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散帖

2018-06-06 09:29云鼎
躬耕 2018年4期
关键词:峡湾波尔游轮

云鼎

波罗的海的日落和日出

北欧的夏天果然黑的很晚,登上诗丽雅游轮已经八点多了,太阳仍挂在西天迟迟不肯落下。卧仓在五楼,四人一间,虽然小了点,卫生间、桌凳、行李架一应俱全。两个女团友客气地问我们哥俩,二位是睡上铺还是下铺。老马一脸坏笑:我俩当然睡上边啦!女团友相视一笑,那就谢谢了,明天早上我们叫醒你俩看日出!我拎起相机往外走,说,还是先看日落吧!

诗丽雅游轮一共十一层,餐厅、赌场、舞厅、影院、酒吧、游泳池、免税店一应俱全。欧洲人喜欢坐游轮出行,因为既可以欣赏到波罗的海漫长峡湾的不尽美景,还可以买到免税商品,又可以随便潇洒,何乐而不为?

坐电梯直上十楼,偌大的观光平台上已经坐满了游客。他们一边喝着饮料一边轻声聊天,对峡湾里的景色似乎并不十分在意。这时的阳光虽然没有褪色的意思,却非常柔和。游轮慢慢驶出图尔库。回望港区,一片繁荣的景象。波的尼亚峡湾,绿树掩映着别墅木屋,绿顶的教堂白色的墙壁,都涂了一层暖色。

这是波罗的海的北部海湾,东岸是芬兰的图尔库,西岸则是瑞典的斯徳哥尔摩,诗丽雅游轮暮发芬兰朝至瑞典,其间近三百公里。峡湾的南面几乎被奥兰群岛封闭,波罗的海的海水与来自于陆地河流的淡水很少交换。所以,游轮过处,让人感到是在一条运河里航行。游轮一会儿靠近左岸一会靠近右岸,岸边曲曲折折的峡湾千变万化,从油轮的高处远望,峡湾像一幅3D地图。航道里漂浮的小岛,像一叶叶轻舟,似乎还在游离;岛上是葱茏的林木,岸边的松树或斜倚或弯曲,长得颇具仙风道骨。小岛上零星散布些木屋别墅,有白色的游艇停在那里。小岛与小岛、小岛与峡岸时断时连,似乎是为游轮伴行。那些帆船高手,远远地跟在游轮过后犁出的浪花里,上下颠簸寻找刺激。一群群海鸥嘎嘎鸣叫着跟随着游轮,不知是来送行还是来觅食,它们与远处白的蓝的红的帆影混在一起,便是一台欢畅的大戏。

天光不知何时染上了一层酡红,太阳被几缕云霞掩了半边,散发出一圈圈神话般的光晕,直到与远处的蓝天晕化在一起,色彩过渡得十分自然完美。

此时的峡湾明暗对比下光感强烈。石岸和森林,木屋和航标,无不十分清晰。云霞与海水相接处的天际由橙黄渐变为朱红——是那种十分动人的朱红噢!云霞下面有几道耀眼的光束射到海里,海水立时被染红了,游轮劈开红色的海水,溅起激越的浪花,在逆光里折射出一串串儿七彩光环,像海面上燃放的一簇簇焰火。游轮绕过一个峡湾,天上云霞忽然散去,化成了一片片锦鳞,夕阳已经落在海面上,一晃一晃的,像腌制得很好的一枚鹅蛋黄,使人顿时有了亲切的味感。一道道霞光朱黄相间,横拽南北,洒脱而奔放,引起游客们一阵阵兴叹。一群群海鸥又一阵阵绕着游轮飞腾,似乎是怕游轮行进得太快,撞碎了那枚鹅“蛋黄”。“蛋黄”也感觉到游轮的速度,一眨眼跳到了海水里,只留下无数橙黄色的光芒。整个天宇下景物都像被泼了一层朱色的油彩,亮晶晶的。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了下去,朱红色的颜色变成了紫红,继而变成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一切红光都消失的时候,那高远的天空,呈现出一片肃穆的景色。

这时海风大作,凉意袭人,观光平台上的游客早已散尽,只有天上的星斗和海里的航标灯交相辉映。船头成了我一个人的神游,一个幽暗时光的搁浅。海风拂过衣衫,夜色挽着万物,寂静安然,恍若华胥一梦。也许是乏味的生活迫你走出故园,做一个短时的闲散人,去读一本心怡的篇章,过一段山水清幽的生活,品一品夕阳落水的微茫,感动来自心底的那一份解脱和清凉。

目送最后一缕细细的残红消失在一片暗蓝色的海水里,我不舍地走进电梯。邮轮上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舞厅里的光雾和音乐,赌场里的码注声,隐隐传出。

回到房间时,两个女团友还没回来。老马说,她们上哪疯去了?正说着,门开了,她俩手里各拎几个包包走进来。抱歉,是否耽误你们睡觉了?老马笑说,我们在等你们一起睡呢!她俩明知吃了老马的暗亏,也不还牙,说了声谢谢。

一夜在翻腾无眠,想起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可怕场景。近代航海史上有数十起游轮沉没事件,大多在夜航时。诸如杜纳巴兹号、东方之星号、歌诗达协和号等。泰坦尼克号就是在夜航时撞上的冰山。波罗的海虽然没有冰山,但是两边峡湾太多,又是夜航,不能不让人担心。所以,坐游轮出行总有点隐忧。

一阵悉悉索索之后,两位女团友轻轻敲敲我的床帮,嘿,我们看日出走了!我随便应了一声,一看表才三点半,女人真的个个都是神经病!昨天的日落晚霞那么好她们却去购物,日出绝不会比日落更好吧!因为,我的潜意识里充满了悲剧色彩,对日出的兴趣远远不如日落。

四点四十,我翻身下床,喊老马,老马翻了个身又打起呼噜。

北欧的太阳应该从东南方出来,于是我来到十楼左舷的观光台上。夜生活太晚,出来看日出的人很少,也没看到那两个女团友。太阳并没有出来,贴着海面有几缕朝霞散着紫光,那些藕断丝连的小岛,如一抹抹墨点,只有轮廓,没有色彩,一道橙色的光亮從两个小岛之间一直铺到跟前。我索性收了镜头躲在背风的地方,等待日出那一刻。

在红霞的烘托下,太阳在水面上跳了几跳,终于出来了。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日出如此的平凡,平凡得转身即可忘却。

意外的惊喜就在转身之间!几乎与日出的同时,西面的天际上出现了两道彩虹,不,是三条彩虹!一条从南到北弯了个彩弓,把虹根扎在海水里,另一条只有大半张弓的样子,第三条在最下面似有似无。天色朦胧如女子的烟熏妆,三道彩虹正好如女子发髻上的翠环,让人不敢眨眼,生怕转瞬即逝。这时看日出的人们都来看彩虹了,却冷落了那一场海上日出。然而,十五分钟之后,三道彩虹相继消失,人们怅然慨叹,真的是“烟花易冷,虹霓疾失”啊!

回头东望,一朵浓密的云遮着了太阳。两个女团友不知从哪里走过来,不无抱怨地问我,为什么彩虹消失得这么快?我看看东天,是不是这块乌云在作祟?如果没有乌云,温柔的阳光照在西面蒸腾的云雾间,霓虹或许会更久一些吧!

软光里的波尔沃

软光覆盖着波尔沃古镇时,正是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天蓝得如洗过一般,一朵朵白云浮在上面轻飘飘的,似乎有很多层次。站在波尔沃河的西岸遥望小镇,时光像太空步一样,一下子慢了下来,似乎还向后滑进了历史的时光隧道里。你看,那一排排木阁楼还保留着中世纪的老样子,古香古色,参差错落,从河岸开始,沿着斜坡一直排到山顶上。河岸边一排排精致的红色的仓房,往往会把你拉入一个梦幻般的童话里。波尔沃河踩着滑步从小镇下面匆匆走过。河面不宽,岸边时不时长几丛芦苇或红色的水蓼,河谷里是郁郁葱葱的北欧白杨。河水很静,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上一幢幢赭红色的仓房和木屋。

跨过老石桥,踩着麻石路随意走进街道,你会感到每一家店铺各具特色。这里无疑是芬兰最随意的一个购物区,服装、珠宝、纪念品、美食和当地的特色礼品,就像一个个小天堂,吸引着好奇的顾客流连驻足。

街道门脸造型虽然各不相同,不过门前的花木是每家必备的,有的挂在墙壁上,有的放在阳台上,有的放在门两边,方寸之地打扮得绚烂夺目,尽收葱茏繁茂之效。游客们坐在花木扶疏的店前喝著咖啡、晒着太阳聊天,时光似乎也在谛听人们的窃窃私语。没有汽车的喧嚣,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匆匆的脚步,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安静得像遗落在世外丛林里的一颗珍珠。

波尔沃是芬兰惟一保存下来的古代城区建筑,弯曲的街道,狭窄的小巷和低矮的木屋是中世纪城市生活的缩影,被人称为“木制建筑博物馆”。十八世纪末,芬兰成了瑞典的属国。为了迎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的到来,波尔沃人将木头本色的仓房和街市用赭红色油漆粉刷一新。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还起到了保护木结构不被风雨和阳光损坏的作用。此后二百多年来,红仓房得以定期粉刷维修,故而完好地保存下来。各家店铺的木楼门脸,主色调也是赭红色,朱红色、土黄色、米黄色、淡赭色都是相关的暖色调。远远看去,深浅不同的赭红色不仅不令人烦躁,而且给人以欢快新鲜之感。这里的房子虽然都是私产,但外观设计和色彩搭配都要政府统一规划安排。

古镇的地标建筑当然是波尔沃大教堂了。它建于13世纪末,尖顶拱式的教堂外观非常朴素,墙壁没有繁复的雕饰,教堂内没有大幅的油画和贵重的饰物,只有几排椅子和一架管风琴衬托着耶稣的神圣,简洁而朴素,与西欧的教堂完全两种风格。这座教堂对波尔沃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1809年,俄国沙皇在这里确认了芬兰人的信仰、宪法、权力和自治,芬兰的第一届议会也在这里举行,对于芬兰,这是最终迈向独立的重要一步,所以这里被誉为芬兰独立精神的基石。

波尔沃素以“诗人之城”著称,芬兰许多著名诗人和艺术家喜欢在此居住。民族诗人鲁内贝格,雕塑家瓦尔格伦,画家埃德蒙都曾在这里居住,有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这里度过。

波尔沃小镇已有680多年的历史,是继图尔库之后芬兰的第二古都。早在中世纪,波尔沃就是一个重要的进口贸易中心,坐落在河岸的一排排红仓房向人们展示了波尔沃曾经十分繁荣的航运史。无数的商船从波尔沃出发,可以直达波罗的海,然后远达欧洲各地。

伫立在红仓房屋檐下,抚摸着稍显斑驳的赭红色木墙,似乎想找到一些明显的历史痕迹。没有,只有门前甬道上的麻石缝里长出一些倔强而坚韧的绿草。磨光的石条上,可以想见当年河街码头的繁忙景象。

走过红仓房,前面便是蓬蓬勃勃的野草,黄色的车矢菊、紫色的弋尾花、粉色的鲁冰花,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野花。从斜坡上望去,金黄色的麦田一直铺到一片高大的森林跟前。有两个骑自行车的小女孩疾驰而过,微笑着朝我点点头,在前面不远处甩下自行车,走进野花丛中。大杨树下有一家人,老的壮的小的,或蹲或坐或弯着腰,每人举着一束花,在逗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学步,孩子蹒蹒跚跚朝大人走来,米黄色的头发被微风吹起,纷乱的头发在逆光里散放着奇异的光晕,引得众人一阵阵掌声。那两个小女孩走过来,手里各捧一束野花,微笑着递给小男孩,小男孩嗅嗅这一束,闻闻那一束……一个摄影师手捧单反相机,拍下一组孩子的学步的镜头。

这也许是波尔沃人享受时光、享受亲情的一个瞬间。我竟然忘记了同伴的呼唤,贪婪地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场景。一只游艇从河里驶来,又从桥孔里穿过,泊在南码头上,犁出的一缕浪花久久没有散去。

阳光更加柔和,似乎给小镇的所有物体都涂了一层厚重的复色,临河的仓房和街市木楼的红色格外温润,就连远处的森林和教堂的蓝顶也面带酡晕。刚才那一家人向小镇走去,慢慢与小镇的软光融为一体。

云雾里的松恩峡湾

一大早从奥斯陆出发,大巴车直奔松恩峡湾。满天乌云翻滚,像万年冰川在移动,又好像正在上演的好莱坞大片。大巴车渐渐由平原进入山区,由于弯道太多,且只有双向两车道,车子不时要减速让道,车速很慢。周围的山林一片朦胧,山腰里弥散着浓密的白雾。一会是蓝色的湖泊,一会是金色的麦田,一会是山村木屋,一会是房车露营地……公路在峡谷里穿行,四周峭壁林立,抬头望去,山顶上一片片皑皑白雪,似乎耐不住夏天的诱惑,沿着古老的千年崖壁,一缕缕流成白须仙人的模样。

也许这就是冰川的遗迹吧!大约一万年前,原本厚度达两三千米的冰川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开始大面积的融化,向海洋移动,并慢慢被海洋所吞没。庞大的冰川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将欧洲大陆的海岸山谷切割成了许多U型状态,凹进去的部分海水倒灌,于是就形成了奇特的峡湾地貌。

由于纬度的原因,挪威多峡湾,素有“峡湾之国”的美誉。世界上近80%的峡湾都在欧洲,位于欧洲纬度最北的挪威,有四大峡湾,最著名的就是松恩峡湾。每年有无数的游客从世界各地千万里来到挪威,直奔松恩峡湾。

穿过峡谷,山势渐趋平缓,悠忽间却下起了大雨,车窗上挂起了不息的泪痕。郁郁葱葱的森林模糊起来。清冷的空气令人生出莫名的孤独感。

来到弗洛姆小镇时已近中午,游船码头上已有很多游客。弗洛姆在挪威语中是“险峻山中的小平原”的意思,蓝色的峡湾伸向远处,四周是高耸的山崖,漫坡上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五颜六色的木楼瓦舍散布在湖岸周边。

乘游轮游览松恩峡湾,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沿着狭长的海峡行驶,像在翻阅一页页精美的画册。峡湾忽窄忽宽,山脊忽高忽低,峡岸忽陡忽缓,村舍木屋星星點点,山顶上白色的冰川闪着寒光,山崖上时不时有激流飞瀑轰鸣着跌向海水里。两边的峡谷时而纵向深远,望不到尽头,云雾遮遮掩掩,时不时有蓝色的、红色的阁楼从云雾里冒出尖顶。峡湾里虽然雨雾渺茫,远山晕化,近山却如洗过一般,非常清新怡人。

一个中东人模样的少女,举着一个微单靠在右舷边最佳位置,不停地拍摄峡湾的美景。我走过去也想取个镜头,她很会意,看一眼我手里的5D3,朝我微笑一下,把那个位置让给了我。我朝她点点头“thanks”。我连拍几张后又把位置让给她,她微笑着连说了两句“thanks”!

来到游船的观光台,一群群海鸥正在追逐着游轮,叽叽嘎嘎觅食,与游人相戏。一只调皮的小海鸥单腿独立站在旗杆尖上,变换着不同的动作,引来很多人与它合影。“嗨!”刚才那个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将她的微单递给我,站在旗杆下,示意我给她拍照留影。把一个贵重的东西交给一个陌生的异国人,这女孩是率性天真,还是一种不设防的信任?我调好焦距一连给她拍了几张与海鸥合影的照片,她走过来看了镜头里的照片,说了一连串的感谢话,还示意我也去与小海鸥合影。我也把单反递给她,站在旗杆下,女孩啪啪啪连拍了几张。我一看,她取的镜头很有特点,我伸出大拇指连说“Great”!

说来也巧,第三天,在奥斯陆皇宫前的花园里,我独自一人在长椅上欣赏这里的景色。那位姑娘不知啥时坐在我身旁,当发现是我时,十分吃惊地“oops”了一声。因为我不会几句英语,当然,她连一句汉语也不会说,所以,我们就互相比划一阵,知道她是个独行侠!我比划着给她介绍青藏高原、长城、黄河和故宫,请她一定去看看,她还一个劲地冲我点头!

峡湾两岸地势险要,山石嵯峨,山峰大多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可以登陆的地方很少,偶有一些古朴的民宅点缀于山腰间,野性的荒芜中蕴藏着勃勃生机。

游轮从弗洛姆行进数公里,右岸忽然开阔,坡岭向上漫延着茂密的森林,村舍木楼沿山起造,山顶上有一座白色的尖顶建筑分外醒目。据介绍,这座建造于十二世纪小教堂,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小的古老教堂。如果弃船登岸,在小客栈喝一杯咖啡,坐在小教堂里听一首古老的管风琴曲,然后再爬上山顶,站在那险峻的悬崖上纵览峡湾,那将会是另一番情趣和景致吧。

当然,松恩峡湾没有长江三峡的宏阔,没有江涛浪涌,没有货轮船舶往来如梭的繁忙和轰鸣,因为它没有航运的功能。咆哮的海水到了松恩峡湾便失去了海的本性,变得十分安静而温顺,二百多公里的峡湾以山青水幽、层林叠翠、云蒸霞蔚而吸引众多游客乐此不疲。

游船在峡湾里行进约三个多小时,在一个码头上泊岸了,晚上要赶到一个叫山顶假日酒店的地方居住。大巴车沿着窄窄公路向山顶爬去。天空已经放晴,蓝天白云下的山顶,一片原始荒寒的状态,山石嵯峨,黑色的土质湿漉漉的,没有草木,只有一片片苍苔,见不到村舍和人烟。满坡未及融化的白雪连着冰湖,冰湖岸偶尔有一两支木筏孤零零泊在那里。夏天,这些冰湖里的水将会顺着一道道山谷流到松恩峡湾。

经过一个漫长的下坡,大巴车在一个休息站停下来,约定休息时间半个小时。休息站在一片森林里,右边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从茂密的森林里流过。

河水里有几株遒劲的灌木,被汩汩来去的水流涮出粗壮的根部,显得顽强而倔强。这条河流似乎是流向松恩峡湾的方向,我想,接纳了诸多冰湖与河流,峡湾的海水一定淡了许多吧。

森林里传出一阵鸟鸣声,我绕过围栏走近森林,一群鸟儿扑棱棱飞向林深处。这是一片赤皮松林,森林里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朽木,站在高大的林木下,踩着满地的绿苔腐叶,我忽然想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一种孤独感不觉油然而生。

哈姆雷特城堡

北欧的城堡大多建在战略要塞上,它像一部部断代史,记载着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

哈姆雷特城堡在北欧诸多城堡中,无疑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它建在丹麦最北部的半岛上,与瑞典的小城赫尔辛格隔着一道松德海峡。自古以来,瑞典和丹麦为了争夺北欧的霸主地位多次发生战争,各领风骚若干年。可见,雄踞于半岛之上的城堡战略位置何等的重要。

哈姆雷特城堡,本名克伦堡宫。因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以此城堡为背景,记录了丹麦王子的复仇故事而得名。其实,莎翁并未到过此处。一次,他在伦敦喝咖啡时,听朋友讲了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便创作了这一不朽悲剧。自此,该城堡的名气大增,人们甚至忘记了它的本名,叫响了哈姆雷特城堡。

这一点,与中国的一些景点很像,都是打的名人牌。不过,国内好多景点都是拉郎配,绰个音儿就大做文章,一个名人几个地方在争,有的甚至凭空想象故事,来忽悠游客的钱包。

哈姆雷特城堡修建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为其命名为克伦堡宫,那时的克伦堡宫是一个壁垒森的严皇家城堡。十七世纪末随着军事设施的不断增多,它的军事防御功能也开始逐渐增强,成为抗击强敌的前哨堡垒。

走过护城河桥,便是粗粝厚实的石头城门,城门里是第二道护城河,一座长方形的石头城堡坐落其间。

城堡正门墙壁上雕饰着繁复的图案,大门的左侧有一幅莎士比亚的青石浮雕人像,几行文字记录了莎翁创作《哈姆雷特》的介绍。两尊石狮子威严地蹲在大门两旁,审视着过往的行人。

城堡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群,主楼约有四五层高,裙楼多在三层左右,贴面石材纹饰十分精湛,中庭一个圆形的台地,其间一组喷泉,喷泉中有一组人物青石雕塑。圆形台地上周围围了很多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正在上演《哈姆雷特》情景剧片段。哈姆雷特正在向奥菲利娅表白心迹,却突然遇到叔父克劳狄斯,于是,哈姆雷特装作疯疯癫癫的样子……演员没有化妆,没有音乐,没有背景和灯光,只是穿戴着十六世纪的服装配饰,所以感到演出非常真实,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整个宫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铜屋顶,气势雄伟。它的内部装潢也非常精美,充满了皇家住所的气魄。主楼的二层主要是国王、王后的起居室。起居室装饰豪华,雕饰精美的门庭、壮丽的油画天花板、纹理考究的花岗岩壁炉,一切都十分华贵。另外,二层还有国王的工作室、会客室、议政室、书房、小教堂等,两侧的楼房则为珍宝馆、图书馆、宴会厅、舞厅等,整个城堡就是一个博物馆,陈放着大量的古式家具、油画、挂毯、木雕等、金银器皿、瓷器等,无不精湛华美。其它楼房多为宫廷官员的住室以及侍卫、军队的住所。

右侧裙楼的地下室,则是一个阴暗潮湿的三角形地牢。这是专门关押那些政治犯用的,据说,一般活着出去的很少。

自十七世纪城堡军事作用的增加,丹麦国王在克伦堡宫逗留时间越来越少。克伦堡宫还有一个地下工事:一条秘密暗道,如遇有战事情况吃紧时,国王可以直接从卧室通过暗道来到地下工事,并由此遁逃他处。

瓮城高高的城堞上,数十门十九世纪的大炮朝向外海的方向。站在这里,海峡对面瑞典赫尔辛格的城市的轮廓,海峡里来来往往的舰船尽收眼底。可以想见,不论是丹麦王远征斯堪地纳维半岛,还是瑞典强邻来犯,或者维京海盗袭扰,这座城堡都首当其冲,其战略作用无可替代。正如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三角洲上建的兔子岛一样,皆为靠前御敌。而今争斗的乌云早已散尽,北欧诸国的利益相连,“北欧理事会”区域合作比较默契。

蓝天白云下,古堡的尖顶上,一群鸽子轰然起飞。城堞上,几个儿童骑在炮筒上玩耍,他们的欢笑声与鸽哨混合在一起,显得辽远而明净。

猜你喜欢
峡湾波尔游轮
广东生波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生波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走进游轮里面看一看
乘地中海游轮,寻访古罗马历史
挪威峡湾寻石记
峡湾——特殊形式的槽谷
挪威——吕瑟峡湾
峡湾小镇
来自未来的游轮
两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