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东 赵彩霞
图书出版是从选题发现与设计、内容编辑到上市发行的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本文以河北大学出版社《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一书的出版过程为例,完整追踪一本书从无到有的生命历程,以期获得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出版经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图书选题的产生往往以编辑的兴趣为起点,而后经过不断深耕细作而成。《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就是这么产生的一个选题。顾随(1897—1960)系中国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文化学术研究专家。顾随先后在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及河北大学诸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很多弟子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叶嘉莹、周汝昌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叶嘉莹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笔者酷爱古典诗词,曾于2014年在北京书市偶见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一书,半朵荷花掩映在淡淡封面中,不争不抢地躺在那里,荷的淡雅与诗词的神韵得到完美结合,一如叶嘉莹这位“穿裙子的士”。从彼时起,出版一本叶嘉莹的著作便成为笔者心中愿景。只是,叶嘉莹已著有《荷花五讲》《迦陵谈词》《叶嘉莹说中晚唐诗》《迦陵诗词稿》等众多诗词类图书,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从各个侧面被挖掘,再从诗词入手很难出新。一时间,图书选题创新成为最大难点。
“冥冥之中,就像安排好的一样。”(叶嘉莹语)“201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27日在河北大学召开,叶嘉莹与会并发表了题为《七十五年师生情》的演讲:“我之所以不顾我自己这么衰老来到河北大学,是因为我觉得我跟河北大学有一份渊源,因为我的老师顾随先生曾经在河北大学教书。”同时,2017年恰逢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传法弟子的叶嘉莹又获邀参加河北大学“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共忆先人,追怀恩师。持续关注叶嘉莹及其作品的笔者,终于发现了一个绝佳的选题角度—师生情。
叶嘉莹将西方文学理论引入中国词学的研究,体系谨严,成果丰硕,这与老师顾随先生的教诲与期许密不可分。叶嘉莹曾说,如果她在古典诗词之研读与教学方面还算稍有成绩的话,最该感激的有两位长辈,其中担任诗词曲诸科之讲授的老师顾随先生,开拓和提高了她对诗词之评赏与分析的眼光和境界。从大陆到台湾再到加拿大,叶嘉莹历经七十余年的漂泊辗转,一直将顾随先生的笔记带在身边。在她看来,书籍、衣服都是不重要的,丢了还可以再买回来,但老师的笔记是天地之间非常宝贵的,丢了便再也没有了。
纵观叶嘉莹已有著作,其与恩师顾随之间的师生情谊,多散见于叶嘉莹的不同著作中。如何完整展现前辈学人的为师之德、为学之恒、学脉传承以及前辈学人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与为学典范,成为我们重点考虑的选题方向,师生情就此成为我们的立意之本。经过反复思考,我们最终厘清了内容线索,将全书分为求学时代、感念师恩、薪火相传和解读赏析四个部分,由叶嘉莹以第一人称叙事,通过回忆老师顾随对自己的教导和影响,突显出叶嘉莹对顾随先生学识与志意的承袭与发扬。选题名称最终定为《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立意简洁、明了,并通过“老师”“先生”等题中关键词体现叶嘉莹对恩师的怀念与追思。
作者是图书内容的生产者,编辑的策划思想需要通过作者的作品得以实现,所以策划方案能否和作者产生共鸣决定了选题的命运,这共鸣就是蕴含在选题之中的“情”。《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很快通过社里的选题论证,等待接受作者的大考。
2017年2月13日,我们登门拜谒叶嘉莹先生。叶嘉莹用自己对师生情谊的理解肯定了这个选题的重要意义,也表达了她对恩师顾随先生的追思。充分的前期研读与市场研究使编辑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在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这样一个选题既弥补了叶嘉莹这位传法弟子的怅憾,也顺理成章被确定为河北大学“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的献礼之书。
图书出版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要求编辑人员具有强烈的服务作者和读者的意识,从联络作者、选题策划,到产品设计,再到拓展营销渠道,都要求编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的文字内容约十万字,可以说是一本小书。为了使图书显得更加厚实,书中选取了顾随和叶嘉莹为学与交流的有代表性的图片49幅,如叶嘉莹听课的笔记,顾随致台静农的信函、信封,顾随与学生的合影,顾随与同事在书房的合影等,这些图片呈现出的年代感和温度,使内容显得更加充实,也让这份历经岁月的师生情谊有血有肉。
根据书稿的长度,本着庄重、典雅、文艺的格调,也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我们选定了图书的开本为32开,并将图书版式的舒朗程度和图书的厚重程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封面设计以富有年代感的青灰色为底,上附顾随先生的肖像图片一张,其他地方均不作任何装饰,只对书名进行了烫黑工艺处理,旨在给读者留下简洁、干净却不失格调之感;另外,由于“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会期定在2017年5月12日,图书出版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仅用了20天时间就完成了书稿的审校工作与印前手续,如期将书稿交付印厂。图书带着油墨味儿,保质保量地摆在了“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与会专家学者的面前,得到了高度评价与赞扬。
作为图书出版的最后一个环节,图书发行对拓展社会影响及实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一书的策划过程中,笔者始终没有放弃对市场环节的考量。经过与发行部门的多次协调与沟通,我们拟定了“注重纸媒宣传,地面店全面辐射,网络销售重点推广”的销售策略。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上市之际,恰逢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廊坊召开。《中华读书报》约请出版界24位名编辑为读者推荐24种好书,笔者作为策划编辑为读者推荐的《我的老师顾随先生》榜上有名。随后,该书先后登上《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推荐榜、《南方教育时报》好书鲜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精挑细选十本书、《北京晨报》品书斋专题、《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光明日报》光明书榜与《新闻出版报》2017年6月畅书榜。《新闻出版报》《教育导报》《中华读书报》先后刊发书评,《光明日报》还刊发了该书的编辑手记。纸媒的宣传有效促进了《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的网上销售。继上市首月进入当当网新书传记类排行榜前二十名后,该书首印很快告罄。
总结《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一书的出版过程,笔者认为,只要图书策划者用心研读图书选题与市场,形成自己独有的选题策划,图书市场一定会给出积极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