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摘要:德奥艺术歌曲(lied)在19世纪随着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创作达到鼎峰,逐渐形成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并延唱至今,成为声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体,艺术歌曲在表现力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从题材的选择、歌词的内涵、旋律与音韵的结合及其伴奏织体的丰富,留存下来的大量经典作品仍在舞台上焕发着生机与魅力。
关键词: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特色;表现手法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艺术歌曲以其文学性、抒情性、歌唱性体现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的美学追求,有大量经典作品流传至今,并在舞台上散发着其深厚的魅力,成为声乐演唱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学习过程当中更深入的了解这一音乐体裁,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提升艺术表现力成为我们应当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德奥艺术歌曲起源,最早可追溯到8世纪后半叶的德国抒情歌曲。15、16世纪由于城市的商业化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形式的看法也发生了革新,复调利德随之产生并获得了充足发展。到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艺术歌曲出现单声部的歌曲与器乐伴奏声部相结合的形态,使用的伴奏乐器从最初的琉特琴逐渐向古钢琴等键盘乐器发展,采用了‘通奏低音的记谱方式。随着作曲家们的不断创作,这一音乐体裁逐步走向成熟:莫扎特的《紫罗兰》、《傍晚绮思》、贝多芬的《致远方的爱人》等。从舒伯特开始,德奥艺术歌曲进入全盛时期,拥有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使得这一音乐体裁成为声乐作品中重要的部分。
二、代表作曲家及作品风格分析
(一)舒伯特及其《鳟鱼》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旋律美妙,诗歌与音乐相互交融,具有清爽纯朴的韵味,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性。代表作品如:《鳟鱼》、《野玫瑰》、《菩提树》、《听、听,云雀》、《魔王》、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后人整理而成的《天鹅之歌》等。
《鳟鱼》是舒伯特于1817年所创的艺术歌曲,歌词为德里希·舒巴特在狱中所写的小诗,全曲分为三个乐段,将诗歌当中情感的变化赋予每一个段落之中:第一部分鳟鱼在小河当中愉快的嬉戏,呈现出一种欢快轻松的氛围;第二部分渔夫的出现使鳟鱼处在了危险的境地当中,而旋律结构与第一部分相同则说明此时鳟鱼并未发觉到这一点;第三部分讲述渔夫把河水搅浑并如愿把鳟鱼钓上岸,作者感到愤怒却又无能为力的复杂心情。
(二)舒曼及其《献词》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1810-1856)是德国的钢琴家、作曲家、也是一位颇具文学修养的乐评家。他一生共写有300多首艺术歌曲,其主要特征为:精心挑选的诗歌作为歌词,使用凝练而精准的手法表现其理解内容,乐句有较多变化使得布局不甚规则,通过细微的变化来衬托意境或表述情感。钢琴通过前、后奏和进行中的旋律将所唱之词其中的情感与思绪呈现于听众,形成一种综合的诗意。代表作品如:《核桃树》、《月夜》、《桃金娘》、《两个禁卫兵》、《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等。
《献词》采用单三部曲式结构,呈现段首句为平和的叙述,从第二句开始,动机便在不断的模进中呈现出逐步高涨的情绪。整首歌曲使用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充满了热情、青春式的勇敢,真挚、温柔的理想在这首歌曲中一览无遗,浪漫主义的意蕴、表现力和音乐家杰出的创作能力完美地融为一体。
(三)勃拉姆斯及其《徒然的小夜曲》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在其创作生涯中共写作了200余首艺术歌曲,在音乐形式上常使用分节歌,可以看出是受舒伯特的影响,其钢琴伴奏的刻画性不强,侧重表示内心感受,此中大多为伤感、低落、忧伤的情绪,如:《爱的忠诚》、《荒野的寂寞》、《我的呻吟更低沉》、《徒然的小夜曲》、声乐套曲《四首严肃的歌》等。
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最具特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很难用具体的言辞来确切的形容。他既有深沉、庄严乃至令人感到庞杂凝重的作品;又有极其轻松诙谐、亲切可人的作品。这与他广泛地吸收各种音乐要素(古典音乐、民间歌谣等)而后加以严谨理性的再创造后融为其特有的风格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我们应当熟悉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把握演唱时的要领,从而更好地展现作品,使其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也正是需要我们不断探寻的方向。
三、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这三位作曲家在艺术歌曲方面的创作可谓一脉相承,既有共同点又各有所侧重。舒伯特确立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的特征,使得诗歌、旋律、伴奏三者相辅相成,彼此映衬。而舒曼则将其地位进一步加强,不论是从歌词的文学性或是伴奏的音乐性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勃拉姆斯则在继承前人艺术创作特征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将艺术歌曲的特征融合:在布局上更为严谨,在想法上更为深刻;并在创作之中大量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于润洋主编,2001.
[2]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钱亦平,王丹丹著,2003.
[3]杨倩.德奥艺术歌曲发展轨迹探究[M].南京艺术学院,2006.
[4]袁焱萍.国人笔下的德奥艺术歌曲——以中国知网为例.大舞台,2011(7):81-83.
[5]郭琳琳:关于“德奥艺术歌曲”概念形成的三点讨论;《歌海》2015(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