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学科人才影响力评价体系构建

2018-06-06 00:54:56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一流影响力学者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如何开展“双一流”建设工作是政府和高校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十九大报告提出7个战略,其中“人才强国战略”与高校、学科“双一流”建设息息相关。“在学科建设工作中,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关系到能否成为国内外一流的知名大学。”[1]人才建设是根本,是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双一流”建设归根到底就是人才建设,科学合理的学者影响力评估是人才发现与建设的有效途径。

1 图书馆开展学科人才服务的现状与意义

1.1 图书馆开展学科人才服务现状分析

截至2018年11月,在CNKI检索平台以“主题”检索,输入检索词“双一流”“人才”“高校图书馆”,检索词关系为“或”,共得到73篇文献,其中2017年(12篇)到2018年(61篇)发表文献数量快速增长。论文共有8篇基金课题,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篇、“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1篇、“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篇、“海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1篇,说明国家对“双一流”人才建设均十分重视。

关键词热度方面,居前6位的是“高校图书馆”“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学科服务”“图书馆”“学科馆员”“一流学科”,说明图书馆与高校“双一流”人才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图书馆开展学科人才影响力评估工作的意义

图书馆将服务逐步拓展到支持学校的科研管理与决策中,不断加强与学校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学科发展规划管理等部门的合作。在推进人才引进与培育方而开展创新服务,是推动自身服务深化和创新转型的重要着力点[2]。对图书馆来说,推动学科人才多元评估服务的研究及推广,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与母体发展的精准对接,还可以转变图书馆被动服务、游离服务的状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信息检索、数据管理、发现评价等功能,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与增进服务价值,提高学科服务水平。对学科来说,为识别发现一流学科高影响力学者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借鉴,实现系统的多元科学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率,满足双一流背景下党和国家对学科建设、人才建设的时代需求,以及高校管理层对学科人才的发现需求、人才自身价值期待被肯定的需求,促进学者对自身影响力的关注度,从而全面提升影响力。

2 一流学科学者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一流学科人才影响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关系到能否准确识别发现该学科有影响力的学者,评价指标的设定是关键。因此,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论证,最终确定构建体系的各项指标[3]。

2.1 评价体系的突破方向

“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开展学科人才影响力评估保障工作首先要打破以“论文为王”等相对单一的指标评估方法。因此选取“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评估结果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及“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等权威指标列入影响力评价体系,将这些指标通过Delphi等方法反复论证分类,并用AHP合理赋权形成多元合理的评估框架,全方位给予人才影响力评估定位,切实为一流学科人才梯队建设遴选优质成员。

2.2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双一流背景下,开展学科人才影响力评价工作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严格遵循以下原则构建体系。

2.2.1 系统性原则

一流学科学者影响力评价体系的设计应为一套相对完备的体系,各指标之间不是孤立无援,而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既层次分明又相辅相成,严格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进行系统划分。

2.2.2 实用性原则

图书馆构建学者影响力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学科服务,识别发现高学术影响力人才,更好地实现“双一流”建设。指标的设定需要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从不同维度设定核心指标进行简化计算,既符合学科发展现状,又可兼顾评价预期。

2.2.3 客观性原则

为保证学者影响力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与准确性,不仅数据源的采集需要真实有据,而且评估总值及各指标权重的计算需要选取相对科学的分析法,并严格按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2.2.4 综合性原则

单一选择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所得的评价结果均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唯有将二者综合运用,灵活融汇指标设定与软件程序、数学公式构建学者影响力评价体系,才能相对准确地实现预期目标。

2.3 评价体系的构建流程

为保证评价结果符合上述原则,本文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制订各级评价指标。学科人才影响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Delphi法则,分4步完成。

明确评价指标。针对待评总目标,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及专家沟通,初步设定一流学科学者影响力评价指标,并将其归类。

选择评估专家。将待评目标划分成几个维度,选择相应的专家进行评估,并根据专家意见初步修订评价结构方案。

多轮评估探讨。将修改后的学者影响力评估方案重新发给专家探讨打分,并将结果汇总修订后重新拟定评估指标与专家进行新一轮评估探讨。

确定最终指标。通过4轮指标设定的评估探讨,最终确定一流学科学者影响力评价体系,共分5个维度14项指标(表1)。

表1 一流学科学者影响力评估

其中学历评估指每位学者的学习经历,是其日后科研、教学的基石,是决定其日后学术影响力拓展起点的高度。

以QS世界高校及专业排名为例,排名相对靠前的学校及专业毕业的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层次应略高于排名较后的。荣誉评估指国家设立各级人才项目、荣誉岗位及学术奖励等荣誉,是对每位学者学术影响力的一种肯定,是其科研能力的体现。获得的荣誉越高越多,则表明该学者在业界的影响力越大。科研论文是学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元素,也是学者影响力的基本体现,其数量一般高于其他科研成果,需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制衡,所以应单独列出其评价维度。其他科研,即除了科研论文以外的科研成果,如著作、专利等,亦是学者科研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估中的“学生培养”包含“博士培养”“硕士培养”“本科培养”,“授课语言”包含“汉语授课”“英汉授课”“多语授课”。在高校,除了上述指标可以反映学者的影响力外,还应包括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质量、数量等。

3 确定学者影响力各评价指标权重比值

实现相对合理的评价目标值计算,需进行相对合理的权重设定。本文主要基于MATLAB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4])对各准则层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

3.1 MATLAB用于层次分析法计算的优势

MATLAB是由MathWork公司推出的一套数学软件,是一种用于科学计算的、高效率的高级计算机编程语言,主要向用户提供一套完善的矩阵运算命令,在数值计算、神经网络、计算机仿真、灰色系统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5],可以相对准确高效地实现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各指标一致性检验和权向量计算。

MATLAB程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轻松解决层次分析法各项难点,具有以下明显优势。一是可提升运算效率。MATLAB具备高效的数值运算功能,让用户轻松摆脱繁杂的数学公式分析。二是结果计算准确。MATLAB运算误差远小于人工操作,提升了判断矩阵一致性的准确率。三是操作便捷易用。MATLAB包含了大量的数值运算集合,可以轻松应对复杂的判断矩阵运算分析。

3.2 MATLAB计算判断矩阵权重步骤

MATLAB程序中,计算各维度权重之前需首先对学者影响力评价系统进行分析,根据其对目标层的重要程度按“1-9标度评分体系”(表2)逐一进行两两对比,形成判断矩阵。

表2 1-9标度及其含义[4]

注:表中2、4、6、8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值

将评价维度数量及判断矩阵元输入MATLAB程序编辑页面,进行判断矩阵的归一化计算,衡量判断矩阵检验系数(C.R)(图1)。

C.R=C.I/R.I;

式中C.R是判断矩阵检验系数,C.I为计算一致性指标,R.I为评价随机一致性指标。

当C.R=0时,说明判断矩阵元的一致性很好;

图1 MATLAB层次分析法流程

当C.R<0.1时,说明判断矩阵元的一致性较好;

当C.R≥0.1时,说明判断矩阵元的一致性不佳,应重新设计判断矩阵各项取值再次计算,直到C.R<0.1。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相应的权向量,将权向量标准化处理后,则该层次对上级目标的权重值可作为决策依据。

3.3 基于MATLAB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设计

根据判断矩阵模型(表3)带入指定的学科人才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判断矩阵(表4)。

表3 判断矩阵模型[6]

表4 各评价维度权重判断矩阵

3.4 基于MATLAB权重值可靠性论证求实

3.4.1 MATLAB权重值检验程序设定

%%AHP权重计算MATLAB程序

%%数据读入

clc

clear all

A=[1 1/9 1/6 1/2 2;9 1 3/2 3 9,6 2/3 1 2 6,3 1/3 1/2 1 3,1/2 1/9 1/6 1/3 1]。%评判矩阵

%%一致性检验和权向量计算

[n,n]=size(A),

[v d]=eig(A),

r=d(1,1),

CI=(r-n)/(n-1),

RI=[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2 1.54 1.56 1.58 1.59],

CR=CI/RI(n)。

if CR<0.10

CR_Result=’通过’;

else

CR_Result=’不通过’;

end

%%权向量计算

w=v(:,1)/sum(v(:,1)),

w=w’,

%%结果输出

disp(’A=[1 1/9 1/6 1/2 2;9 1 3/2 3 9;6 2/3 1 2 6;3 1/3 1/2 1 3;1/2 1/9 1/6 1/3 1]’),

disp(’该判断矩阵权向量计算报告:’),

disp([’一致性指标:’,num2str(CI)]),

disp([’一致性比例:’,num2str(CR)]),

disp([’一致性检验结果:’,CR_Result]),

disp([’特征值:’,num2str(r)]),

disp([’权向量:’,num2str(w)])。

3.4.2 MATLAB权重值检验程序结果

A=[1 1/9 1/6 1/2 2,9 1 3/2 3 9,6 2/3 1 2 6,3 1/3 1/2 1 3,1/2 1/9 1/6 1/3 1]

该判断矩阵权向量计算报告:

一致性指标:0.036106,

一致性比例:0.032238,

一致性检验结果:通过,

特征值:5.1444,

权向量:0.062927,0.44677,0.14892,0.29785,0.043525

经MATLAB验证可得学科人才影响力评价体系5个维度的权重值(表5)。

表5 各维度权重系数值

4 一流学科学者影响力评价实例

4.1 搜集待评影响力学者的信息

4.1.1 待评目标选择

吉林大学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同时具备一流高校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部属院校,位列36所A类高校之一,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位列一流学科建设,是图书馆助力“双一流”科研的最好着眼点。教授是学科教学科研的中流砥柱,是主宰学科发展的关键。SCI论文依据划分原则共分4个区,一般而言能够刊发在SCI 1区的论文应该是该学科领域相对重要的科研成果。因此,本文以吉林大学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切入点,选取该学科近3年内(2016-2018年)在SCI 1区发表学术论文的教授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学科在SCI 1区期刊发文教授的学术影响力。

4.1.2 信息来源选择

论文刊发信息:为保证待评人员论文采选数量与质量,课题选取由吉林大学科学技术处公布的近5年(2014-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信息发布会”统计的相关信息为待评人员论文统计源。

人员其他信息:一般来说,师资信息由个人填写后由学院统一处理,并公布于本学科网站上,其真实性相对准确。所以,待评人员论文以外的其他信息选择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页“师资队伍”中“教授”一栏的人员简介作为评价依据。

4.2 确定学者影响力评价计算公式

根据表1所列的学者影响力评估体系表所示,总评估值Ai的计算公式可以归纳如下:

Ai=DiB1+GiB2+KiB3+PiB4+SiB5

式中,

Δ=D,G,K,P,S

X=1,2,3,4……

4.3 代入拟定评价指标实际测评

将待评人员信息代入拟定的学者影响力评价体系,可以明确算出其影响力评估得分。总体拟合得分113分(该数据仅限本文参评人员,实际分值可根据学科整体需求调整)为高学术影响力的相对临界值,高于该分数的学者均可被列为该学科高影响力学者。以吉林大学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典型案例的人才评估保障研究实践,是“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领域的新尝试,验证了一流学科学者影响力评价体系5个维度14项指标的可行性。作为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可以有效辅助学科筛选高影响力人才。

5 结语

本文通过德菲尔法构建了“双一流”背景下多维度的人才影响力评估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为各评价指标赋权,形成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突破了以“论文为王”单一简单的人才影响力评价模式。选取吉林大学一流学科人才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印证了一流学科人才评价体系各维度和指标的可行性。该研究对学科建设及图书馆发展等均有一定的助力。人才影响力评价体系是对高校学科人才建设的一种保障,但整个评估保障体系未来的运行依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如各指标在实际运行中的归一化处理还需多方权衡等,需要图书馆在评价实践中不断与学校管理层协商,以期得到相对合理的评价结果,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一流影响力学者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天才影响力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40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9
学者介绍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