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磊 石头 李伟明
摘 要:现今,数字媒介环境使人的生活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大面积普及,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它改变了学生获取资讯和知识的方式。一方面,借助智能手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大量的图像资讯,便于积累素材、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学生过度依赖智能手机获取的图像,减少或放弃了观察能力的训练、积累,对于学习基础造型,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意在探讨成长在数字媒介环境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造型能力训练方面的思路和方法,以期获得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智能手机 造型能力 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b)-0198-02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觉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在这种大环境下,高等院校中的美术设计类学生的基础教学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很多学生更相信智能手机中的图像,更愿意用照相功能代替自己的观察,这成为从事造型基础教学的教师需要面临和解决的新课题。
本文依据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思考和尝试,以及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力求寻找在数字媒介深度影响下的美术基础教学新方式。
1 數字媒介环境中的图像价值贬值
本文所说的图像泛指绘画作品、照片、各种出版物以及数字媒体中的图片。
自人类诞生伊始,图像就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远古时期,图像具有巫术和象征的价值。原始人在岩石上或洞穴中刻画动物、人形,对着这些图像击打,原始人认为可以帮助他们在狩猎中获得食物,在征战中取得胜利。现在追星的粉丝们,每人都收藏了大量的明星图像,潜意识中即认为自己已经和仰慕的明星在一起了。图像在人类的文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拥有图像时,潜意识中,我们就认为自己已经了拥有图像中的人或物。在照相机问世之前,人们借助绘画作品,在精神上与大自然、美好的物件及重要的人建立起联系。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风景画、静物画和肖像画的存在。拥有图像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随着照相机和印刷技术的发展,拥有图像的成本逐步降低。进入数字媒体时代,通过智能手机获得图像更是易如反掌。智能手机中越来越强大的照相功能还让使用者成为图像的创造者。因此,图像的价值也急剧下降了。
2 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照相功能而轻视或放弃观察
现在进入高校的艺术类学生就成长于上面描述的数字媒介环境中。经过调研发现,学生最早获得智能手机的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最晚的是在高中初期。
智能手机自然而然的成为学生接触图像的渠道。智能手机强大的照相功能成为学生们获取图像、编辑、修改图像的便捷工具。这种快速轻松的方式,使得学生们不必那么认真地观察事物。在学习造型基础时明显表现出没有持续观察的耐心,他们常常只是粗略地看过,便按照头脑中的印象描绘事物。然而,大脑对于细节的记忆是极为有限的,由此导致学生在描绘时常常是基于对物体的既有认识和概念,而不是依据观察所得。还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学习绘画技能的过程中,先使用手机拍照,然后依靠手机图像进行描绘,而放弃自己的观察。
3 造型基础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尝试
在所有艺术设计类学生的造型能力训练中,培养观察能力是核心任务之一。这种观察能力不同于未经训练的日常观看,它更具有选择性、具体化和分析性等特征。
本文所说的造型能力,仅指能够将观察所见描绘下来的能力,并在画面中呈现出正确的物体形态和色彩。这类造型基础教学的方法与思路,是通过大量的素描色彩写生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时间证明这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然而这种训练方式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无法为学生安排大量的基础课时间。二是由于学生们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大部分学生没有耐心和能力完成相对长一些的写生作业。甚至一幅8课时的作业,学生在后期已经呈现出兴趣不足和耐心不够的状态。
针对这样的学生状况,教师需要找到一些相对有趣和快速的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耐心。因此,我们分解改造了一些传统教学方法,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
3.1 在临摹中训练观察力
利用各种分解步骤,临摹范本进行训练。临摹始终是初期学习的重要途径。目前无论是素描还是色彩,都有大量的临摹范本可以买到,其中很多都附有分解步骤。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范画在构图布局方面的特点,其次是每个步骤都绘制了哪些部分,细心体会每一步的作用。教师始终强调按照步骤分解图进行绘制,避免让学生直接参照完成图进行绘制,因为那样就无法学习体会到真正的绘制方法,而当学生面对实物写生时往往依旧无法把握整体画面。
素描阶段的临摹,还可以先用一些大师作品来指导学生进行线条方面的学习。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美术基础薄弱,比较适合选用以线为主的范画,如,德加、马蒂斯、梵高等大师的作品。这类作品线条清晰,强调轮廓,注重疏密变化,可以使学生体会大师表现事物的方法,且比较容易形成较完整的画面,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在临摹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根线条的长短,注意线条之间衔接,尽量精确地再现大师的用笔。在完成了这样的临摹之后,可以安排学生按照同样用线条描绘的方式,描绘一个类似的实物形象,加强学生对线条的体会,完成一幅有“大师感”的作品。
3.2 以拼贴方式培养把握全局的能力
在色彩方面,除了按照分步骤临摹的方式以外,还可以尝试用一种转换的方式进行临摹,即“拼贴法”。选择若干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作为范本,是比较适合的,因为塞尚、梵高、高更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色块分明、造型概括、布局构图形式感强的特征。
让学生依据选定的范本收集各种彩色纸。这些彩色纸都要与范画中的相应色彩进行比较,比对范画制作出相应色块进行拼贴。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各种色彩间相互观察比较,体会色彩多種多样的变化。拼贴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对色块进行相应的规划和概括,由此可以使学生对大师作品中的布局结构有所理解和认识,向大师学习安排画面的方法。
3.3 在写生中训练整体观察能力
临摹毕竟是直接从二维画面描摹到二维画面的过程,相对来说是较为容易的。写生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将三维空间中的物象移置于二维画面中,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整体观察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但这正是学生们最难以学会的。学生会被单个物体的形态及明暗变化所吸引,常常是一个物体画完再画另一个物体,容易导致位置比例关系失调,明暗色调关系混乱无序。在这类情景下,教师需要反复强调、讲解整体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要求学生将多个物体视为“一个物体”,要注意观察这“一个物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为此,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分解动作”式训练,如要求学生只勾画物体的外轮廓,然后省略描绘物体轮廓以内的变化,只描绘物体轮廓以外的“负形”部分。这样可以迫使学生关注画面的整体效果,而非仅仅是主要物体部分,让学生体会到“负形”部分的重要价值。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加强对整体画面的关注度,而且还可增强对构图布局的理解,明白背景的形状与结构对主体的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
绘制“负形”的训练同样也可以运用于色彩写生课程中。面对一组静物时,学生们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主要物体的形状与色彩上,却忽视物体之间的部分。而作为主要物体以外的负形部分,常常在画面中占据着很大面积,是决定画面整体色调的关键因素。负形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多关注物体之间形状,反而更容易培养学生对物体间相互的比例差别的观察能力。
学生常常会被许多细小的变化吸引,并竭尽全力描摹下来,导致画面丧失秩序感,色调层次混乱、灰暗。这种现象在素描和色彩练习中都会出现。教会学生运用“眯眼法”去观察是一个传统而有效的方法,运用眯眼法去观察会略去很多琐碎的细节,使观察变得更具选择性,增加整体感。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的一部分训练方法。在造型基础训练中,关于培养观察方法的知识点讲解起来相当简单,这部分内容在各类教材中用不多的篇幅就可陈述清楚。然而,要想真正使学生掌握这些观察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自如,达到“肌肉记忆”的状态,却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对于玩着智能手机长大的学生,就变得更加漫长和不易。需要教师不断地将传统教学方法加以分解和重构,改造成适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戴行钺,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E.H.贡布里希·伯格.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杨成凯,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
[3] (英)伊恩·辛普森.柯林斯色彩绘画完全教程[M].马婧雯,陈红岩,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