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借他山之石”
——布索尼改编巴赫的《恰空》浅析

2018-06-05 03:04
关键词:巴赫小提琴索尼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一、关于布索尼-巴赫《恰空》舞曲的背景

1.关于恰空

“chaconne”这个词的词源已经遗失在古老的历史中。有各种权威学者将“Chaconne”这个词归类于不同的来源,从十七世纪的西班牙“Chacon”,到西班牙“Chica”(快步舞)舞曲,或者是意大利的“chico”,甚至是法国的“chanson”等等。但是不论它的名字是什么,一般认为它的音乐风格包含了两种类型:一是有种活跃兴奋甚至有点喧闹的墨西哥舞曲,最终还从西班牙流传至意大利,最终流传到法国。二可能是出现于西班牙统治时期墨西哥的一种送葬者之舞,被命名为“西班牙恰空”。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对“恰空”的解释为:恰空,Chaconne,法语、西班牙语为chacona,意大利语为eiaecona,来源于恰空舞蹈,是巴洛克时期的一种三拍子的舞曲,一种被称为“舞歌”(dance—song)的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拉丁美洲,大约在16世纪末由墨西哥传入西班牙,17世纪流行于整个西班牙。与此同时,恰空与五弦吉他一并传入意大利,这时的恰空,已经有了一定的和声进行,成为舞蹈的伴奏,习惯上用变奏套曲的形式写成,或根据一个固定低音(ground bass)发展而成,或根据一个程式化的和声I-V-VI-V进行,通过几次短的反复,然后在各个反复中进行变奏而成。

2.布索尼与其巴赫《恰空》改编曲

(1)布索尼及其改编曲

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费鲁乔·米凯朗琪罗·本韦努托·布索尼(Ferruccio Dante Miehelangiolo Benvento Busoni,1866—1924)是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家,也是建立新古典主义者的先驱人物。他修订,归纳巴赫的作品,并且改编巴赫、李斯特等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把它们重新推进到一个新高度,同时他又有自己的音乐理论和个性。

布索尼由于他在青年时期所创作的改编曲,而被世人所熟悉。“是继李斯特后最伟大的钢琴改编曲作家”。布索尼十分敬仰巴赫,尊称其为现代钢琴演奏艺术典范,巴赫对其影响也能在其艺术生涯中显现。在早期的音乐教育中,布索尼的父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布索尼对巴赫的热情也源于幼年时期父亲的影响。在他的父亲看来,巴赫清晰的旋律起伏以及巴赫本人的教育意义,特别适合用于启蒙儿童。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布索尼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习惯,他头脑清晰,逻辑严谨,创作上有着完善的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力,特别在旋律写作上,经常巧妙地结合一些民歌和圣歌的旋律来创作,在旋律写作上更加多样化。他曾在《音乐美学新构想》中写道:“假设没有时间的无所不在,绝对的现代是不存在的,而古老的传统则是永存的。”他有一句口头禅:“总是重新开始”(Toujours recommences),这句口头禅成为他日后创作的追求和准则,表达他不断求新的愿望。

他对巴赫作品的改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rrangement”、“transcription”和“free transcription”3:其中,”arrangement”和”free transcription”都是借用了巴赫原作中的材料和素材,同时结合布索尼自己的新乐思所创作的作品,而”transcription”则是直接将巴赫的作品完整地“移植”到另一种乐器上。其中,“移植”类改编曲按其移植乐器的种类,可分为管风琴音响类和小提琴音响类。恰空就是属于完整地把巴赫小提琴作品“移植”到钢琴上的作品。

1891年~1892年间,布索尼在波士顿改编了巴赫的恰空。他把这首作品献给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达尔贝特。

二、创作风格特点

由于小提琴和钢琴表现力的差异,可以发现,在小提琴作品移植到钢琴上时,当小提琴的旋律娓娓而唱时,钢琴却可以运用和弦和多个声部烘托出庞大的声响。如果我们这样看待巴赫和布索尼,那么,他们也许只是有个相似的轮廓而已。

在这首作品中,除了曲式结构、调性和声几乎没有改变之外,布索尼用了许多独特的手法去处理其中的音乐素材。他大大增加了乐谱所承载的信息,在改编谱中加入了多种多样的音乐术语以及演奏法标记,包括速度、情感、触键、力度、踏板等方面的内容,这为作品的音乐表现注入了更多显而易见的变化,带来了更加细腻的、渐变的、甚至夸张的、大胆的音乐表现力,这很显然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表现手法,有些后来也成为20世纪音乐的特点。这也可以说是布索尼自身对于巴赫作品音乐情感的解读。

1.保持原作的体裁形式

恰空属于变奏曲体裁,所以它的格式通常很规整。布索尼改编的巴赫,其结构与原作基本上保持一致,乐曲由一个八小节的主题及根据主题不断发展三十七次变奏组成,共262小节。根据调性布局,我们可以把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题与前20个变奏,d小调。第二部分是变奏21到变奏30,D大调。第三部分是变奏31到变奏37,d小调。乐曲通过同主音大小调转调,求得色彩上的明暗对比。

而巴赫原曲中在小提琴的乐谱上,我们可以发现整首乐曲由8小节的主题、30个变奏及主题的再现组成,全曲257个小节。前面我们已经根据调式的变化把它分为了三个部分:

从上面分析所得,可以看出钢琴版本比小提琴版本多了5个小节,布索尼在部分变奏左了扩充和添加。

2.增加和声的衬托及声部的数量

布索尼在改编巴赫的作品时,似乎没有打算完全遵守原作中的巴赫风格,他把小提琴版恰空的主题加工得入木三分,而且还把和声部分的衬托做得更加复杂,增加空间感和和声上的对比,从布索尼对于恰空主题的“强化”和对和声“密集”的处理,就可以看出来。他不仅填充着空间,而且还在拓展空间。

以 八度的形式强调旋律。

例如,第6变奏,巴赫原版只是单音旋律,而布索尼改编后,变成了双手同时奏出旋律,而且增加了高低声部的对比,使声部的层次在一定程度上饱满了,从纵向拓宽了声音的立体感,避免了因为单薄的单音演奏在钢琴上演奏所带来的单调感。

例3a:巴赫原谱 48—51小节 变奏6

例3b:布索尼改编版 49—52小节 变奏6

3.使小提琴技法钢琴化

在改编版本中,布索尼把小提琴的演奏技法用钢琴模拟出来,追求与原作的相同的效果和情感,而且更具有钢琴声交响化的声音。比如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连续快速小连弓,在钢琴上改成双手断奏演奏迅速交替完成。除了模仿小提琴的奏法外,在音响和效果上,不仅与小提琴快速小连弓相似,而且比之更具有穿透力和共鸣感。

例5a:巴赫原谱 88—89小节

例5b:布索尼改编版 94—95小节

因为钢 琴自身的限制,小提琴有许多的奏法在钢琴上是很难表现出来了。例如拨奏、滑奏、柔弦、跳弓等,甚至一个长音,都没有办法在钢琴上面表现出来。但是布索尼就用了很巧妙的方法,把小提琴的效果用钢琴展现出来。

例5c:巴赫原版 第34变奏 236—239小节

例5d:布索尼改编版 第34变奏 240—244小节

结语

布索尼一生都在研究巴赫的音乐。对他来说,巴赫体现了人类创造力的最高水平,巴赫的风格影响了布索尼作曲技术中的各项技能。布索尼追随着巴赫和李斯特的脚步,以他们的改编曲创作为典范。布索尼并不拘泥于巴赫的原作,他成功地抓住了恰空的精髓,还融入了一种浪漫派的风格。他的改编曲表明,我们能够以钢琴来重新想象原作那极富激情的演奏过程,同时又不让听众觉得是对原作一板一眼的模仿。通过对这首《恰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布索尼对巴赫原作的保持,对巴赫意图的遵循。他在改编创作的时候,不仅把每个声部的线条都改编出来,而且还在现代钢琴上表现雄浑的音响效果。由于他改编此曲的时间正处于浪漫派晚期,因此他很自然地将那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带入到作品中。速度的伸缩自由,情感的夸张表达,音色的丰富变化,和声的饱满厚实等丰富的音乐语汇,都给这首恰空带来新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布索尼的这个改编曲虽然从某个角度来看有些偏离了原作风格, 但是,对于乐曲本身的庄严和辉煌,布索尼却没有作出改动,只是给原本宗教性质的黑白世界添加了绚丽夺目的色彩,让这个世界在钢琴上鲜活起来,赋予新的生命,展示了更加戏剧性的人生。布索尼的这个改编曲是一个相当优秀的钢琴独奏作品。他在这里用尽各种应有的技巧,旋律左右的装饰也是极其复杂和饱满的,用短短的十几分钟让人经历了一生的喜怒哀乐。

[1]莱茵哈德·埃尔门.布索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张蓓荔,杨智宝.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阿伦·瑞德莱著王德峰,夏巍,李宏昀译.音乐哲学[M].上海:2007:150~174

[4MarinaFabrikant.Bach-BusoniChaconne:APianoTranscriptionAna lysis[D].American:2006

[5]DentEdward.FerruccioBusoni-ABiography[M].London:OxfordU niversityPress,1794

猜你喜欢
巴赫小提琴索尼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巴赫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索尼VPL-VW878正式公布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如此小却如此广索尼FE 12-24mmf/4 G
大三元的最后一员 索尼FE 16-35mmf/2.8 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