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现祯
【摘要】棉花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棉花的产量、产值、进出口贸易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棉花市场环境的日益更迭及国家对农产品发展政策的改变,我国棉花产量呈现巨大的不稳定性,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成为了棉花市场的常态,“买棉难”和“卖棉难”导致了我国棉花市场陷入不健康的循环中,从而使新疆乃至全国棉花产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新疆 棉花 国际竞争力
1 新疆棉花的劣势分析
1.1 新疆棉花市场價格分析
1999年以前,由政府制定棉花价格,棉花价格变化区间波动较小;1999年以后,棉花价格依据市场情况而定,具体由市场供需情况决定,因此棉花价格波动较大。2000年~2003年间,棉花价格依次为9800元/吨、7200元/吨、8000元/吨,而棉花种植的成本价基本接近于或略低于棉花的销售价格,导致棉农增产不增收,不仅影响了棉农的收入,而且严重影响了棉农的种植积极性;2003年,棉花价格又大幅上涨,同期增长了1_25倍,达到18000元/吨;2006年,新疆棉花价格在15500元/吨;2006~2016年期间,新疆棉花价格持续走低,截至2016年4月,新疆棉花价格在11500元/吨。分析这十年问的价格波动实际,棉花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下一年棉花播种面积,面积的减少影响了下一年的产量,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影响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的主要有五个因素:第一,产量的变化;第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即生产成本的变化;第三,需求状况的变化,即纺织业、民用及出口量的需求变化;第四,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即一些相关支撑产业和外界不可抗力造成价格的波动;第五,库存消费比变化,即在特定时期内,棉花供需不平衡造成的价格变化。
1.2 新疆棉花流通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棉花流通机制经历了棉花自由购销阶段、棉花统购统销阶段和棉花政策调整、体制改革下的探索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棉花流通机制去的了一定的突破和成绩,市场在棉花流通、消费等领域的调配作用日益突出。但是,新疆棉花流通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棉花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经营方式落后,目前仍采用传统交易方式为主,即等待客户来调运或购买,市场调控功能薄弱。这种销售方式,在价格上涨或下降时并没有太大优势,而且相对承担了较大压力。第二,棉花加工企业布局不完善,加工能力过剩。当下负责棉花流通和加工的企业有1200余家,但企业均受利益的驱使,当棉花利润高时,参与程度就高,经营效益不好时,有些企业就不参与或少参与,造成加工和流通的严重不确定性。
1.3 新疆棉花进出口贸易分析
棉花作为新疆的支柱产业和主要出口商品,随着棉花产量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棉花价格也随之波动。近年来,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国内棉花价格波动浮动较大,新疆棉花总产量增幅缓慢、出口价格高、价格竞争力不清、全国棉花需求量大且进口棉花质优价廉,导致新疆棉花出口量逐年下滑,进口量逐年增加,棉花贸易从贸易顺差变成了贸易逆差。
2 提升新疆棉花国际竞争力的优化策略
2.1 优化棉花种植结构
依据国家农业部《优势产品发展规划》和《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意见》为指导,结合新疆气候、地形地貌特点,采取“整体规划、区域布局”的发展思路,即:全区品质多样化,区域品种单纯化。主要从两方面的做起:一是积极开展棉花纤维品质区划试验项目,为新疆特色品质棉花生产提供技术技术支撑。二是开展棉花生态探究,对各产棉区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关键生态因子和生产因素立项研究,为新疆棉花品种区划提供科学技术依据。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棉花内部品种结构,适时推进优质棉(强力>22克/提克斯)、中长绒棉(绒长31~33毫米)、长绒棉(绒长35毫米以上)和彩色棉生产的种植规模,不断提高棉花市场占有率。
2.2 积极建立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科技创新是产品得以市场经济立足的根本,同时也成为新疆棉花生产的核心和支柱。因此,“科技兴棉”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一是选育优质品种。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棉的基础。可通过棉花品种普查、对比分析,筛选高产优质、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特点的棉花优质品种,载明主栽品种、接班品种和储备品种,关注棉花品种的早熟性、抗病抗逆性和色泽。大力倡导科研单位与产棉生产企业的紧密对接,构建企业、科研、教学单位的强强联合,共同研究、联合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棉花品种,予以推广。二是推广科技、提高产能。目前,“亩产皮棉160公斤综合栽培技术”已得到棉花企业普遍运用,但要稳产、突破还要优化技术掌握普及率。一方面做好棉花自压软管微孔滴灌技术应用,特别是实行膜下自压软管微滴灌推广,既节水又增产,提高棉花单产效果明显,确保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做好棉花病虫草害防治体系建设,研究推广防治新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2.3 充分运用政策措施,依靠财政支持
目前,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大环境,棉花生产无时不在接受挑战。棉花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商品规则,精通绿色农业的相关条款和要求。国家要充分利用国际通行的政策措施,发展壮大自身棉花产业。
夯实棉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政府要因地制宜,整合财政支农项目,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统筹协调用于棉花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级各类财政资金,统一安排、缓急并举,避免项目重复投资、虚假投资或分散投资,全面改善棉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稳定棉花生产能力。
加大棉花农业服务。政府要以人为本,加大服务。一是送培到家。开展远程网络、科技下乡、专家上门、专家到地头、科技解惑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棉农技术培训活动,不断丰富、更新棉农专业知识。二是园区实践。建立棉花科技示范区、新品种展示园等园区。带领棉农走进园区,感受新技术、新品种,展望棉花发展,丰富棉农科技素养;三是参与营销。重视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络和营销组织建设,建立覆盖全国、连接国际的供求信息网络,定期发布棉花供求形势分析、价格走向研究、棉花新品种介绍等信息,引导棉农自觉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棉花生产。
参考文献:
[1]田新春,杨光华.新形势下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J].新疆金融,2009,(8):34-36.
[2]周斌.关于深化新疆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考[J].新疆科社论坛,2012,(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