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正是在高考资源悬殊的情况下,天津一直是周边省份学生家长高考移民的重点区域
5月24日下午4点,天津市河西区政务服务中心,天津市办理户口申请预审和领取调档函的现场之一。广场前一条用帐篷辟出的狭窄通道里,下午4点过了,排队等候预审和领取调档函的队伍长度依然超过50米,队伍移动得很缓慢,当天的太阳很大,空气燥热,通道里有崭新尼龙绳顺次连接的塑料凳,但没有人坐下。
眼看着快下班了,还有人不断走向队伍,工作人员出来气鼓鼓地解释,政策一定会延续下去,不会朝令夕改,周六日也上班,请大家隔天再来,但没有人理睬,依然固执地站在队伍中间。
这些人现在都很焦虑,他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正处在对政策变化的不确定彷徨中。天津“海河英才”计划是在5月16日中午发布的,当天,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第一场主论坛上,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宣布天津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在继2017年以来全国多个二、三线城市之后,正式加入抢人大战。
根据人才引进政策的最初版本,在天津无工作、无住房、无社保,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全日制高校毕业本科生均可“零门槛”直接落户,且可通过“天津公安”的APP在线上完成申请和审核,宽松的条件和申请的便利性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
在北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沈粟是第一批享受到政策便利性的。沈粟是河南人,早在5月初就听到天津要放开户籍的一些消息,结合之前西安、成都、武汉的一些人才引进计划,他推断这个消息是准确的。因此,16日下午他刚看到消息时就立刻仔细研读了一番。因为手头上有些工作比较急,直到下班后,他才下载了“天津公安”APP申请落户。当时APP已经开始拥堵了,无法流畅完成注册、登录、验证等流程,一直到夜里2点,未果,沈粟决定先去睡觉,设了第二天早上4点的闹钟,终于顺利通过验证和审核,并收到通知,可以直接带着材料去天津各区办理准迁证。
当时沈粟还不知道,从16日12:30到17日8:30,不到24小时,已经有30万人登录并下载了“天津公安”APP办理落户申请,让这款APP的下载量一度飙升至苹果商店免费应用排行榜前十,并直接导致了APP的崩溃。像沈粟一样幸运地完成了线上审核的只是少数。
天津政府随后在17日下午4点多公布,除了通过微信公众号和APP,申请者还可以在天津公安民生服务平台的网站填写落户审批表,然后带上相关证明材料到各区行政服务中心现场办理落户准迁手续。但后来人们发现,申请者依然需要线上审核,只不过改为了由现场工作人员代为申请,而这并不能改变网络拥堵的状态。
因为17日手头上有些工作,沈粟18日才请假,一大早去了天津办理后续准迁手续。他先去了和平区政务中心,结果人太多,当天的预约办理号已经发完了,只好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去了河西区,人更多,他随即转战更偏远的虹桥区,但虹桥区的政务网络故障,办不了。最后,沈粟去了河东区,人依然多。幸运的是河东区的工作人员愿意加班,当天他在那里等到下午6点多,顺利拿到准迁证,成了一名准天津人,整个过程迅速流畅。
但根据后来的媒体报道,当天只有14人在河东行政服务中心获得了准迁证,加上河西、河东和滨海新区,天津当天共发出了265张准迁证,政策公布后立刻就涌入的30万人相比,只是沧海一粟,更多的人卡在拥堵的网络审核上。
更关键的是,因为巨大的申请量,天津市很快对“零门槛”的政策做出了调整。18日下午,在“平安天津”微博平台上的一场政策咨询直播中,天津市人社局宣布:拟落户北方人才集体户的人员,需本人在北方人才办理个人人事档案存档手续后,再到各区行政许可中心引进人才联审窗口办理准迁手续。这不光意味着落户流程的增加,同时也打碎了外地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国企员工等类型人才的落户梦。
19日晚上19:15,《天津日报》刊发了天津人社局对政策的进一步解读,提出在外省市有工作单位的人员,不能按在津无工作单位申报落户,弄虚作假骗取落户资格的,将会被注销户口、纳入诚信“黑名单”并通报原籍,试图以此杜绝户口“空挂”的现象。
5月24日,落户的流程已经变成了必须到天津各区行政服务中心现场领取调档函,并进行资格预审,正式审核则已经预约到了6月中下旬。在天津市河西区政务服务中心现场,本刊随机询问的40人当中,超过一半在北京工作。每当有人成功领取到调档函和通过资格预审,就有人围上去焦急地询问流程、所需材料、如何調档等各种信息。
但对所有流程都了然于心的是三三两两散布在政务中心门口的房产中介,他们建了微信群,不断发放各种办理流程和动态,并在现场提醒外地申请者,在预审表中填写工作经历时,一定要在最近的一段工作单位中填写“无”。虽然在随后的正式审核中,申请者需要填写“情况属实”承诺书,并放入档案,但在记者加入的北京落户者互助群里,大家互相安慰,不会有事的,因为太多人在外地有工作了。
根据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光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的数据,到人才新政发布6天后,共有80万人申请落户天津,其中5800人已落户,2.7万人领取了调档函,落户者平均年龄32岁,主要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和东北等地区。其中申请落户的人远远超过了2017年二线城市“抢人”大战以来成都新增的人口36.4万人、长沙新增的人口27.29万人、西安新增的25.74万人、武汉新增的19.81万人、杭州新增的17.9万、南京新增的17.88万、郑州新增的15.7万。
但天津落户门槛并不是所有城市中最低且条件最优惠的,比如西安,对落户本科生一次性奖1000元,大学生创业贷款最高可达100万元;厦门为硕士、博士发放生活补贴。研究户籍制度改革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文凯将这些抢人政策总结为“给房给钱给户口”,他解释,在户籍制度已逐渐放开,医疗和养老保险已初步实现的情况下,与户口直接挂钩的实际主要是住房购买资格和教育资源。
而天津的教育资源,正是其相比其他城市最大的优势。沈粟已经在北京工作近10年了,他对天津的政策研究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天津的高考分數低,他自己的户口在老家河南,孩子如今在北京上学,以后回河南高考肯定没问题,但他不希望出现那样的事情,因为“高考太难太难了”。因此才在了解到天津的落户政策之后,他第一时间就着手办理,这对他来说,这个机会实在太难得了,否则他只能期盼以后的学籍制度有所松动。
事实上,有着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两所双“985”和“211”大学,每年的考生却只有6万人左右。根据统计,天津在2017年的一本录取率达到25.02%,“985”高校录取率达到5.9%,位居全国第一;“211”录取率达到12%,位居全国第三,略低于北京,同时高于全国绝大部分省市。与此对应的是,毗邻天津的河北则是全国闻名的高考大省,仅有一所“211”高校,即河北工业大学,校址还坐落在天津。河北每年的高考考生超过40万人,2017年的一本录取率仅为16%,“985”高校录取率1.69%,“211”高校录取率4.30%。
正是在高考资源的悬殊下,使得天津一直是周边省份学生家长高考移民的重点区域。2014年以前,在天津购买商品房,即可获得蓝印户口,这是一种介于常住户口和暂住之间的户口,持蓝印户口者,孩子可获得天津学籍,并在天津参加高考。但2014年,随着全国户籍制度改革,天津成为最后一个废除蓝印户口制度的二线城市,这条高考移民的捷径被堵死了,谁也没想到,如今新的“海河英才”计划再次为家长们带来了希望。
在河西区政务中心,我遇到一位来自河北的家长贾浩,他的儿子在衡水中学读高一,他在河北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早就在天津购买住房,却一直无法获得天津常住户口。因此他不得不将儿子送往以管理严格著名的衡水中学。他也是在5月16日当天就获得了“海河英才”政策信息的,完成线上审核后,当天下午他就和同事驱车到天津滨海新区办理了落户手续。
和大多数人不一样,贾浩申请的是资格型人才引进,办理手续时,现场需要提交天津当地的用工合同,他毫不犹豫地在办事大厅外花2000元从中介处购买了一份用工合同,速战速决拿到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准迁证,成为少数的幸运者之一。他现在开始为孩子寻找可以取得天津学籍的学校,他的打算是高二之前将孩子的学籍转入天津任意一所学校,但孩子继续在衡水中学借读,取得优秀的考试能力,高考前再回到天津参加高考,形成双重优势、
但他的同事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同事申请的是学历型人才引进,因为毕业于2008年以前,除了学历和学位证之外,还须提交纸质版学历认证书和学位认证书,后者需要到教育部主办的学信网上认证,周期长达18天。在等到学历认证书和学位认证书之前,贾浩的同事先等到了需要调取档案的补丁政策。作为一名河北的事业单位员工,他没有机会成为新天津人了。
而在北京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刘婷情况则不同,她早在3年前就通过中介在天津买房落户了,孩子随后来到天津上小学。为了照顾孩子,刘婷离开北京来到了天津。但她只找到一份6000元月薪的工作,是北京时工资的一半,并且工作量还加大了一倍。24号当天她到河西区政务中心帮北京的朋友们打探情况,和以往的想法不一样,她觉得孩子还小,10年后的高考政策如何改变是很难说的,如果单身户口在哪儿,其实无所谓,但有了孩子,一旦落户天津,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需要在天津工作,必然面临着更大的工作难题,她现在更关心这个问题。
孙文凯也认为,实际上,在户籍制度彻底放开之前,对二线城市来说,因为对应着公共资源的使用权,户口的确可以成为二线城市的引进人才的抓手,但如果真的要留住人才,重要的是除了公共资源,天津还可以提供什么。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光在接受采访时坦承,发布“海河英才”计划后,引发的关注度确实超过了政府预期,随后出台的一系列补充政策正是为了杜绝高考移民、投机炒房等现象的发生。
但对所有关注天津户口的当事人来说,天津房价上涨已在预期当中。在北京工作的罗园老公是天津人,她自己的户口一直挂在河北唐山市,已经在北京购买住房的夫妻俩早就计划在天津买房,方便把全家的户口迁到天津,为未来孩子升学做准备。2017年3月,罗园就去天津看过房子,但考察以“了解市场行情”的姿态结束了。随后,天津出台限购政策,除滨海新区外,只有天津籍户口才能购买住房。当时罗园还松了一口气,觉得天津的房产市场还可以继续观望。
但是5月16日天津发布人才新政后,她立马变得焦虑起来。仔细分析落户政策后,她发现如果没有房子,落户人才只能拥有集体户口,子女无法随迁,也就无法在天津上学、高考,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才”肯定会买房。她当机立断,5月19号是周末,夫妻俩本来都有安排,但还是决定放下手头的事情奔赴天津看房。
她达到天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看完4套房子后,只有一套满意的,房价是160万元,达到夫妻两人预算的上限。但就在罗园和中介人员计算税费的时候,一刷手机,房子的价格涨了10万元。最终罗园放弃了这套房子,当时她还挺乐观,觉得还有时间,可以多看看。
20日,罗园看了一天后终于选中一套房子,价格、层高、户型都符合罗园的预期,除了位置不太满意,但看到中介不停接到的客户电话和房东的犹豫,这一次她不再乐观,而是当即拍板买下,相当于只用了24小时就完成了在天津的购房事宜。在她买房子到接受采访的几天里,她认识的那名房产中介又卖出了好几套房子,她还有刚刚拿到准迁证的同事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天津看房。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宏山看来,通过引进人才拉动住房需求,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地方政府来说,正是最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毋庸讳言的内在驱动力。但同时,对长期在各类评价指标中都处于强二线城市的天津来说,选在这个时机发布了准备略显不足的人才新政,还有更多可供参考的背景。
事实上,根据统计,2017年,天津的税收比2016年减少12亿元,出现负增长;上市公司零增长;常住人口下降了5.2万,三个指标在全国12个GDP超万亿的城市中(北京上海除外),都是唯一的情况。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018年第一季度天津GDP增速仅为1.9%,在全国倒数第一,且已是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7个季度回落,天津滨海新区更是在1月份主动发布2016年GDP注水1/3。因此,有媒體认为,天津再不抢人,将会跌出强二线城市。
而在天津的产业发展中,直到2017年,天津的固定资产高达11724亿元,绝对值高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同为直辖市、常住人口多达3000万的重庆。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看来,天津的这一轮人才新政正符合他对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整体变化的判断,即城市的经济增长正在由投资拉动转向人力资源拉动。事实上,在2017年开始的抢人大战中,力度最大的西安、重庆、武汉、青岛、南昌、石家庄、郑州等地,都是投资驱动型城市。
而作为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者,杨宏山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天津的人才新政的。他认为,天津作为直辖市,还面临着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的压力,“京津冀原先是一个大盘,(在经济体量上)天津虽然不排第一,但第二位是有保障的,但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的战略布局下,河北得到了特殊的政策支持,天津的内在动力就大了”。
另外,杨宏山还认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经济体量和人才总规模,实际上可以算作一个既定存量。在新的京津冀战略布局下,北京的首都功能定向转移是很明确政策路径,转移的功能由周边区域承接,虽然不能马上在周边形成人才集聚效果,但是随着政策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到位,人才一定会有向外流动的趋势。“在北京人口还没有动的情况下,天津率先推出这样一个政策,算是先发制人。”杨宏山说。
他认为,当前情况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都有减量化发展要求,比如用地指标、人口总规模控制,政策都在设定天花板,这种的形势下,像天津这样有着突出优质公共资源的二线城市,一旦出台人口引进政策,引发震荡效应是必然的,但真正的问题是,直到目前为止,虽然各个城市抢人的效果从数量上看很明显,但这些人能不能留住、今后能不能用好,仍然有待市场检验。
而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就在宣布“海河英才”计划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还宣布了两件事:一是设立1000亿级AI基金,重点扶持机器人和软硬件;二是财政拿出100亿元扶持智能制造,鼓励企业落户,补贴人才。在当天发布的多份媒体稿件里,这才是当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海河英才”计划则只是一带而过的补充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