在SPSS13.0软件上进行。测量数据表示为±SD,中位数和四分位数(1;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两组间的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Krukal-Wallis检验。用Pearson相关和秩相关来评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逐步回归用于探讨OC与VFA的相关性。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间 WC、BMI、Fins、FPG、CRP、HOMA-IR、VFA、TC、HDL-C、LDL-C、APN和O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MA-IR值在正常对照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间呈递增趋势,空腹OC、APN值在正常对照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间递减。见表1。
表1 正常对照、超重组、肥胖组各代谢指标特点
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空腹血清OC 浓度与WC、FPG、Fins、HOMA-IR、CRP、VFA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APN 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OC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r分析
在超重和肥胖人群内,以空腹OC 浓度为应变量,以年龄、血糖、BMI 及WC等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超重和肥胖人群内,OC与WC、HOMA-IR、VFA独立相关(见表3)。
表3 OC与各代谢指标的回归方程系数(超重和肥胖人群)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如CT、磁共振等,能更精确地测量身体脂肪的分布。本研究中,我们通过MRI测定内脏脂肪面积大小,并研究正常体重、肥胖和超重的男性受试者的空腹血清OC水平是否和内脏脂肪面积有关,以及骨骼和脂肪组织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探索一种能量代谢机制的新途径,为OC及其类似物将来的发展及其在肥胖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Lee等人[3]研究表明,通过敲除或过表达的OC基因,注入外源和重组的OC基因,观察OC在体外组织和细胞的作用机制,发现OC能刺激胰岛β细胞的增殖、表达和分泌,增加能量释放,上调脂肪组织APN的的表达等,从而增加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改变体内脂肪含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脂肪分布状态下,血清OC水平存在显著差异,OC与FINS,FBG,HOMA-IR,CRP等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呈负相关,与APN呈正相关,提示OC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
研究表明,人群中血清OC水平与肥胖相关,但人体不同分布部位的脂肪组织其功能不同,内脏脂肪堆积是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4]。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血清OC水平体脂异常分布间的关系,结果我们发现在超重和肥胖男性受试者中OC与WC、VFA呈负相关。然而,人类OC与血脂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OC与腹型肥胖高危因素独立相关,包括WC、VFA及HOMA-IR。因此,考虑到女性雌激素可能对血清OC水平产生影响,只有男性受试者参与本研究。
此外,本研究发现OC不仅与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有关,而且与APN密切相关。有研究证实,肥胖者APN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且腹型肥胖者血清APN水平下降更为显著,表明APN下降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5]。OC可通过诱导脂肪细胞中APN的表达并减少骨骼肌、脂肪组织和肝脏中APN与其受体之间的结合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OC还可以通过促进肌肉组织和肝脏中脂肪的消耗,降低游离脂肪酸和TG的水平以减轻体重[6]。
骨骼与能量代谢和腹型肥胖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血清OC可能有助于预防腹型肥胖,为能量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见解。总之,与对照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血清OC水平显着降低,而OC与VFA呈独立负相关,表明低OC水平的男性更可能发生腹部肥胖。此外,骨骼与能量代谢和腹部肥胖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OC对腹部肥胖可能有益处,为能量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1] PARK HR, SHIN SR,HAN AL,et a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iglycerid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and computed tomography-measured visceral fa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local adult male subjects[J].Korean J Fam Med,2015,36(6):335-340.
[2] LUO Y,MA X,HAO Y,et al.Associationbetween serum osteocalcin level and visceral obesity in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J].Clin Endocrinol(Oxf),2015,83(3):429-434.
[3] LEE NK,SOWA H,HINOI E,et al.Endocrine regulation of energy metabolism by the skeleton[J].Cell,2007,130(3):456-469.
[4] BRUCE SA.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entral fat distribution and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in female survivors of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Cardiovasc Nurs,2015,30(2): E15-22.
[5] PAYAB M,AMOLI MM,QORBANI M,et al.Adiponectin gene variants and abdominal obesity in an Iranian population[J].Eat Weight Disord,2017,22(1):85-90.
[6] PEREIRA RI,LOW WANG CC,WOLFE P,et al.Associations of adiponectin with adiposity,insulin sensitivity,and diet in young,healthy,Mexican Americans and Non-Latino white adults[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5,13(1):ijerph130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