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感情的最基本手段和工具。如果没有语言人类之间便无交际这一说法。既然谈到了语言,除了与本国同属语言的人们交流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方面必然需要同其他各国进行交流,这就需要翻译出面来搭建桥梁。
对于翻译的定义在学术界也存在着很多争论,对翻译的解释也都各不相同。翻译不是机械式的模仿。有人认为翻译是单纯地模仿原文,在翻译时,对原文语言的语法,修辞手法不加考虑,只追究原文的内容和格式,那么翻译出来的译文水准可想而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将翻译看做是“再创作”。再创作中,其一要尊重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其二是发挥译入语的语言优势,即透过译入语再现原文。
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有不少人认为笔译较口译的发展历史要更为长久。其则不然,口译先于笔译,笔译是在口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口译人员和笔译人员是两种语言间的媒介者。语言不通的人们进行交流时需要第三者,即翻译人员的帮助。语言中介,按照字面意思,由于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无法交流,这时就需要笔译人员和口译人员将源语言转为译入语。笔译与口译为翻译下的两大分支,那必然是有相通原理的同时,也存在不同的标准。我的专业是朝鲜语口译,结合专业知识谈论下口译人员的作用及口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口译是一项将陌生语言转化为熟悉语言的工作。口译人员帮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沟通交流。但口译人员只按照字典意思进行翻译的话,很难传达原文意义。现在有很多人使用机器翻译,但熟知两种语言的人会发现有时机器翻译出的译文不通顺且难以理解。是因为翻译机器的原理是将每个单词机械的翻译后,硬性衔接成一个句子,不考虑文脉。而口译人员除要精通外语,还要做到熟知具有相同意思的几个单词,根据对话情景,选择适当的单词,使句子及文脉更加通顺。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翻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翻译是桥梁和纽带。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
口译人员除应具备相当的外语实力,还要了解所学语种所对应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这样才能保证传达正确的意思,从而使得口译变得有意义。优秀的外语和汉语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除此之外就汉语来说,很多初学者误认为自己已经学了几十年的汉语,所以汉语能力没有问题。但在口译学习中会发现理解了外语的意思,可是说出来的汉语却没法听懂。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人连中国发言人讲话的意思也不能准确把握。所以,汉语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同样重要。其次,口译人员需具备出色的忍耐力和毅力。很多人即便是有一定的天份,不多加努力的话,最终也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有志于从事职业口译的人员应该至少具备连续4个小时的听力-理解-翻译-表述的能力。除了忍耐力之外,毅力也很重要。一般午飯之后,比较容易犯困,口译员需要具有很大的毅力坚持下去,不能丝毫放松,稍微一放松,可能就错过了发言人的讲话。
从事国际会议口译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时间观念,应按照和客户约定好的时间提前赶到会场,一般至少提前半个小时;为客户保守秘密,因为口译人员经常参与高层会谈,所以有机会接触到很多重要的机密信息,但口译员应严格保守秘密,不能对任何外人提起,相关文件应小心存放;会议现场不乱作评价,发言人的风格千差万别,有的人逻辑清晰,有的人逻辑混乱,废话连篇,口译员在经历了众多会议之后,听到逻辑混乱的演讲人容易发生不满情绪,可能会在会议现场对演讲人进行评论,我觉得口译人员不应该在会场内对演讲人做负面评价。
快速的学习能力。口译员面临的主题五花八门,有时候一周内可能涉足5个不同的领域,而且,现在很多会议都不能预先提供资料,这就要求口译员必须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包括根据会议议程所做的准备工作和到会议现场后从周边环境中进行学习。没有快速学习的能力,恐怕很难胜任这个工作。
良好的身体素质。口译是一项对脑力和体力都有着很高要求的工作,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准备材料。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空难很好的胜任这项工作。还有,做口译的人不能轻易感冒,如果感冒了,就容易咳嗽,这样让客户听到的声音效果就不好。
合理的知识结构。过去认为口译员应该是一个通才。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口译员不仅要是通才,而且应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才。现在的专业技术会议日益增多,经常看到口译员有捉襟见肘的感觉。所以,我认为,如今的口译员,不仅需要各个领域的知识都知晓一点,还应在一两个领域具有深入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卢雪花,《中韩口译教程-基础 交传 同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任文,《交替传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蔡小红,《口译评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2006。
[4]鲍刚,《口译理论概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
[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
作者简介
王冬梅(1994—),女,汉族,吉林省延吉市,研究生,延边大学,研究方向:朝鲜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