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毓璇 桂旭 任亚东
摘 要 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高度关注,并且充分吸收了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便捷性优势,开始探索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内容,在本次研究中要充分肯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与价值,从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及保护策略。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信息资源,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在现如今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推动下,做好体育非遗保护工作已经得到高度关注,并成为各少数民族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而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体育非遗保护当中,效用显著。本次研究则以此为核心,探索少数民族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策略与途径。
1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作用
1.1弥补传统体育非遗保护的不足
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中蕴含着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精髓,作为我国近年来关注的焦点问题,非遗保护工作创新面临重要的转折焦点。从传统的体育非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看,所采取的内容主要是以博物馆、图书馆、学校体育以及非遗传承人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虽然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应用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需要从多角度出发,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如档案馆的保护方式,无法避免纸质载体的老化以及录音介质的腐蚀问题,且保存难度较大,耗费成本较高。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方向探索,则有效弥补了传统体育非遗保护的不足之处。
1.2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优势明显
对于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技术内容,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等基本操作,最终来达到存储目标。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其整个使用的过程较为便捷,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体育非遗保护的新路径、新方法。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其内在价值主要表现在手段先进、传播范围广泛、成本低廉以及增值意义明显。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形态,为全面推动体育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便捷条件。
2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技术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被运用到少数民族体育非遗保护当中的技术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具体包括:
其一,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十分必要,而数字化则是以数字的形态将这种文化符号还原,逐渐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数字信息构成要素,其中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三维数据等等,利用扫描仪、数字摄像机、录音笔、录像设备、音频工作站等等,完成对这些多元化信息的处理工作,以数字化的形态完成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采集和存储。
其二,数字虚拟技术。作为一种信息展示的新技术,是在完成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以及存储之后,适用于信息展示的技术形态。借助该技术类型,可以去深度感受其中的内在价值和魅力,真正打造一种虚拟的交互环境与交互空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灵活呈现,展现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其三,动态三维成像技术。这种技术类型在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当中的运用,所起到的是一种体育非遗宣传和传承的作用,以数字设备结合光学错觉原理,打造真实的光学成像结合体系,将多种信息真实的融入到生活场景之中,使人感受身临其境,更近距离的接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这些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应用,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便捷途径。
3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实践和探索,所能够呈现出的意义显著。但想要真正意义上挖掘其中的内涵和内在价值,还需要从多角度着手,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其一,优化少数民族体育非遗的采集和存储。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体育文化丰富多样,需要做好体育非遗的采集和存储工作。对于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建立责任划分制,由相关部分组成工作小组,认真的统计本地区蕴含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做到深度的挖掘与采集,真正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使其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文化宝库;其二,建立体育非遗数字化资源库。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高度关注体育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依托计算机技术建立体育非遗网络数据库。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将传统的体育非遗内容完成数字化的存储,借助数字化的便捷优势存储到数据库当中,科学、安全的完成资源保存;其三,建设少数民族体育非遗保护博物馆。为达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存,对多方面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展示、收藏与存储,建立一个相对系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的传播体系。并且博物馆的开放,需要能够达到资源共享和体育非遗的宣传作用,真正将本地区的优质体育非遗内容呈现出来,使得本地区更多群体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地区体育非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自觉的探索和执行体育非遗的保护工作。总之,通过以上少数民族体育非遗数字化保护策略,对于全面推进非遗数字化进程效用明显。
参考文献
[1] 宋智梁,张良祥,吴迪,刘书芳.东北民族地區体育非遗传承人保护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2):173-178.
[2] 刘晓梅,王德辉.“微”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06):62-65.
[3] 王厚雷,王竹影.“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06):30-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