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舆论导向研究

2018-06-04 13:05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官微人民日报舆论

一、微博对主流媒体的冲击

(一)微博对主流媒体的冲击

当下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传媒业逐渐步入膏盲,日落山河。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预言,“这是一场革命,它无关对或者错。多个研究结果显示,在2040年,所有纸媒将走向灭亡”。毋庸置疑,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纸媒的广告收入和发行量断崖式下滑,维系纸媒的经济命脉若断裂,那纸媒定将“命不久矣”。

在众多新媒体中,尤其是微博的异军突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

这种打破不仅仅是体现在信息获取的渠道上,更为重要的是微博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主流媒体的“民间舆论场”。在此之前,舆论的主导是传统大众媒体为主。用户借助微博通过关注、评论、转发与他人建立联系,大量信息快速在网络中散布开来。实时更新的微博信息具有纸媒无法比拟的时效性,足以满足广大用户图快图新的求知欲。无论是网民还是普通大众开始依赖通过微博获取信息时,倍遭冷落的传统媒体则更是雪上加霜。

(二)人民日报微博连接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

在微博的益处愈发凸显的时候,传统媒体从观望的态度走出,纷纷在微博上开通自己的官微。如,《人民日报》在2009年开通微博,在这之前还有人民网、《新京报》等传统媒体进驻微博领域。这些主流媒体长期的经验积累中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运营方式,不仅拓宽了信息输出渠道,还加强了与受众间的互动。以人民日报微博为例,原本刊载新闻的介质是报纸,开通微博后信息的发布形式日趋多样化。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之前死板呆滞的形象,《人民日报》官微呈现给网友的是亲民的官腔。

二、人民日报微博运营状况分析

人民日报自开通微博至今,累积发送微博数量86196条,粉丝总量5736万。在《2012年的新浪媒体微博报告》中的百大媒体微博排行榜上,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综合实力排名第三,值得一提的是,虽开通时间比较晚,但其舆论影响指数以0.0959分位居第一。同时,人民日报发布的微博原创率极高,数值高达95%。自发布第一条微博到今天,人民日报日均发送微博约40余条,在如此高产的情况下既保证了微博的原创性与高质量,又能在网友间产生共鸣,此报是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转型下的新标杆。

人民日报官微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信息内容的海量和实时更新,最主要的是在无序的网络时代里,能继续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给广大受众提供行为价值导向。笔者将在本文从人民日报的微博写作、栏目制定、话题设置、互动运营等四个方面阐述其舆论导向力。

三、人民日报网络舆论引导力的构建

(一)以权威的信息来源树立公信力-报博互动分析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语境下,新闻来源多样化,信息发布零门槛、微博等新媒体上的内容层次不齐,真假难辨。此时,人民日报官微的优势便足矣充分地展现。该报微博的新闻主要来源于《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还兼有从其他主流媒体处获取信息。上述的几大主流媒体在信息的采集-整理-审核-发布等环节中有多道把关,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信息的真实可靠。

首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主要取材于纸质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论坛》及其附属报刊。同时也会直接在微博上截图纸质版内容,简单明了,方便快捷。读者只需放大图片便可阅读详细内容,提升阅读体验。

其次,人民网、新华社、央视视频新闻也是人民日报官微的重要来源。这一环节,在微博上的呈现方式是提纲挈领的寥寥数语点出事件大概,再附上网页链接。如2106年12月29号10:43分,人民日报官微发布我国即将颁布并实施电子商务法一事。不仅提供人民日报APP网页链接以便读者详细阅读,更是在文字下方给出一张淘宝买家因给差评而深受卖家骚扰的漫画,既形象生动又一目了然。

再次,直接以@信息发布媒体的形式,与其他媒体官微形成互动,进而提升舆论影响力。微博的传播效果在媒体界有目共睹,因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还是公众人物,几乎都有微博账号。在媒介融合形式下,内容共享不仅是大势所趋,也能充分整合媒介资源,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因政务微博的地方限制,并且内容有限,大多当地市民对此关注度极低,在某些突发情形下,直接与拥有4000多万粉丝群的人民日报官微相关联,使得信息能够大范围大规模地发布出去。

(二)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发起话题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最先享有信息知情权和媒介使用权,与之权利相对应的便是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报道事实,满足受众的知情权需求是其责任之一;其二便是引导舆论。

人民日报的官微借助微博,以极具社会热度的话题为出发点,了解舆论走向,同时以专业性和权威性引导舆论发展方向,进而又在舆论导向中树立更强大的公信力。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善于发起话题,吸引广大网友参与话题讨论,并在网民热议中引导舆论走向,扩大影响力。其中,“微话题”和“微调查”两个栏目相辅相成,“微调查”是以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民意,掌握舆论动向;“微话题”则是通过设置话题充分发动网友讨论,进而控制舆论发展方向。“微调查”栏目基于社会热点事件,吸引网民给自己认同的观点,从而调动了网民参与话题讨论的积极性。这样的议题调查比问卷要简单快捷很多,是一种门槛较低、对参与者要求不高的话题讨论方式,却是参与面广、效果显著的设置议题方法。例如:人民日报曾于2013年11月18号在微博上发动过一起“你是否愿意生二胎”的微调查(如图1)。选项极其简单,一是“生”;二是“不生”。参与者只需在相应选项下打钩即可,还可以从微博呈现的柱状图上看到民意走向。同时,还可以在网民的意见中表达本媒体的观点,引导人们理性地开看“二胎”问题,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微话题”栏目紧扣社会热点,每期都会推出一个讨论话题,鼓励网友积极参与。言论自由此时便可借助该平台该栏目该话题充分展现出来,网友们的思维在讨论中相互碰撞,进而能够促进他们更加全面地看待某一社会现象,而不是完全局限于自己的思维里,又可以在交锋中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

(三)理性严谨的观点让人深思——“你好明天”、“人民微评”栏目分析

1.“你好,明天”

“你好,明天”于2012年7月23号开通,是人民日报存在时间最久,受欢迎程度最高的一款栏目,它以温情柔和的晚安结语总结评述最近的热点事件,常常探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引人深思,语言朴实,却一针见血。每天接近零点时刻发布,同时配有精美的风景照,文字最后都会以“晚安”、“安”等温馨字眼结束。“你好,明天”上的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推敲,意义深刻。同时,该栏目的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是人民日报微博中栏目最多的。长期的精心运营,已让这个栏目有了一批忠诚的粉丝,网友对此的关注度也是逐渐增加。“你好,明天”获得如此大的关注度,与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话语方式有关。

2.“人民微评”

“人民微评”是独具“短、平、快”特色的网络评论栏目,始终注重用最专业、最权威的“旋律”,在多元化的声音中凝聚共识。这一栏目的开通刚好迎合了读者的浅阅读心理。短小精悍、寥寥数语便形成对某一事件一针见血的评论。独到的观点、铿锵有力的发声,在众网民中备受欢迎。

图1

四、结束语

人民日报作为我党的机关报,是树立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标杆,对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博等新型媒介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人民日报借助微博平台,打破体制赋予的枷锁,建立清新活泼接地气的民众话语体系,在保证新闻客观公众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改革途径,融入丰富多彩的新媒体元素,在微博语境中发展革新,不趁波逐浪,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官微人民日报舆论
半小时10万+ 3小时破百万 575万阅读打破纪录 钱江晚报官微如何将同题作文打造成爆款
全媒体时代,钱江晚报官微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官微”该是什么模样?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浅析全媒体时代“官微”和“传媒”的微妙关系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