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2018-06-05 10:18杜盼郭则兰
卷宗 2018年8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杜盼?郭则兰

摘 要:文章在阐述互联网+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从服务主体、服务资源、服务技术、服务对象和服务保障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 策略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文化服务的主体,有着履行社会教育职能、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传播文化信息、消除数字鸿沟等重要义务,在发展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需充分把握好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将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进而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用户理念、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消费成本,最终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1 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1 互联网+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1],是互联网在知识社会创新2.0下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打破各行各业单打独斗的互联网思维实践成果。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将互联网与传统的各行各业进行跨界融合,从而使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2]。

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则是为保障公众文化信息权利,向公众提供均等化、平等化、标准化的文化资源,从而实现图书馆职能和意义的各种图书馆信息服务集合[3]。侧重于研究如何整合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运行提供保障,进而满足其服务对象的文化信息需求。

1.3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3.1 优化配置信息资源,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的泛在性和智能化等提出更高要求。而当下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产品,在种类和数量上不够丰富;在服务方式上单打独斗;在服务覆盖上存在城乡地区差异。因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通借助现代科技构建新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用户与资源、用户与用户、资源和资源之间互连的信息服务平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进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

1.3.2 扩大影响力,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公共图书馆应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树立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和公共图书馆服务相结合,通过跨界融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拓宽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提供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实现公共图书馆之间的用户信息、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推进。

2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

2.1总体思路

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六个层面构成。服务主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挖掘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并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行为设计其需要的信息产品,最后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提供给服务对象,满足其信息需求。

2.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

2.2.1 公共图书馆服务主体层

公共图书馆服务主体层是基础层,也是核心。主要由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各级各类机构和人员组成。服务主体层需: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主导”是指政府有责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不意味着政府需要直接提供公共文化产品[4]。政府应该在宏观政策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等领域技术和工具的发展;在体系构建中坚持正确导向,确立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针。二,通过跨界融合拓宽自己的服务方式,由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向主动、推送的服务方式发展,充分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促进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反馈的整体融合[5]。

2.2.2 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层

公共图书馆数据资源层是主要生产要素,如何有效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使用价值是主要任务。服务资源层包括:馆藏的异构信息资源,如公共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相融合的跨学科、跨领域和跨系统的交叉数据;书商、数据分析服务商以及搜索引擎等提供给公众的各类数据资源;向用户发布的数据资源以及用户的数据资源。服务资源层的构建需:一,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等技术为服务体系提出数据依据、收集数据资源。二,整合数据资源。将原来分散的跨领域、跨部门的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全部纳入服务体系中,打通数据间的关联壁垒,實现数据资源共享,支持PC机和多种终端查询。三,保存数据资源。通过云存储等手段进行学科分类保存。

2.2.3 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层

服务对象层的构建需:一,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树立“用户至上,需求驱动”的服务理念。从服务资源的收集、服务方式的采用都以用户需求作为导向。二,注重用户参与。借助微信、微博等在服务人员和用户之间构筑起信息交互的桥梁,使更多用户参与进来,准备把握用户需求、偏好,提高用户满意度。

2.2.4 公共图书馆服务技术层

技术支持包括:一,大数据技术,可提高公共图书馆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使服务更加个性化、自主化、网络化和智能化[6]。二,云计算,既可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还可使用户获得更加精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三,物联网技术,开展社区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服务,以更少的人力物力拓展图书馆业务范围,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四,移动互联网技术,既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使用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又提高移动终端的服务交互性和智能化。

2.2.5 公共图书馆服务应用层

服务应用层包括:一,个性化服务,如:个性化的网页定制服务、针对性信息推送服务等。二,云服务,将系统内的各个成员单位的数据资源、技术以及专家集成起来,既降低服务的费用,又方便用户利用一站式平台进行数据资源的获取。三,以用户为中心的O2O服务,通过线上信息服务的准确推荐,以在线直播、3D展现等形式吸引用户使用公共图书馆数据资源。

2.2.6 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层

首先,积极培养和引进在互联网+背景下与其他行业部门能够深度融合的业务人才,并建立相应的互联网+人才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其次,还需要积极制定与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健康运行的相关标准。最后,加强公共图书馆法律和法规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加快制定网络环境下个人隐私的保护和网络安全服务资源等法规,以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正常发展。

3 结语

互联网+时代,运用新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变革,推动产业大融合是大势所趋。公共图书馆正处于互联网时代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必须积极面对新环境、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把握互联网+“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创新驱动、重塑结构”的特征,从服务主体、服务资源、服务对象、等六个方面重新构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使其重新成为社会数据信息的中心,通过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社会公众获得标准化的、平等的资源,进而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扬.所有的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EO/OL].[2017-12-2].

[2]互联网+[EO/OL].[2017-12-2].

[3]巫志南,冯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3:34-41.

[4]祁述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研究的七个重点问题[EB/OL].[2017-12-2]..

[5]贾西兰,李书宁,吴英梅.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J].图书与情报,2016,01:44-48.

[6]樊月龙.大数据关键技术[EB/OL].[2017-12-2]..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