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尝试通过戏曲、诗词、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物质根基:非遗校园传承
1.让戏曲走进校园,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其中,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既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认知、审美、创造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让戏曲走进校园,邀请省剧院的叔叔阿姨来学校演出,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使师生浸染其中,聚合成了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制作戏曲文化墙,一面呈现校园戏曲小明星戏照和戏曲活动掠影,另一面呈现动漫戏曲人物。为孩子们喜欢戏曲营造了浓厚的艺术环境。
2.让戏曲走进课堂,创建学生自主体验新空间。
创编教材,汇编戏曲教材资源,将戏曲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将戏曲与学校社团活动紧密结合,是非遗校园传承构建核心素养中“自主体验”精神的有益探索。
汇编戏曲教材是“戲曲进课堂”的第一步。学校组织力量广泛搜集、整理古今戏曲知识,编写《地方戏曲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制作配套教学光盘,收录名家名曲,为学生了解并传承戏曲文化打开了方便之门。教材内容涵盖京剧、越剧、豫剧、花鼓戏等,按戏曲起源与发展、戏曲名剧名家、名曲欣赏学唱、戏曲实践活动等进行编排,图文结合,丰富了学生感知。通过艺术再现和创作,巩固和内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观。
学生社团活动深度与戏曲融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成立“小草芽”戏曲艺术团,聘请戏曲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运用自己深厚的艺术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这样的戏曲教育,别具一格,扎实有效,形成了我们多元并举、共同发力、难得一见的戏曲课堂,对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让戏曲走进孩子心中,丰富学生民族情感。
学校举办“中国梦,戏曲情”校园文化戏曲节,“戏曲歌词改编”“家庭戏曲秀”“公共大戏台”,戏曲小明星的才艺尽情绽放。孩子们在戏曲活动中享受着创造的乐趣和自我展示的自信,通过感悟鉴赏、创意表达,拓展美、升华美,丰富了孩子们的人文积淀和民族情感。
戏曲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情趣,又感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了孩子们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铸就灵魂。
二、文化基因:经典诗词诵读
1.清晨“国学启蒙”,传承“孝亲爱国”美德。
为了让祖国的优秀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使学生积累、运用、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有效地传承“孝亲爱国”美德,学校早读时间通过校园电视台组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有选择地将经典篇目引入校园、引进课堂:“孝”“仁”“勤”“忠”“坚”,培养学生具有学会感恩、仁者爱人、勤能补拙、精忠报国、坚不可摧的品质。“诵读—理解—引导”式教育,让学生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语言的同时,净化心灵、平和心境、内化行为。
2.夕会“诗词诵读”,厚实文化底蕴。
参照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必背古诗词篇目,学校为学生制定各年级学生每学期的经典诵读内容,每天的夕会课时间,组织诵读经典古诗词。为营造诵读诗词氛围,组织学生开展“斗诗”大会、诗配画、用舞台戏演绎古诗文故事等,激发学生认识自然、感悟生活的欲望,提高审美情趣,在感受祖国语言词汇美、对仗美、韵律美、意境美的同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3.“诗情画意”读书节,奠基诗美人生。
学校开展“诗情画意”读书节活动,营造诗意的育人氛围,打造诗意的校园文化来熏陶学生,让学生从小学会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从而形成诗意心境和诗意态度。在读书节上,孩子们穿汉服当司令官领诗、评诗、斗诗,让校园里弥漫阵阵书香,让书香伴随童年一路前行。“经典回响”中华名篇千人诵,千名学生齐声诵读《沁园春·雪》等经典诗文,清脆高亢的诵读声响彻校园,师生们在朗朗书声中神游了书卷世界里的一幕幕场景、一幅幅画卷,拥抱了中国诗词的千里江山、无限风光。
三、实践践行:书法回归课堂
1.书法教学与中国文化精神相融合。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现代画家、教育家丰子恺强调,“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书法教育让学生感悟到中国书法艺术历史的源远流长,感悟到美好和谐的内涵。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写春联送祝福”活动,“小小书法家”们个个凝神聚气,泼墨挥毫。让学生走出学校,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也更好地传承了中华民族民俗文化。
2.书法教学与校园文化氛围相辉映。
书法教育不是一支笔、一摞纸、一本字帖就能练就的,而是涉及多个层面,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学校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创建适宜的书法文化环境。校园虽小,但经过精心布局,显得既和谐又雅致。一块块绿茵茵的草坪,一张张独具匠心的书法作品,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水墨画作……校园环境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可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学校还准备规划书法专用教室、作品展览厅、书法走廊、书法艺术橱窗,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演变过程、辉煌成就及艺术价值。开展“书法名人故事大荟萃”活动,带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名人书法展,感悟历代书法名家生平故事和人品修养,激发学生不断学习书法的强烈兴趣和愿望,实现师生核心素养的共同发展。
3.书法教学与各学科课程相渗透。
书法教育与各学科教学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紧密相连、相互促进。书法教学与语文汉字相连,与音乐相通,与美术相融。学校要求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有关汉字文化的资源,展示汉字的演变,认识汉字的历史;书写一幅诗词作品需要背诵大量的诗词,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还可以将楹联文化与书法艺术相结合;音乐教学中,可利用旋律、节奏等知识,认识书法艺术的运笔、章法;美术教学中,可把中国画讲究的空间布白、统一协调等原理运用到书法结构章法当中,把墨色的浓淡、线条的粗细运用到书法运笔之中,相辅相成,乐趣横生。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曙光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