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社,湖南 株洲 412007)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一位传统媒体人,在纸媒唱衰的这些年,笔者用自己的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斗出了自己的幸福。
进入湖南株洲日报社后,笔者曾担任《株洲晚报·教育周刊》的采访记者与版面编辑长达8年。这8年,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唱衰纸媒的声音;这8年,有其他都市报进入株洲与《株洲晚报》“厮杀”;这8年,其他省市叫好叫座的都市报因无法运营下去纷纷停刊……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株洲晚报》依然坚挺,经济效益依然可观。笔者主办的《教育周刊》不仅读者广泛,不少市民求学择校均以此版面内容作参考,而且版面连续几年拿到市级教育机关的合作合同,版面的创收最高时达到了一年近百万元收入。与《株洲晚报》当年的广告创收数字相比,这是很小的量,但作为一个周刊版面,与8年前零创收相比,可谓是天翻地覆。而这个变化,是我们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都市报要在夹缝中生存,创收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教育类周刊要想创收,赢得本地学校的共鸣是关键。为此,笔者将周刊定位在主打校园新闻上。
有句老话“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学校都希望宣传自己想要宣传的,但如果都按照学校的意思办,失去了读者的市场,绝对是不可取的。做周刊版面,新闻性、服务性一点都不能少,既要切合学校的宣传点,又要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于是,笔者守在每个学校寻找新闻线索。比如,景炎学校、景弘中学、外国语学校都在做课改,都想宣传课改。笔者就来研究每个学校课改的不同,将他们的特色宣传出来。为此,笔者沉下来到各个学校听课,常常一听就是一上午。
因为听课,笔者结识了许多学校的校长,有机会听他们聊自己的办学理念,由此,丰富了稿件内涵;因为听课,笔者还认识了许多的优秀老师,这些老师又为后来做周刊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因为常跑各个学校,新闻线索自然也就多了,写出来的新闻真实有料。如,《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亲历》《景弘中学课改,满园春色关不住》《市四中“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课堂》等稿件,学校非常满意,读者反响也相当好。笔者写过一篇《准“朝九晚五”老点子新思考》的新闻,不仅受到读者的大力响应,还得到时任株洲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程绍光的重视,并作了批示,这篇文章还上了内刊,影响相当深远。
慢慢地,各个学校都积极地与笔者联系,提供各种新闻线索。有的学校甚至有专人提供线索。周刊由此迈出了良性循环的第一步。
各个学校人才济济,能采访到的新闻不胜枚举。各个学校也都有宣传经费,但如何才能让学校将宣传的重任交到我们手上,笔者认为,写好稿件,并且能交朋友非常重要。
日常采访,笔者总是跟校长或者老师们多交流。这种交流,不仅限于工作上的交流。比如,有的校长一聊天就能讲一两个小时,每次归来都会认真捋一捋。下次有机会见面,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来二去,校长们都还挺喜欢跟笔者聊一聊的;到后来,不少校长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与会人员中直接就有笔者的名字。有校长开玩笑说,“你就是我们学校的编外员工啊。”另一方面,笔者也真心跟老师们交朋友。有一年,某校一位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的妻子过世,笔者得到消息后,从所在城市的西边赶到城市的最南端,送他妻子最后一程。后来,这位副校长荣升某学校的校长,学校的宣传工作一直都与笔者联系。
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笔者经常参加各个学校的宣传工作会议。为了配合老师们的上课时间,大部分的宣传会议都会安排在晚上或者双休日,但笔者从未缺席过。宣传会议不仅帮助我们摸清宣传方向,还可以找到一些宣传帮手。遇上大型宣传稿件,有更懂校园规则的老师帮忙,合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正因为有了一大帮老师朋友,笔者每次交出来的稿件都能让学校、老师、家长满意。
周刊创办一年多没有任何的创收,但相当多的读者打电话向笔者咨询各种与教育有关的事情,各个学校也都在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可见,周刊的反响非常大。笔者也坚信,水到必然渠成。
某一天,突然有学校的办公室主任来找笔者,说是校长指示要做个宣传内容。笔者表示,纯广告宣传不做,只做有新闻性与服务性的稿件,不能砸了报社的牌子。没想到,对方回答,看重的就是笔者写新闻稿的能力和版面的影响力,让笔者按自己的方向写,他们认为这样才有宣传效果。从这时候开始,周刊的创收终于有了突破。
起初的时候,周刊的创收固定在民办学校,但笔者在做采访的时候,一直坚持做公办学校的采访。
民办学校有宣传经费大家都是了解的,公办学校经费紧张大家也是心知肚明,但笔者认为,不能因为要创收就盯着能创收的单位,做好内容更重要。远在株洲郊区的三丘田有所公办寄宿中学,办学条件比较艰难,校长打电话给笔者,希望去采访写稿,帮忙呼吁一下。笔者采访以后,写了一篇近4000字的稿件。稿件发出来以后,有人说,你是做创收的,这样的采访没必要,吃力不讨好。事实证明,这个稿件得到了学校及教育局相关领导的重视。
后来,该学校与其他学校合并,搬迁至石峰区,校长第一时间就联系了笔者,要求为他们写一篇新学校面貌的宣传稿。校长表示,愿意拿些经费来宣传。
类似这种从公办学校找新闻的事情,不胜枚举,也确实遇到了旁人说的吃力不讨好的现象。但笔者认为,有付出没有收获是正常的,想收获却一点都不付出是不可能的。
采访中发现,学校确实很喜欢笔者的宣传,但如果各级教育机关都能看到周刊的影响力,效果应该更好。于是,笔者主动跟各级教育单位联系做新闻。初中创优是株洲市教育局三年重点工作,三年时间,笔者在各个初中采访了大量的稿件;为此,株洲市教育局聘笔者为“株洲市快乐德育研究会”副会长,将“全市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及“关心教育工作爱心奖”颁给笔者。各区教育相关的重点工作,笔者也一个没落下。
综上所述,都市类报纸也好,周刊也好,只要肯干,就可以既做出好新闻,又做好创收工作,两者相得益彰。笔者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