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出版硕士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2018-06-05 03:08任文京
现代出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业界学科知识硕士

◎ 任文京

高等院校出版硕士招生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总结7年来培养专硕人才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出版专硕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走出困境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高校教师更新观念和教学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两种意见之争

在2015年12月北京召开的全国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上,委员们就高等院校出版人才培养问题存在不同意见,争论的焦点是,出版人才是否需要有学科背景,或者说是否需要具备出版以外的学科专业知识。一种观点认为,高等院校这些年来培养了大量的出版专业人才,成就有目共睹,出版业界是欢迎的,高校出版专业的教师不能抹杀自己的成绩;另一种观点认为,出版专业人才应该有学科背景要求,出版虽然也属于一个学科,但从深层次学理方面来看,出版学科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比如文史哲政经法,数理化生农医,离开这些具体的学科,出版很难单独存在。争论没有结果,但在国家层面的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上出现的两种相左意见,却给与会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国家关于出版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这样的:“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出版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出版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应该说,这个目标是科学合理的,但又是很高的。其中说“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对于大学毕业就成为出版硕士的学生来说,尚有一定的难度。培养方案建议全日制学制为二年,在校学习不少于一年。在校学习期间,要开设政治、外语课,还要开设出版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一共20多门课程,唯独没有涉及其他学科的课程,那么,其他的“多学科专业知识”什么时间去补,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去补?实际上,出版专硕的学生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在今天的高校教学规划中还是一个空白,这个空白补不上,成为“应用型”人才就缺乏内蕴的支撑,所谓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这些年,笔者在出版教学实践中,多次强调学生要在学好出版专业课的同时,把大学期间掌握的学科知识巩固并不断深化,因为这对将来做好出版至关重要。没有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出版就深入不下去,总是浮在表面,难以做大做强。

出版专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缺的是什么?现在到业界工作最大的短板是什么?经过调查,反馈回来的意见基本一致,他们感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出版专业以外的学科知识积累不够深厚,导致对书稿(尤其是学术类)的认识程度非常肤浅,审读书稿只能看错别字,如果专业跨度大,甚至连错别字也看不出来。他们认为,现在最需要补的是其他学科专业知识,只是笼统地懂出版流程,懂编校要求,根本不足以撑起一个编辑所需要的知识量。这是学生毕业后进入编辑角色面对策划选题和加工书稿的最真切的感受,也是目前高校出版教学亟须突破的瓶颈。出版的核心是策划选题和加工书稿,而这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出版人才就会缺乏后劲。出版社如此,期刊社也是如此,甚至有些学术期刊的专业性更强,即使大众期刊,文化内蕴和文化品位对学科知识的要求也非常高。一句话,出版硕士如果只局限于出版专业知识,是做不好出版工作的。

三个问题

在充分肯定几年来出版专硕教学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出版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不是否定出版硕士教育,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出版硕士教育,提升其内在品质。

第一,学位论文已经变成了学术论文。这是一个导向性的问题。国家制定的出版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出版实践进行选题,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出版设计等,内容要有现实性、应用性,体现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看出,学位论文要求紧密结合出版实践,并不过分强调学术性,因为出版硕士论文不等同于学术硕士的论文。可是现在出版专硕的学位论文,基本上变成了学术论文,从论文选题到框架结构,都要求具备学术含量,符合学术规范。这一变化导致了教学观念、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心态、学习目标都发生了变化。从知网上检索出版专硕毕业论文就会看出,大部分论文是按照学术硕士毕业论文要求写的,出版专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调研报告、选题策划报告等学位论文所占比例非常小,与现实性、应用性严重脱节。仔细分析发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教学体制陈旧、教学观念僵化和论文评判标准失当等造成的。笔者所在高校有一年毕业论文答辩,有出版专硕学生未按学术论文标准撰写,而是根据出版实践提交了调研报告,差点被外聘答辩主席“枪毙”,原因是答辩主席以学术硕士论文标准要求出版硕士的学位论文,认为调研报告不符合学术规范。按照这种做法,出版硕士的学位论文与国家制定的方案要求就会渐行渐远。

第二,教学程式化,模式单一。出版专硕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学科背景不同,有新闻传播的,也有中文、外语、经济、历史的,甚至还有理工学科的。对于这样一个学科背景差别很大的学生群体,我们现在采取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无差别地对待。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科专业知识基本没有得到提升,而出版专业知识,对于本科阶段学出版的,大部分内容重复,对于其他学科的学生,因为此前没有系统学习过出版课程,还面临着补课的问题。一年课程下来,学生掌握的知识显得支离破碎。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编辑加工过书稿,没有策划过选题,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缺乏针对性,是空对空。有的教师没有出版实践经历,理论讲得头头是道,而对学生来说,终究是隔着一层雾。

第三,出版实践缺乏业界导师指导。方案对培养方式的要求是:“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学校导师与行业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与出版实践紧密结合。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出版实践,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的问题是,第一学年学习结束之后,大部分学生都到业界去实习,但到哪些单位实习,实习内容是什么,如何做好实习计划,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怎么办,学校导师基本心中无数。出版实践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导师指导学生出版实践变成了一句空话。现在,许多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导师配备基本都是“1+1”,即一名学生配备一位学校导师和一位业界导师,而现在业界导师发挥的作用非常小,原因一是业界导师工作忙,抽不出时间,二是导师未针对学生量身定制出版实践方案,基本上变成了挂名导师。出版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缺乏指导的出版实践,收效就会大打折扣。

三点建议

针对目前出版专硕培养的现状,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改进:

第一,其他学科知识和出版专业知识二者并重,不能偏废。学界和业界长期以来就存在争论,出版算不算学科,这个问题现在可以肯定地回答:出版是一门学科,它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理论出版学、应用出版学和出版史学,旨在探讨出版工作的规律,为出版提供理论和决策指导并前瞻未来。但是出版学科又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出版专业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要进入实践性很强的业界。对于出版硕士来讲,培养目标很明确,不是让他们进行学术研究、著书立说,而是让他们进入出版实践,成为行业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从这点上来说,出版专业知识必须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它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当然也必须承认,其他学科知识只有借助出版专业知识才能转化为出版力。2016年12月在全国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上,郝振省先生在发言中用“亦”字作比喻,强调横线下面的两竖,一个代表其他学科知识,一个代表出版专业知识,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两边的点,是说明两种知识都要不断积累深化。语言虽浅显,道理却深刻,点中了当前出版教学存在问题的“要穴”。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确定自己专业学科的重要性,明白将来做出版不是什么选题都敢策划,哪个学科的稿子都敢编辑。出版没有万金油,各学科都精通的编辑是没有的,从业多年的名编辑也只是在一两个图书门类上有所成就。在校出版硕士深化其他学科知识,可到符合自己学科方向的学院选择相关课程旁听,也可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自学。

第二,加强分类指导,注重个性化培养。可以尝试根据学生的本科专业背景和兴趣,把学生分成几个按学科类别划分的小组,如外语类、汉语言文学类、历史类等。外语类学生可以侧重外语类图书或版权贸易,汉语言文学类可以侧重古籍和文学类图书,历史类学生可以侧重历史类图书。关于这一点,聂震宁先生早在2005年就著文提倡出版专业的学生按照图书分类进入角色,提前与进入业界的选择方向实行对接,比如文学编辑、古籍编辑、外语编辑、历史编辑、科普编辑等,这是针对出版专业性质、针对个性化培养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倡议,对出版硕士教学具有启示作用。教学方式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科背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第三,强化出版实践指导。出版实践是出版硕士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以及锻炼学生的上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根据学生的选择方向,可由学生自主联系,最好由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联合推荐,到符合学生选择方向的出版单位实习,与学生在校期间确定的方向接轨。实习期间,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都要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尤其是有丰富的出版实践经验的行业导师,应该成为学生实习阶段的第一导师。实习之前,导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方案,定期检查。为了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学校(或学院)还应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由实习单位明确专人指导学生实习,确立“师徒关系”,以便更好地传帮带。学生在实习期间或结束后,要结合在校所学知识和出版实践经验,撰写学位论文。出版专硕的毕业论文要有理论指导,但主要应从出版实践中来。

[1] 杨牧之.出版论稿[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3.

[2] 聂震宁.现代出版产业人才的需求与培养[J].编辑之友,2005(5).

[3] 郝振省.出版文化理性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4] 吴培华.出版问道十五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 蔡翔,赵树旺.出版专业硕士教育:问题、症结与制度设计[J].现代出版,2013(2).

[6] 曾建辉,周霞.关于构建“就业导向”出版硕士培养模式的思考[J].现代出版,2012(5).

猜你喜欢
业界学科知识硕士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业界大事
业界大事
从业界到学界:成功转型仍需“洪荒之力”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