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要有韵律

2018-06-04 08:46俞正霞
江苏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韵律兴趣

俞正霞

【关键词】晨读;韵律;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5-0071-02

晨读是很多学生一天学习的开始,晨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有韵律的晨读,用富有节奏感和情趣的诵读方式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一天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内容上的充实——读出韵律。

读教材,发现韵律,读出意味。笔者调查发现,新学期从拿到教材的那一刻起,绝大多数学生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浏览过教材了。教师再日复一日地组织学生早晨齐读教材,学生便会产生厌倦感。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读课文时一定要提高要求,不能泛泛而读,而应注意音节之间的抑扬顿挫,句子之间的紧凑舒缓,发现语句自身的韵律,读出味道来。

如:笔者指导学生读苏教版四下《黄河的主人》中“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一句时,要求学生读“黄河滚滚”时中音进入,语速慢,示意学生读“滚滚”时声音要饱满、发音响亮到位,而且适当延长音节,显示出黄河滚滚而来、连绵不绝的气势。读“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时,示意学生语速加快,声音逐渐增高、力量增强,以展示黄河气势的浩大磅礴。读“令人胆战心惊”时,声音再渐渐放低语速放慢。这样,声音紧张和松弛的合理交替,体现出节奏的变化,学生才能感受到语句的韵律美。这样的朗读才会让学生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读经典,遵循韵律,读出真味。只读语文教材,必将让早读变得枯燥乏味,且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也得不到更好地培养。所以晨读一定要避免材料的单一,应补充阅读材料,扩大阅读范围。儿歌、童谣、国学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及唐诗宋词等是最好的补充。

笔者在执教四年级这一学年时,每周有四节语文晨读,笔者不仅带领学生读语文书,还带着学生读朱文君的《小古文一百课》等。这些经典的古文,无论高声朗读还是低声吟诵,学生都能感受到不凡的气势和气韵。通过朗读,学生积累了一些名言警句,增加了知识储备,为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2.形式上的创新——动出韵律。

拍一拍,读出节奏。在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式有极为严格的要求,最基本的规矩是双手捧书,二目平视,正襟危坐。在诵唸古文时,往往还要按照句读、声腔、节奏微微摇头,面部表情平和严肃。其实这种“摇头晃脑”正是发自内心的节奏,也是读古书的一种礼仪。

笔者在带领学生读经典古文时,不作类似的要求,但学生要端坐并读出节奏。教师先在讲台上用手轻轻地拍出节奏,再让学生跟着节奏齐读,这就是拍手读。拍手读还可分为个人单手拍桌读,同桌双手拍着读,左右三人侧拍读等。全班学生一起,用手拍出读书的节奏,凭借节奏记忆吟诵诗词,这种方式适用于读古文。笔者做过多次比较,读小古文时,如果不让学生打节拍读,学生读得懒散拖沓;如果改为拍手读,他们立刻读得精气神十足。

站一站,读出气势。晨读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坐得住,而有的学生则坐不住,那就因材施教,让他们站起来读。个人开火车,小队开火车,男女生开火车读。轮到谁就起立读,没轮到的坐着默读。还可以增加点变化,开火车的同时人数逐渐增加,在达到一定人数后再逐渐减少人数读。学生一个个起立、坐下,班上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了晨读游戏中。这样的读书方式,衔接紧密,全班形成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更蕴含了一种节奏和规律。

舞一舞,读出灵动。韵律藏在人的身体中,是与生俱来的。如当人们听到强劲有力的音乐时,身体会自然地跟着摇摆,而这种摆动使人的心情放松。在读《黄河的主人》时,笔者让学生根據朗读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舞之蹈之,让身体的律动和语言的律动合拍,使人的精神和身体达至协调,感到愉快。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有的课文还可以分角色演着读,如《三顾茅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等。

在读古诗词时,进行手臂的挥舞,学生一样会兴趣盎然。甚至,笔者还尝试让学生走着读,绕着圈读,前后左右跳着读,当然,这要受场地和读书内容的限制。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的身体有节奏地动起来。

在儿童心中,一切都是学习,都是游戏。形式多样符合韵律的朗读,使儿童置身于游戏的王国中,他们全身心地读,沉浸在韵律带来的愉悦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卫东.诵唸——古代读书方式小释[J].博览群书,2015(04):125-126.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

猜你喜欢
韵律兴趣
书的国度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偶感
写诗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