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爱为犁,耕耘出一片教育的春天—记临城县岗西学区赵家崇小学负责人高永起

2018-06-06 01:49钱培森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赵家学校老师

■钱培森

他所教的班级总是先进班集体;

他教过的学生中有300多人考入大学;

他带过的班级里总是充满温情;

他被评为“邢台最美教师”……

在临城县岗西学区赵家崇小学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里,有一位在教育园地已默默耕耘了33载的普通教师高永起。

他从1984年开始任教,从此风雨多年,再也没有离开过家乡这方教育的土地。从岗西中心小学到贾家崇小学再到赵家崇小学,得失、名利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他就这样安心而快乐地在乡村当起了“孩子王”,用他的教育智慧,润泽着家乡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用他的爱与责任,成就了无数孩子的梦想。

“用爱温暖孩子们的童年”

有谁体会过在贫困捆缚下的孩子们的生活呢?从小生长在这里的高永起深深知道这方土地上孩子们读书的不易。

临城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赵家崇村的地是山岗薄地,这里属于丘陵地带,没有水浇地 ,沙地多,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经济条件差,村民生活水平低,他们渴望改变现状,寄希望于读书改变命运。1984年,刚刚退伍返乡的高永起带着父老乡亲的期望,走上了教育的旅程,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对自己说:“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这个信念,伴随他走过了30多个春秋。这些年来,他教的学生从没有一个因教法不当而厌学,也没有因贫困而辍学。乡亲们说:把孩子交给高老师,俺们放心!

高永起老师先后担任过5所学校的老师和负责人。谈起高老师,在领导和老师们的话语里,都满含着敬重:高老师是个尽心的人,不但教得好,还管理有方,善于治差、治乱。哪所学校差,就派他到哪里。无论他走到哪所学校,哪所学校就会有可喜的变化。

这些年来,他为学生操心的事数也数不清。

为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穷而辍学,高永起常常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为学生垫付书本费和医药费,他还积极多方联系为孩子们申请救助资金2万余元,让濒临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2013年年初,有省档案局扶贫工作队到村里扶贫。当时,高永起任教的赵家崇小学,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设备陈旧,学生上课用的桌凳都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下来的。六一儿童节前夕,高永起与驻村人员一起,争取到衡水老白干集团“善行河北助学行”捐赠。儿童节前,200名孩子领到了总价值2万元的书包文具,孩子和家长们别提多高兴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高永起也开心不已。

前些年合校并点,邻村陈家崇、王家崇的孩子来到赵家崇小学上学,路程有3公里,途中要经过赵家崇村南的一条河。当时小河上没有桥,孩子们要踩着河中间的几块石头涉水而过。高永起总是护送孩子们到河对岸。每到下雨天,河水猛涨,水流湍急,怕孩子们自己过河危险,高永起就一趟又一趟地把学生背过河,送上对岸。冰冷的河水打湿了高老师高挽的裤腿,却没有让一个孩子有过危险,这样的坚持,风雨无阻,几年如一日。没有人记得,孩子们有多少次被老师这样背着送过河,但是孩子们的童年里,清晰地留下了伏在老师后背上被背过河的温暖记忆……

“教师是良心活儿”,这句话的另一个称谓就叫做“爱”,这种爱,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谆谆教诲中,在点点滴滴的真诚关心里,在他3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这种爱,一直伴随着他的教育人生。

“为了学校,为了孩子们”

时代在进步,学校要发展,高永起觉得,要想“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首先就需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为此,不管身在哪所学校,他一直在为改善办学条件而努力。

1995年暑期结束,高永起从岗西中心小学调到贾家崇小学任教并担任负责人。当时,贾家崇小学校址位居于村民区中央。校舍是五六十年的旧民房,陈旧简陋,四周全是民房围堵,师生无活动场地且存在安全隐患,学校急需迁址。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1996年,贾家崇小学到了非搬迁不可的地步。高永起一次又一次地找村干部沟通,选择合适的新校址。又因建设新校所需的资金缺口很大,他与校区领导一起努力,争取到“世行贷款”10万元,用于新校舍建设……终于,一座标准化、美丽大方的新学校于当年年底竣工,新学期开学便投入了使用。当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时,高永起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2003年暑假,高永起当起赵家崇小学负责人。因学校教室破旧还漏雨,需要进行大维修,他就和村干部一起,到县职教中心联系,筹借资金2万元,把学校修缮一新,保证了新学期如期开学。

2012年6月,高永起带领两名老师一起,利用周末时间把学校300平米的教室、院墙进行了粉刷,门窗重新上漆,整修了花池,他还利用自己的绘画特长,对校园进行美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临城县农村标准化教学点”。

随着赵家崇小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再加上教育形势不断发展,学校需要扩建。高永起又开始殚精竭虑想办法。他配合学区积极联系村干部,选中了原校址东边一户不用的民宅。他一次一次去户主家,和户主进行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最终以自己的真诚感动了那家人,顺利完成了房屋拆迁,保证了新建项目顺利施工。2016年暑期结束,新建赵家崇小学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也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走在如今的赵家崇小学的校园里,让人觉得宽敞明亮,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校园里干净整洁,花木繁茂,崭新的教室里,地面硬化铺上了地板砖,配备了空调,接上了宽带和电子白板,学生能和外界及时沟通联系了。有了活动室,有了2000多本图书及5000多件套教学仪器……就像县教育局的一位同志介绍的,在我们县,农村能有这样的教学点,已经很不错了!

今昔对比,高永起是看着学校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他觉得,孩子们能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付出再多,苦累再多,对他来说,都值得。

“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

学习不分年龄,成长没有止境。在学生们眼里,高老师虽然比他们大很多,但先进的思想却总能跟得上学生的发展。

从教之初,高永起就经常向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平时认真钻研教材,精益求精,他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永远不满足,就像一块海绵,不断汲取着知识海洋里的能量。

早在1986年临城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第一届中师函授时,他便积极报名参加,利用周日、假日到学校听课、做笔记,从未间断,直到两年后完成学业;1989年9月,又考入宁晋县师范学校脱产学习两年,1991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1993年9月参加“全员培训”,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科课程,取得了大专文凭……他认同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年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确保自己能一直保持较高的业务水平。

他总是主动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学到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高永起还让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给安装了电脑、接上了宽带,利用晚上时间上网学习,开阔眼界。

毋庸讳言,如今,题海战术仍然是好多地方的孩子们跳不出的苦海。对此,高永起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在教学中,他长期坚持“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一遍清教学”。适当放慢教学进度,讲授新知识时力求深和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习题训练能够保证质量,做到少而精,突出学习能力培养。这些教学方法的穿插运用,使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保证了教学质量。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他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分角色、猜谜语、唱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打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角,师生共同参与,乐于探究的快乐的学习舞台。他的课堂上,经常传出孩子们愉快的笑声。他希望,能在学生心里种下独立思考的种子,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强行灌输去培养考试机器。

多年来,高永起老师的教学成绩一直位居县乡前列,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都是100%。30多年来,他所教的班级总是先进班集体,他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县乡优秀教师。2013年教师节之际,他被评为“邢台最美教师”。在2016年临城“教育新闻人物”评选中被评为“十大教育新闻人物”。《邢台教研》2016年第2期以“做幸福的教育守望者”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33年如一日,高永起老师始终坚守着一种信念:做一个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着乡村教育阵地,守望着自己一生的教育梦想。

“最不能耽误的就是那些读书的娃娃”

高永起老师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夫妻二人都是教师,两个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说起来,高老师的爱人葛英芬和教育结缘,还是因为高老师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学生增加,加上老教师退休,村里小学教师严重短缺,高永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面是几十个渴求知识的孩子,一面是少得有点寒酸的代课费,他思考再三,还是动员高中毕业的妻子葛英芬到学校代课了。这样,夫妻二人双双当起了“孩子王”。

九十年代初,高永起又动员弟弟高永贵到村小学代课。他还动员两个侄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报考师范院校,如今,俩侄女一个在临城县石城学区任教,一个在邢台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工作。因为高老师,一家人真是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了。

2013年4月,爱人葛英芬就该退休了,由于当时没有合适的代课教师,高永起就劝她继续坚持到学期结束。新学期开学,学校事务较多,又招入新生,爱人又继续在学校坚持了一个多月,直等到新教师接替,才从岗位上退下来。相濡以沫的爱人非常理解高老师,因为她知道,在丈夫心里,最不能耽误的就是那些正在读书的娃娃们。

为了教育的传承,高永起一直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当新毕业的年轻教师到校任教,他都会在生活、工作上给予最有力的支持,严格要求、悉心指导,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在这里,一个个年轻人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其中,吴丽芳老师如今已成为黑城学区副校长,张增银、梁银荣、张艳敏等多名教师都成为县级名师教学标兵,这些,都离不开高永起老师的付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33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有了斑驳的白发,但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村小学的他,依然探索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2017年10月,在全县“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30年”荣誉证书颁奖仪式上,高永起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一万两千个日夜以来,学生和课本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课堂和学生充实了我原本简单的人生。沿着30多年的教坛之路走来,我领略到了教书育人的欣喜,屡遭挫折的痛苦,不眠不休的焦虑,是孩子们纯净的眼睛给了我力量。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无怨于自己的奉献,更无愧于自己的称号!

“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铸爱为犁,耕耘一方净土;生得平凡,过得清贫,春风化雨,润得桃李芬芳”,这,是他身为一名乡村教师的坚守,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赵家学校老师
赵家祥教授
Airport gate assignment problem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①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出版名家:赵家壁
动物大迁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