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路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请你最好读出来——诵读也行,小声读也行!
有一天早晨,我到菜市场去买菜。
走到萝卜摊前,听到好像有人在问候我:“嘿,您吃了吗?”
左右无人,我抬头寻找是谁在和我说话,忽然看见一只兔子正看着我。我吃了一惊,呆呆地看着他,身上起了鸡皮疙瘩,感觉有点儿诡异。
“是我在跟您说话!”兔子点点头。
“哦!你好,你怎么在这儿,而且……”我有点儿不知所措。
“而且还不被关在笼子里……”兔子接下我的话茬儿。
“你应该在草原上、田野里、树林中生活呀。”
“我就生活在菜市场里。这里有吃有喝,还有睡觉的地方。”兔子得意地笑了起来。
“你不怕他们打你、抓你、吃掉你?”
“我不怕!因为我会好几门外语,最关键的是我会用人的语言给他们讲故事。”
“啊!你的本事可真是太大了。”
“听了我的故事,他们不但不抓我,还会给我好吃的。”
我看看兔子,觉得有点儿怪异。就在这时,兔子说:“好了,我要给他们讲故事了,你要是愿意的话,可以一起去听听。”
我跟着兔子绕到萝卜摊前。看见兔子来了,摊贩们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围成一圈。
兔子开始讲故事:
有一天,兔子来到菜市场,对卖菜的说:“给个萝卜吃吃!”
卖菜的说:“不给——”
第二天,兔子又来了,对卖菜的说:“给个萝卜吃吃!”
卖菜的说:“不给——”
第三天,兔子又来了,对卖菜的说:“给个萝卜吃吃!”
卖菜的生气了,对兔子说:“兔子,我警告你,如果明天你再来的话,我就用剪刀把你的耳朵剪下来——”
第四天,兔子又来了,对卖菜的说:“请问,你这儿有剪刀吗?”
卖菜的说:“没有剪刀。”
兔子说:“那好,给个萝卜吃吃!”
兔子刚讲完,在场的摊贩和顾客都笑了,我也笑了。
有人给兔子送上萝卜,有人还给他送上苹果和葡萄。兔子看看我,咧咧嘴,意思是在说:“您看,怎么样?我很厉害吧!”
我说:“兔子,你要饮水思源。”
“什么意思?”
“你讲的这个故事是我写的,因此你要谢谢我!”
“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兔子怎么讲别人都会笑的。”兔子撇撇嘴。
“我们打个赌,我把这个故事改一改,意思还不变,你再去讲讲,如果大家還笑,我就佩服你!”
“怎么改?”
“咱们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意思一点都没有变。”
“什么意思?”兔子不明白。
“我们把‘给个萝卜吃吃,换成‘兔子要萝卜吃。”
兔子点了点头。
兔子大声讲了起来:
有一天,兔子来到菜市场,跟卖菜的要萝卜吃。
卖菜的不给。
第二天,兔子又来了,跟卖菜的要萝卜吃。
卖菜的还是不给。
第三天,兔子又来了,跟卖菜的要萝卜吃。
卖菜的生气了,还威胁兔子说,再来要萝卜吃就剪兔子的耳朵。
第四天,兔子又来了,先问卖菜的有没有剪刀。
卖菜的说没有剪刀。
兔子又跟卖菜的要萝卜吃!
真是奇怪,周围没有人笑了。有个人还说:“我听说兔子讲故事很好笑,现在听下来一点儿也不好笑,就是来骗吃骗喝的吧!”
兔子听后吓了一跳,赶紧灰溜溜地躲到萝卜摊后面去了。
“兔子,怎么样?服气了吗?”我说。
兔子赶忙问:“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秘密吗?”
“告诉你,语言在我们写作的人心目中非常重要,首先得要说清楚,然后要说得有意思。刚才改了一下,话说清楚了,但是没意思了。所以,一句话怎么说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很重要!语言很重要!给个萝卜吃吃很重要!”兔子欢叫着跑掉了。
第二天早晨,我来到菜市场的时候,看见兔子蔫头耷脑地趴在那里。
“怎么样?今天不讲故事了?”
“还说呢!昨天差点儿被人抓起来!”
“快说说,怎么回事?”
“你说语言很重要,为了效果好,我就加大了给个萝卜吃吃的数量。”
“什么意思?给我讲一遍!”
兔子开始小声地给我讲故事:
有一天,兔子来到菜市场,对卖菜的说:“给个萝卜吃吃!”
卖菜的说:“不给——”
第二天,兔子又来了,对卖菜的说:“给个萝卜吃吃!”
卖菜的说:“不给——”
第三天,兔子又来了,对卖菜的说:“给个萝卜吃吃!”
卖菜的说:“不给——”
第四天,兔子又来了,说:“给个萝卜吃吃!”
第五天,兔子又来了,说:“给个萝卜吃吃!”
“我第六天还没有说,他们不但不笑,上来就要抓我。我一看大事不好,撒丫子就跑掉了。”
关键词:语言、情节
张老师的感想
在写作中,语言因素是很重要的,不论是描写、叙述还是对话,但要运用得当。在这个故事里,第三天卖菜的一定要生气。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情节,产生了一个悬念,吸引别人继续听下去。
如果我忽然问你,在这个故事里,兔子最后要到萝卜没有?你可能说,不知道。于是我们发现这个故事没有通常那种意义的结尾。那我们就给这个故事加一个结尾试试:“由于兔子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最后它终于得到了一个萝卜。”
你说,加了这样的结尾好不好呢?
(摘自《如何赞美一只乌鸦》,天天出版社,魏宾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