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助推全面建成小康
——对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调查

2018-06-05 07:23
甘肃农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陇西县陇西中药材

(甘肃省陇西县委党校,甘肃 陇西 748100)

一、陇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西承兰州180km,东接天水140km,东西宽52km、南北长46km,总面积2 408km2,辖10镇7乡,215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51.9万人,现有耕地165.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3.8亩。海拔1 612~2 778m,年均气温7.7℃,降雨量445.8mm,无霜期146d,地处中纬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9.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 404元和7 629元,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之一。

分析陇西经济发展现状和阶段性特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林铎书记在陇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陇西县发展的目标定位——打造中国药都,充分发挥陇西县中医药天然优势。

二、中医药产业是陇西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同志在陇西调研时强调,发展县域经济要以产业培育为基础,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和区域首位产业。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在陇西已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有的自然气候优势,自古就有“黄芪第一出陇西”和“天下药仓”之美称。陇西县把特色优势产业——中医药作为支柱产业、首位产业,通过盘活存量、挖掘增量、做大总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抢抓在甘肃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机遇,规划建成百万吨的现代化仓储设施和产值过百亿元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黄芪、党参10万亩GAP种植基地,培育10个产值过亿元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0个产值过10亿元的中成药加工企业,研发“十大”保健产品,创建“十大”名优品牌(即“双百五十”工程),促进陇西中医药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一)走种植标准化路子

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道地”药源保障基地,一方面,规划建成了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以陇西药圃园为基地,开展新品种引进培育、提纯复壮和野生品种驯化、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试验、中药材品种选育、中药材标本制作等,先后制定了黄芪、黄芩、党参、甘草等11个道地药材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经省质监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另一方面,采取“公司建基地、协会连农户、政府抓服务”的运作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对标准化种植基地及核心育苗区每亩平均补贴350元,鼓励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19万亩,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二)走加工精深化路子

按照陇西中医药产业园区承载、龙头企业带动、先进技术支撑的发展思路,规划培育产值过百亿元的园区、5户产值过十亿元和10户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的发展目标,先后引进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国中医药集团、河北神威集团、湖南千金药业、甘肃奇正藏药等省内外大型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在中医药园区和广东一方制药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千万元以上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达到5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28家,个体加工户3 860户,年加工各类中药材饮切片30多万t,销售额近百亿元,安排就业5 500多人。

(三)走市场专业化路子

充分发挥陇西县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近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交通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和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由甘肃江能医药科技集团投资5亿元在首阳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5.3万m2的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在首阳市场的引领下,全县建成中药材专业信息服务网站13个,发展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家、运输专线30多条;中药材经营企业达到590多家,其中77家通过GSP认证,18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陇西当地营销人员达3 300多人。

(四)走仓储规模化路子

陇西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仓”,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工业、商业基础好,企业改制后,闲置企业、仓库多。陇西县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采取新建和改造的办法,一方面引导已有的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采用先进贮存技术,增强中药材贮藏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已引进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建设了投资15亿元、占地1 000亩、建筑面积30多万m2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中成药、保健品交易中心。全面建成以后,可容纳中药材、中成药、保健品仓储、销售企业和个体户上千户,年静态仓储能力50万t。

(五)走产品品牌化路子

从着力打造中医药产品知名品牌入手,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成功引进天士力药业、广州一方、中国中医药集团、康美药业、神威药业等知名品牌企业,提升了陇西中医药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培育地方品牌,先后申报注册“陇山渭水”“陇元贵宝”“中天泰科”等中药饮片、药茶、药膳等产品商标30多个,“陇西黄芪”和“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华夏药都”和“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全部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查注册,其中中天药业生产的“红芪口服液”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是全国独家准字号绿色非处方类药品。国家质检总局命名陇西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

通过走“五化”工程的路子,陇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总产量达9万多t,静态仓储能力达到80多万t,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约30万t,年交易100多万t,实现税收2.68亿元,中医药产业对全县财政和农民的收入贡献率近三分之一,中医药增加值占到了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中医药产业已真正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区域首位产业。

三、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资源欠缺管理

部分中药材品种受市场、病害等客观原因影响严重,产量差异极大。如党参因受天旱、市场加工低迷等因素影响,群众种植积极性有所降低,目前很多中药材种植基地养护、管理不到位,自生自灭现象普遍存在。对道地药材还未形成系统管理,在种植标准化、加工规范化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药材的品质和价格。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虽然陇西县明确提出打造“双百五十”工程,但大量企业仍然集中于简单的粗加工和种植等,标准化、规范化种植还没有做到全覆盖,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化工等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群已形成,但有相当一部分中医药生产企业还没有完全投入生产,十几家具有外贸进出口资质的企业没有发挥作用。以一方制药、普尔康制药、中天药业为主的中医药企业完全投入生产,如果其他企业不尽快启动,会严重制约陇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队伍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陇西县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成立了专门的中药材产业局,但与中医药专业相关的人才很少,既缺乏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和制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缺乏专门从事医药产业评估、市场运作的产业化人才。而在产业开发方面,虽然与有些中医大学等科研机构研发了一些科研产品,但仍未成规模开发、生产,利用效率太低。

(四)各项政策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产业,是当今社会的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更是朝阳产业。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启动大会暨2017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陇西县召开,是对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更是机遇,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陇西多年来虽然在标准化种植有每亩补贴200~500元的措施,但力度不够,覆盖范围不广,群众受益不多,积极性调动不高,如果加大支持,中医药产业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四、对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产业支撑,构建发展体系

要加大对药材示范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对种植典型户建档立册,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药材发展种植过程中的种子、技术、资金、销售等困难,使已成规模的药材基地不因外部因素受到损害。加大对道地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对全县范围内中药材资源开展一次资源普查,并建档管理,对道地中药材、优质品牌中药材进行保护;要抓紧制订全县中医药产业中长期规划,避免产业结构重复、产品项目雷同等现象,既要确保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更要制订大型医药企业引入规划,并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项目、人才、技术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放大的医药产业投入支撑体系。

(二)招商力度不松劲,推进集群发展

结合陇西中药材产业基础、地域特点、自然环境和市场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延伸,要依靠招商引资来增加产业投入和新品开发。在已出台的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基础上,借助国家在甘肃建设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良好机遇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要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认真谋划,有的放矢,逐一化解问题,要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和已引进中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争取国家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投入和国家扶持农业的多种专项资金,打捆使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着力构建中医药产业集群,把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三)引导企业创新,增强竞争能力

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医药产品及日化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对新产品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促进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抓好专业人才集聚工程,帮助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每年对从事中药材和中医药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鼓励县级用人单位优先选拔医药领域高端科技人才,可酌情解决住房、落户、子女上学、生活待遇等问题。此外,还应加强对县中医院、其他医院的中医科室建设,引导社会投资中医药养生、理疗,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增强陇西主导产业的行业竞争力。

(四)加大中医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目前已建立了以康美药业和扬子江药业为主的文峰、首阳两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具备了交易市场,仓储能力、信息服务等功能。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传统松散粗放、集贸市场式的中药材经营,亟需转型为标准化、科学化、智能化、国际化的中药材产业链经营,长期困扰现代中药发展的标准不明、监管不严、质量困扰等源头问题,要从根上得以解决。由于中药材缺乏一个可衡量的科学量化标准,因此现阶段仍处于农产品流通的现货交易阶段,营销模式落后,导致中药材贸易出现交易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缺乏透明度、交易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要实现中药材流通各环节的质量可控,尽快建立健全包括种植追溯、收割追溯、仓储追溯、运输追溯、交易追溯在内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交易全程透明,最终达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目的。当前,陇西应抢抓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在全国中药材主产区和重要集散地认定“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的有利机遇,力争通过努力,认定成为国家级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既可充分发挥陇西“南药北贮”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地理优势,发挥“药到陇西最全,贮在陇西最安”的效应,同时便于推行质量追溯体系,为大型药企集中定点采购,实现品牌营销奠定扎实基础,提供有利条件。

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把既定的规划认认真真落实到具体的目标之中,大力实施“双百五十”工程,中医药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

猜你喜欢
陇西县陇西中药材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甘肃陇西液氢生产及碳减排示范基地项目开工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策略——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陇西县节水灌溉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2017年7月26—27日陇西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