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欣
單位升级了电子邮件系统以后的第二天,许多人都发现原本的邮件界面除了把一堆按钮换了位置以外,最大的变化是邮件旁边多了个大拇指符号——“点赞”功能。一个同事特别有求证精神,马上给所有人发了一封测试邮件。经测试,邮件上的点赞功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发送者能看到哪些接收者点了赞。有远见的人们(包括我在内)马上指出:邮件点赞是麻烦之源,必须团结一致,绝不使用。群发邮件里,谁给哪一封点了赞,一目了然。有了点赞之后,点与不点自然就成了分歧,赞与不赞自然就有了立场。本来藏在辞锋里的你来我往成了摆在明处的过招,对工作场合中的正常关系非常不利。
在朋友和陌生人之间有一类熟人,认识面孔也知道名字,仅限于此而已。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熟人,只要打个招呼就算尽到社交义务了。如果不巧陷入了不得不多交谈的场合(比如在食堂打饭刚好挨肩排同一条队),双方在谄笑满面的同时觉得尴尬难言。托网络的便利,社交恐惧症患者都会扎堆儿倾诉自己有多么惧怕与别人交谈。“遇上熟人不知说什么好”是社交恐惧症患者最喜欢的话题。这类熟人在社交网络上也存在,他们往往是没什么共同语言的同学、同事、见过一两面的朋友的朋友,这些人被过度热心的社交网络工具推荐添加进了自己的联络网,互壮声势,造成一种相交满天下的感觉。真正的交流其实谈不到,最多只是给对方点个赞而已。
给熟人点赞也不可能没有原则。一些人在生活中还算和气,网上却是立场鲜明,好像随时拿着个大喇叭在做宣传。时时给这类人点赞,就算是无心之赞,也可能让他们产生友军的错觉,拉你入伙。
不赞当然是比较稳妥的方式,但如果给一大串别人别的事点了赞,偏偏只是挑某些人的不点,多心的人一样能察觉到其中细微又明显的意味。所以最稳妥的点赞方式是只给最平和的消息点赞,比如生日、求婚、结婚、食物、自拍之类,逼人站队的信息一概不点。
肚里有话憋不住,在网下说给真正的朋友听,说完以后言语消散在风里。纵然不慎传开去,也还是可以坚决不认,不像社交网络上的一个赞,大拇指竖在那里有如铁板钉钉。如果《红楼梦》里有“脸书”,贾宝玉给薛宝钗某条信息点了赞,若是林黛玉刚好对那条不以为然,肯定就是一场风波。我们现代人当然不会像林妹妹那么小心眼儿难伺候。我们只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牢牢把持住自己,有原则地点下一个赞或者取消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