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柳柳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 江苏 东海 222300)
牙周疾病是口腔科中经常遇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由于牙支持组织发生病变[1]。牙周疾病一般分为深层牙周组织的牙周炎以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提升,使得牙周病的治疗方法获得广泛的开发。目前对于牙周病口腔修复的治疗可以选择固定义齿修复以及活动义齿修复。而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采取活动义齿修复获得的效果更加理想,因此将研究资料整理做如下汇报。
2015年4 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60例牙周病并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入选标准:患者符合牙周病的诊断;牙齿松动度<2度;牙槽骨吸收程度<2/3;无精神疾病。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具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5~45岁,平均(34.0±1.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6~48岁,平均(36.0±1.7)岁,比较分析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组间互相比较。本次修复方法患者知情并与我方签订知情协议;本次的研究方案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合格。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过常规的检查,对余留牙,基牙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固定义齿修复方法:根据牙槽骨的吸收情况和牙齿的松动情况选择固定的内聚角度,并以其为基础,选好合适的人工牙排列方式以及连接的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取活动义齿的修复方法:先根据患者的基牙及缺失牙设计卡环,备牙,取模,灌模,确定患者准确的颌间距离,完成后试戴,调合。
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牙出血指数,最高分为5分,5分说明患者具有自发性的出血倾向,0分说明没有出血倾向[2]。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情况。
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比较,(均数±标准差)表示,然后采取t检验分析,计数采取率(%)表示,H检验分析,经分析比较后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
经过修复后两组患者的基牙出血指数均降低,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具体的结果如表。6个月随访后观察组30例患者的咀嚼功能均全部恢复,恢复率为100.0%,对照组18例恢复咀嚼功能恢复,恢复率为60.0%(18/30),经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H=11.19,P=0.00)。
表 修复前后两组基牙出血指数比较 [(±s)分]
表 修复前后两组基牙出血指数比较 [(±s)分]
组别 修复前 修复后 t P观察组 3.25±1.26 1.00±0.32 1.16 0.036对照组 4.69±0.32 2.98±1.45 1.10 0.041 t 0.25 1.00 P 0.059 0.48
牙周病是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以及发病速度快等特点,且该疾病会引发牙齿脱落以及牙龈出血,在早期容易受到患者的忽视,而到后期会导致患者牙齿松动,脱落,咀嚼无力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对于牙周病的口腔修复传统采取固定义齿的修复方式,但固定修复使牙齿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使得患者出现新的不适感,从而局限了其临床使用。活动义齿修复使用的范围比较广,可以适用于各种牙齿缺失的患者,因该种治疗方法是通过卡环改动在剩余自然牙中,将粘膜以及天然牙齿作为支持点,较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咀嚼功能。此外使用活动义齿修复可以明显的减少基牙出血情况,降低患者的负担。在本次的治疗中分别给予不同的患者不同的修复方式,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固定义齿修复,而观察组的患者采取活动义齿修复,经过不同的修复方式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基牙出血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活动义齿修复可以减少治疗后基牙的出血情况;而观察组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说明活动义齿修复具有明显的恢复患者咀嚼功能的效果。在本次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两组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不会过多增加患者的负担。本次的研究结果与前人报道的基本一致[3,4],均说明了活动义齿修复在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中的重要意义。因此经过认真的讨论对比之后,我们认为:对于牙周病需要进行留取修复的患者采取活动义齿治疗方法效果更加明显,可以较好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贺会平,刘欣.活动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对患者的口腔出血指数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13):3051-3052.
[2]史洪梅.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5,5(2):97-99.
[3]吉红星.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4):2654-2655.
[4]曾庆鹏.活动义齿在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中的疗效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